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一个以学习为中心的时代。进入新时期,党中央对建立学习型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近年来,我市根据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以人为本,扎实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义乌要继续在全国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依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支撑。因此,如何使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深入下去,这是当前我市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中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我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总体目标,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明确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目标。2003年出台的《义乌市创建学习型城市规划》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目标,用5年左右的时间构筑起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框架,到2010年构建起比较完备的学习型城市体系,全面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为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兴起了全民学习的新高潮。由于在学习内容上采用了“缺什么学习什么”的办法,市民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全市“学电脑、学外语、学科技、学法律”“四学”活动高潮迭起,学习已成为普通市民的自觉行动,并做到了活学活用,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三是学习型组织建设有声有色。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市场、学习型家庭五大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已初显成效,各试点单位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为全面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四是市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近年来,我市已累计举办了十期经商人员培训班,近25000市场经营户参加了商务英语、电脑、外贸知识等系列培训;组织了2000多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再就业培训,212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根据企业需求,为3200多名企业主和企业骨干开展了企业管理等系列培训;最近我市推行的“家庭网上行”电脑培训活动,参加人数已愈2500人。目前参加全市自学考试人数已达7000,每年参加各类成人培训、学习达16万多人次,市民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五是各类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在学习型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93家各类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其中外语类16家、电脑类20家,技能类10家,教育辅导站17家,其它业务培训30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社会教育组织网络,培养、培训了一批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素质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我市的做法得到了省、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去年“全省创建学习型城市研讨会”在我市举办,进一步提高了义乌的知名度,展示了义乌的城市风采。
六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了工作合力。按照《义乌市建设学习型城市规划》要求,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教育局、妇联、人劳社保局、工商局、经济发展局、机关党工委、商城集团等职能部门的作用,齐抓共建,形成了强大合力,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随着我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市民主动学习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市民没有充分意识到学习对于工作、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求知的需求上出现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经商人员的学习热情比机关干部高、农民的学习热情比居民高、中老年人的学习热情比青年人高的状况。特别是城区一些靠高额房租收入生活的居民,更是不求上进,不重视学习。
二是组织网络体系还未健全。市里虽然成立了创建学习型城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但组织网络体系尚未健全,市、部门、镇街、社区和农村四级教育培训机构还未真正形成,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多头组织、交叉培训、职责不明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教育效果。
三是在学习培训的师资、场地、教材等方面还存在较多困难。近年来,我市开展了大量的各类教育培训,共所需师资大多数是依靠各类学校的专业教师,而这些教师平时学校课务较重,且数量不够,有的专业知识不很对口,无法长期承担社会教育培训的任务。培训场地也多数借用中小学教室,缺乏社会公共培训机构,这无疑要给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培训教材也多以自编为主,种类较多,参差不齐,缺乏比较科学、规范的教育大纲和教材。
四是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我市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成效的取得主要是全市人民转变观念、主动要求学习的结果,是各部门和镇、街道主动服务、努力工作的结果。但各单位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情况进展不平衡,市里还缺乏一套比较规范、有力的督查和效果考核评价机制,有关单位、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还未充分发挥。
三、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从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看,要实施好学习型城市建设这项持久而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有前瞻的眼光、创新的理念、严密的组织体系、新型的培训形式、科学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全面推动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使学习成为市民的内在需求。
创建学习型城市所强调的学习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看报,而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学习活动。创建学习型城市,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使市民逐步确立四个方面的学习理念。一是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通过广泛宣传和舆论引导,让广大市民自觉认识到学习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伴随人的一生,成为安生立命之本,创业发展之源,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二是确立“时时学习”的理念。要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使市民认识到人的一生无法分割成“学习阶段”、“工作阶段”,必须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到在工作中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从而实现“学习、工作、生活”的三位一体。三是确立“主动学习”的理念。要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激励措施,使市民意识到每个人都置身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要普遍把学习作为迎接竞争挑战,创业致富发展的内在需求,使人们自觉地要求学习。四是确立“学习是推动力”的理念。要建立系统的学习机制,让广大市民深刻认识到“学习力比学历更重要”,只有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具备持久的学习毅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正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先进理念和浓厚氛围,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才能在城乡各个领域普遍展开,吸引全市社区、企业、机关、村庄、家庭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市民自觉参与。
(二)构筑新的学习体系,使学习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构筑一个全民参与、终身学习的学习体系是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要建设学习型城市,就必须要构建和完善市民学习体系。第一,要大力发展国民教育。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尤其要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和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教育发展均衡化、优质化,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为我市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各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员;抓好高等教育,办好义乌工商学院和义乌电大,并努力把工商学院办成一所为义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综合性大学。第二,要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干部职工、经商人员、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重头戏,必须切实抓紧抓实。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市民大学,建议设立学前部、青少年部、成人部、老年部等部室,按职责分工开展教育培训,使市民大学成为指导全市各类教育培训的综合部门和场所,并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方面发展。二是要建立健全镇街教育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分别指导镇街和社区有序开展学习教育,形成处处学习的完备体系。三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创建学习型城市中的作用。鼓励和扶持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使近百家各类社会培训机构成为我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中的一支生力军,不断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求学需求。第三,要积极倡导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作为学习的核心,是实现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倡导市民进行自我教育,为市民开展自我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努力使规范化培训与市民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巩固培训成果,提高学习实效。要组织各类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体育教育机构有计划地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家庭网上行”之类的群众性自我学习教育活动,向市民开放必要的学习场所和活动设施,为社会公众提供自我教育所必需的电脑等学习设备,使市民自我教育具备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基础。
(三)打造新的学习型组织,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夯实基础。
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工作内容,只有认真抓好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才能不断深入开展。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重点要抓好学习型市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五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在市场,要按照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的目标和“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高标准高要求,认真抓好4.6万个商位、10万经商大军的教育培训。要根据经营户的需求,分期分批开展外语、外贸、法律、电子商务、文明经营等知识教育和培训,确保市场经营户年受训人员9000人次以上,新进场经营人员受训率达100%,努力把义乌市场建设成为国内外闻名的诚信市场、文明市场和学习型市场。在机关,要进一步加大机关干部业务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45周岁以下的机关事业干部都要通过依法行政考试,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外语初级以上水平、计算机中级以上水平合格证书。在企业,要建立企业员工知识更新定期培训制度,重点抓好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法律法规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员工学习档案,将员工学习成效与职务晋升和奖金发放相挂钩;要大力宣传浪莎袜业、新光饰品等规模企业的成功做法,鼓励、协助规模企业组建企业培训机构,进一步加强企业思想文化工作。在社区和农村,要根据居民需求,重点做好家政、烹饪等方面培训,持续开展“双建设”活动,努力建设和完善图书室、阅览室、科普画廊等学习教育阵地,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各类适合居民(农民)休闲娱乐特点的教育文化活动,成立文化学习指导队伍,进一步提高居民(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家庭,要建立家庭全员学习、父母带头学习机制。要推广借鉴稠城街道孝子祠社区在创建学习型家庭工作中的成功做法,积极鼓励成立社区家长学校、使家庭及其子女在社区里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积极开展“家庭网上行”活动,使普通家庭都能掌握基本电脑知识,搭建好社区、学校、家庭之间的学习桥梁;继续开展评选“十佳藏书家”、“文明家庭户”等活动,使更多的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
(四)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市民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减少学习的枯燥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在创建学习型城市过程中,应根据市场的需求,面对不同的群体,采用相应的培训方针,从而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一是针对学习群体的多样性,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以免费的、短期的实用技术培训为起点,选取市民迫切需要的大众性的、基础性的知识内容为重点开展培训活动。这种培训方式有助于吸引包括经商人员、家庭妇女及一些收入水平低的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参加学习。我市能有今天这样的火热的群众性学习局面,除了有学习需求外,非常重要的是“零收费”培训方式起了作用。今后要继续开展此类低起点免费培训,并不断拓展培训层面,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二是针对学习需求的多样性,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对外来人员可以“法律知识”、“劳力技能”培训为主,使他们具备基本生存技能;对广大农民以“实用技能”培训为主,培养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对企业员工以“证书培训”为主,为他们提供上岗、专业晋级所需的资质;对专业技术人员以“学历教育”、“综合提高”培训为主,提升他们的学习层次,强化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现代技能的培养。三是针对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可以采取送教下乡的方式进行;对经商人员则可以采取分期分批集中学习进行;对规模较大的企业,鼓励企业主参加诸如emba、汇财等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等,尽量以最方便最直接的方式把知识送到广大群众面前。
(五)建立新的学习机制,稳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要保证建设学习型城市整个系统工程的有效运作,进而实现城市系统学习功能最大化,必须进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协调、平稳、高效的运行机制,保证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和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一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特别是通过学习提高系统思考能力、有创新成果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必要的奖励。同时引导企业建立技工人才津贴制度,实行“高能高薪”,提高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二是要建立投入机制。把建设学习型城市所需经费纳入经常性财政预算,年底各有关部门都要制定学习经费预算方案,财政部门要统盘考虑,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市、镇街两级财政要逐年加大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使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能够持续深入地开展。要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会资金,促使培训学习由政府牵头向社会自主转型,并最终形成自我运行、自我发展的社会化学习模式。三是要完善领导机制。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结构,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都应负起相应的责任,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好领导作用,党政一把手要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设学习型城市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共同拉动,建立起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要完善考核机制。要制订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并把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纳入镇街道和机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之中,使创建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每年要树立和评选出一批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先进单位,并进行宣传和表彰,克服以往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效果,从而全面稳步推进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
刊于2004年10月《小商品世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