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4年>城乡发展篇 正文

【人民日报】魅力市场·活力义乌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浙江中部的一个普通小镇,既没有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也没有丰富的资源;义乌,建起了声名远播的“华夏第一大市场”,人流集聚,物流滚滚……

  从传统的集贸市场到国际化的流通中心,义乌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从闹市集镇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都市,义乌“兴商建市”的发展道路引人注目。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说,如果说义乌最初的发展得益于较早投身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那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发展、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则是义乌持续发展的动力。

  从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到国际商贸城

  —“兴商建市”造就持续繁荣

  义乌因“市场”而闻名,“市场”因义乌而兴旺。追溯历史,义乌人手摇“拨浪鼓”走家串户的商业活动延续了几百年。改革开放后,义乌人用小商品叩开了市场的大门,通过实施“兴商建市”战略,创造了以商贸为龙头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之路。从1米见方的摊位到设施齐备的商位,义乌市场经历了水泥板马路市场、简易棚架市场、专业街、专业市场、国际商贸城5个阶段,而市场的每一次更新,都标志着义乌经济实力的攀升。目前,义乌市场经营面积150万平方米,商位4.1万个,经营人员16万人。去年,市场成交额287.3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48.3亿元,连续13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成交额榜首。

  经营面积120多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超市,也是义乌新市场的代表。步入其中,通道宽敞整洁,多功能厅、大型电子显示屏一应俱全,宽带网进入了每一个商位,银行、饭店、通信等服务网点现场服务。宾馆式、星级化的现代市场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市场熙嚷喧闹的形象。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义乌市投资1000万元开通中国小商品数字城、中华商埠等10多家网站,将网上展示、在线洽谈、电话下单等现代方式融入传统的经营中,2万经营户通过网上商场经销5万多种商品。同时,市场管理更加规范,“诚信立市”观念深入人心,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义乌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称号。采访中,经销箱包面料的傅红叶深有感触地说,“我的生意是在这个市场做大的。这里能吸引八方客,不光靠价格便宜,也靠质量与信誉。”

  市场带动了其它行业蓬勃发展。全市650多家宾馆的平均住宿率常年保持在75%以上,去年国内外来此购物旅游的总数达213万人次,今年“十一”黄金周达到14万人。

  从“中国的市场”到“世界的市场”

  —“对外开放”拓宽发展空间

  在义乌听到一个故事:去年,浙江省有一个代表团去国外访问。当地翻译好心地提醒大家,不要多买东西,因为这里的小商品40%来自中国,其中的很大部分就来自浙江义乌。由此可见义乌市场辐射力之一斑。走在义乌街头,中文、英文、阿拉伯文并存的招牌,擦肩而过的外国客商,丰富多彩的异国风味餐馆和文化设施,更直观地显示着这个县级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之高。

  走向世界是义乌的自觉选择,也为义乌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各地市场遍地开花,利润迅速摊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沉寂下来。调整思维,义乌人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于是,当众多市场还在国内打拼竞争的时候,大批义乌商人走出国门。

  2002年,义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蓝图,促进市场从国内贸易为主转向国际国内贸易并重。城市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日益同国际接轨。同年,依托小商品市场,采用市场方式运作“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更擦亮了义乌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个窗口,吸引了沃尔玛、欧尚、易初莲花等国际知名零售集团前来选购物美价廉的商品。

  以往有人说,占领了义乌市场便占领了全国市场;如今商家说,进入了义乌市场便进入了国际市场。现在,义乌与20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来自47个国家的5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设立办事处100多个。义乌市场汇集了世界各地10万多家企业的商品,包括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外商的日客流量达3000多人次,60%以上的商品出口国外。

  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到“小商品,义乌造”

  —“贸工联动”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源源不断的物流潮水般涌入义乌市场时,越来越多的义乌“地产品”也汇入了这股潮流,奔向四面八方。浪莎、梦娜、华鸿等品牌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耳熟能详。

  没有工业支撑的商业是不稳固的商业。义乌加快了建设小商品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的进程,大力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形成产业基础,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4万多家,形成了袜业、饰品、拉链、衬衫、文化用品、玩具等一批优势产业,其中饰品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袜业占35%以上,拉链占30%以上。

  义乌企业多为小作坊式家庭手工业起家,基础差底子薄。义乌政府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强化块状经济整体竞争力。义乌工业企业每年技术改造投入20多亿元,目前拥有的国际先进袜机、无缝内衣织机数量居全国第一,涌现出华鸿工艺品有限公司、新光饰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全国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浪莎品牌还获得了国内制袜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面对用地、电力、水等资源和能源供给不足的状况,义乌坚持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集约发展之路,谋求有限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今年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工业用地每亩不得低于120万元,工业建设项目建筑密度控制在32%—35%,容积率控制在1.0—1.6。建立企业退出机制,今年已收回39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土地。

  贸工联动,推动了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去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02.6亿元,同比增长21.7%。

  从市场“一枝独秀”到各项事业“百花齐放”

  —“统筹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有人说,义乌是建在“市”上的城,最值得看的是市场,但义乌的朋友却拉着记者去看15公里的滨江绿廊、崭新亮丽的义乌中学、举办过全国女足锦标赛的中心体育场和充满现代气息的农村社区……“跳出市场看义乌”,不仅可以发现义乌的新亮点,更感到义乌的发展理念在深化。

  如何让义乌这列经济列车高速运行下去?市长吴蔚荣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义乌意义重大。围绕着市场的长盛不衰,突出国际化和工业化两个重点,确保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保持义乌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

  近年来,市里每年都要投入上百亿元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已安排重点工程73项,计划总投资250亿元,中心城区的环境和城市道路状况将进一步改善。在浙江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义乌开展生态市建设活动,今年落实绿化任务1100公顷,新启动污水处理厂4座。严格限制和治理污染企业,采用远程监控系统对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24小时跟踪监测,力争年内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2003年,义乌制订并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计划花7至15年时间,将现有的800个农村整合改造为290个社区,以集中布局实现集约发展,统筹城乡,让居民共享现代文明。为此,市里建立了专门机构,完成了社区布局规划,启动了试点工作。

  义乌有常住人口68万人,而暂住和流动人口高达80多万。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义乌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义乌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5年来,义乌教育事业累计投入28亿元,建成20多所中小学校,在全省县级市中第一个办起了高校。有针对性地对机关干部、市场经营户、外来务工人员、企业职工、广大农民进行培训,去年达10多万人次。

  改革开放开启了义乌的大发展之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又为义乌铺开了持续发展的道路。站在新的起点,活力充沛的义乌正在向国际性商贸城市的目标快速前行。

  记者:孟扬江南

  刊于2004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