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是中国江南美丽的季节,卡拉从墨西哥搭乘了24个小时的飞机来到浙江。
如此长途跋涉不是为了游山玩水,她的目的地是浙江中部一个县级市———义乌。
义乌未必是游人熟知的旅游胜地,却是世界采购商的天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像卡拉一样的采购商前来参加著名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24岁的卡拉是首饰设计师,在墨西哥拥有一家工厂和25名员工。中国对她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她却是第一次到义乌采购塑料和寻找生产商。
“墨西哥成本太贵了,设计要付费、制作要付费。这里我只要告诉他们我要的设计,他们就能完全替我办妥,价格也相当低。”卡拉睁大着浓妆的眼睛,以不可思议的表情对本报记者说:“这里的产品非常多样化,厂家不断给我样品,给了又给,我不到半天就装满了一箱的样品了!”
她说的一点也不夸张。走进面积7万平方公尺的义乌梅湖国际会展中心,俨然进入好几座机场的离境大厅,四处可见肤色不同的商人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游览着每一个展位。
他们来自欧美、中东、摩洛哥、南非、尼日利亚、韩国、日本等全球各地。箱子里装的不是私家行囊,而是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样品。
义博会于1995年创办,本届展会有五个展馆,近3000个展位,展出的精品和专业用品琳琅满目。要首饰、纸袋、化妆品、五金,还是针织品?从何挑起是个问题。要蜡艺?那选择什么设计还得伤脑筋。难怪采购商要做决定,五天还不够呢。
英国的外贸商范塔娜自四年前成为广州和义乌的常客。此行的目的是采购浴室日用品。她抱怨说:“这里的商品质量好、价格低,不过最近也越来越贵了。”
南非的活动主办商施琳娜第一次来到义乌,她兴奋地对记者说:“对我这种时间有限的商人来说,这个博览会实在太方便了,可以马上挑、马上买,然后马上带走。唯一的遗憾是义乌没有国际机场,不然就更便利了!”
参展商则各出法宝,吸引准客户的青睐。他们精心布置的展位和包装亮丽的商品不亚于东京和纽约的时尚商店和货品。
义乌胜达蜡艺公司就把展位装饰成高级酒吧,到处陈列了几可乱真的红酒瓶蜡烛,让客户嗅着红酒香研究报价单。
博览会只是买方与卖方的初步接触,一天不大能谈得拢几宗生意,但许多展商已信心满怀。义乌阿琴塑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助正就有信心,今年的营业额将倍增。他的塑料厂专门生产奶瓶和奶嘴。
他说:“可能是义乌实在太有名了吧?以前义乌货品的质量比较低,但是现在已经比较好了,价位还不是很高,所以人家也越来越感兴趣了。”
义博会组委会发布的资料显示,本届展会成交额达74亿3000万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19.5%。
此外,境外客商到会也创历史新高。到会的客商8万2667人,比上届增长17%;其中境外客商1万2312人,比上届增长20.6%,国家和地区来源也增加达142个,国别比上届增加16个。当中,有超过一半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
如果说每一年的义博会都是中国转型的缩影,今年的展会可说是看到了中国消费市场日趋成熟的写照。许多参展商对记者反映,今年看到了更多熟悉的中国人脸孔。
金华市的洁仕特日用品公司一名负责人说,今年多了北京、重庆和福建的代理商来洽商。该公司向来放眼欧美和日本,紧接着开拓国内市场是意料中事。她笑说:“中国13亿人口的市场,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嘛。中国的市场我们肯定会做的。”
第一次参展的彩缘化妆品公司业务经理李萍说:“大陆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市场,与其说大家都争着走外销这条路,还不如换一个角度去跑跑内销市场。”
原装的迷你“贱兔”(mashimaro)一个只卖新币2角;精致的玩具熊一只不到新币5元……可以想像采购商有恨不得将全店买下来的冲动。
逛义乌的批发市场和在普通商城“瞎拼”的情形差不多,只不过你必须做好一口气买上好几打的打算。
从上海乘火车到义乌需要四个小时。这个人口不到130万人的县级市,外来经商和工作人口占了近一半。虽然没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它的多个批发市场却呈现另一种繁华。
上个月举行的年度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仅是义乌全年大大小小展会的压轴活动。正如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形容,义乌是个“永不落幕的博览会”。
他接受本报访问时说,义乌全年有5000多个经营户在260万平方米的地方经营着。“义乌对外商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它有他们想买的产品,也有他们意想不到的产品。”
让义乌名扬四海的是由几个专门批发市场组成的中国小商品城,还有林林总总的专业街道。里头的货品让人目不暇接,为买家营造万里挑一的满足感——一个半打袜子的包裹,再贴上低廉的标价,让不缺袜子的你也不禁想用触觉暂时拥有它。这就是义乌批发市场的魅力。
记者:黄绮芳
刊于2004年11月7日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