提起义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小商品市场而闻名海内外的浙江中部城市——义乌市,以会展经济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推进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创造了中国会展城市发展的奇迹。一个小小的县级城市,每天流动贸易商就达20万,来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外商在这里“安营扎寨”,从事出口商品采购,小商品销往189个国家和地区,日出口商品标准集装箱800余只,年出口商品15亿美以上……
记者在义乌采访期间,切身感受到义乌这个城市无处不在的独特的“市场气息”。“鸡毛换糖”的故事折射出义乌人有经济头脑,有勤劳苦干的精神,也正因为有这种精神的传承,义乌人敢为人先,率先开放市场,产生了市场的先发效应。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促进了当地产业的良性发展。一个个企业凭借市场,创造了发展的神奇速度……。从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到专业街、专业市场的建立,直至打造出国家级的专业展览会——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义乌展会也取得了从商品集市到商业展览,再到现代展会的本质进步。义博会的成功打造推动了专业市场的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的调整和新定位起到了一个反哺作用,义乌市场和义乌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关于2003义博会,义乌市副市长王东堂告诉记者,今年的义博会将有五个突出和五个优化——即突出小商品(日用消费品)特色,优化参展商品结构:突出知名企业、品牌产品参展,优化参展主体结构;突出对外宣传,优化到会客商结构;突出专业化布展,优化展览交易环境;突出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展会服务质量。他还一并提出了“五化”目标:在国际化方面,扩大境外宣传推介力度,使到会境外客商总数达8000人以上,境外采购代表团10个以上,贸易团队50个以上,境外参展商达到20%以上;专业化广大,突出小商品特色,促进办展队伍专业化,参会专业观众达50%;品牌化方面,大力邀请知名品牌企业参展,并扩大义博会的品牌宣传;信息化方面,建立展会电子信息服务和咨询系统,展会组织和管理工作初步实现网络化,做到展商信息100%上网;规范化方面,开展iso国际服务质量体系认证,规范并提升义博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并加大对展会和知识产权问题的管理力度。
一个会展新星城市的建立和打造,要保持“永不落幕”就必须不断创新。在谈到未来义乌会展城市的发展时,王东堂副市长坦言:义乌的会展业是伴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和历届中国小商品博览会逐步发展起来的。作为一个中等城市,义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都远不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所以义乌会展经济的发展要围绕小商品市场和特色产业经济,保持优势,形成特色。义乌在新时期的城市定位就是国际性商贸城市和小商品会展城市,展会就是推介义乌城市品牌有效和具体的载体。具体地说,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义乌会展经济的发展主要围绕几个方面来开展:
明确定位。义乌会展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依托中国小商品城的集聚辐射优势,推进义博会国际性展会发展;围绕小商品市场需求经常性地举办各类特色专业展会,不断提升和发展会展经济水平,带动相关性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打响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品牌,把义乌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会展城市。今后几年我们要花大力气把义博会打造成具有义乌特色的国际会展品牌。同时,根据义乌小商品市场迅速发展的形势,着力培育、开拓发展前景好的袜机展、印机展、五金展等,努力培育义乌会展的新品牌。
培育会展机制。会展业要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会展业发展中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作用要根据市场渐转到制定规划、加强调控、协调服务、环境营造上。行业协会要切实充当好政府与企业间的纽带和桥梁。展览公司是会展业发展的主体,作为市场独立的法人,应在市场中历练,才能适应市场动作的规律。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会展业才有生机和活力。而且义乌展览管理部门要发挥中介职能,通过整合管理部门的职能,强化中介组织的协调管理职责。
拓展市场功能。目前义乌会展企业少、规模小,实力弱,我们将制订优惠政策,扶持合法经营、项目前景良好的优秀企业,鼓励他们做强、做大、做好,扩大会展企业规模,提升办展能力。另外坚持与“国际展览局”、“国际展览业联盟”以及香港、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会展机构的协作,鼓励他们在义乌设立机构,揽会办展,激活市场,构建会展人才通道。
三天的采访结束后,记者在义乌市政府门前看到了一棵百年的樟树,它枝繁根壮,向四周伸展着,仿佛昭示着什么。我想:义乌的展会就象这棵大树一样是深深扎根在义乌这片市场的“肥沃土地”之中的,这座会展新星城市也将被人们一直铭记!
记者:朱立文
刊于2003年第5期《中国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