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义乌以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商贸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快速提升,完全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拓宽发展新思路,确立发展新目标,进一步提升义乌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一项迫切需要认真思考研究的课题。
国际化战略是义乌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义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当前,义乌实施国际化战略正面临良好的历史机遇。从国际国内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经济潜力最大、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为义乌推进国际化创造了良好平台。
浙江省委、省政府已经把义乌列为全省首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县市之一并扩大了部分经济管理权限。在这种形势下,义乌具有成为浙江中部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发展条件和可能性。从总体上看,我们已具备较好的经济优势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是经济基础日益雄厚。2002年,全市实现gdpl56亿元、财政收入16.6亿元、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88亿元,特别是人均水平列全省县市前列。二是专业市场持续繁荣。义乌专业市场建设20年来,市场规模和档次、商品种类和质量都实现了较大发展和提高。中国小商品城年成交额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市”,并被授予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称号。三是商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小商品出口贸易发展迅猛,其中自营出口保持了翻番增幅。目前市场外向度达45%以上,年出口小商品16亿美元以上;出口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80多个国家5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从事经贸活动;义乌经济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四是城市国际化趋势明显:近年来年投入城市基建资金近百亿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海关大楼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使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环境布置等与国际接轨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础,义乌将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定位于国际性商贸城市,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对策国际性商贸城市是指在世界城市分工体系中城市商贸业的辐射力、影响力、控制力具有国际化特点的城市。为加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全球竞争意识,用世界先进水平衡量各项工作。为此,需做好五个“不断提升”:
——不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把义乌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国际购物天堂,首先,需要实施外贸拉动、贸工联动、名牌带动、群众推动、政府促动”五动并举战略,把义乌市场建设成为商品交易成本最低、信用最好、信息最灵、手段最新、服务最佳的国际性商品流通中心;修订完善市场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市场组织形态创新,完善商品市场体系,推进市场现代化。其次,大力实施“贸工联动”策略,建设国际性小商品制造中心;以产业带建设为载体,以培育特色产业和规模企业为重点,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性小商品制造基地;做大做强针织、饰品、拉链、文具、工艺品等优势行业,形成具有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推动产品品牌化、品牌名牌化。第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小商品制造业,加快构建多层次小商品研发体系,逐步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性小商品研发中 心,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第四,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大力推进贸易方式、出口主体、出口商品、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小商品出口贸易,提高义乌小商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第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国际性购物天堂;依托市场优势,大力发展购物旅游;加快国际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金融、产权、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
——不断提升城市功能的国际化水平。本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高起点规划城市,按照“‘金乌’腾飞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理念,抓紧编制中心城区、义东北和义西南产业带各100平方公里规划,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加强分区规划、双管供水、燃气管道等专项规划,完善规划体系;要高质量建设城市,加快国际航空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国际商贸城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新建一批现代化居住小区;要高效能管理城市以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加大创建力度,建设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花园式城市;要高水平经营城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多元投资主体,畅通民资、外资投资渠道,推进城市资源的市场化进程。
——不断提升市域现代化水平。按照建设国际商贸城的目标,将义乌整个市域分划为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远郊区四个区,通过一体规划、资源整合、体制创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因地制宜、分区分步推进农村城市化。主城区内的村庄,以城市居住区为标准,改造建设成为高标准的社区;副城区内的村庄,要“整合行政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社区”。要“以商强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农业向企业转化。另外,加快工业、商贸业和城市服务业发展,不断扩大就业空间,带动和促进农业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特别是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力争通过20年的努力,使整个市域实现城乡一体化。
——不断提升人的综合素质。通过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义乌精神,塑造创新、诚信、包容、文明的国际化时代的义乌人。大力实施“科教强市”战略,创建学习型城市,推进现代化人才工程和文化名城建设。继承并弘扬义乌优良传统文化,培育和发展移民文化,造就繁荣开放的文化环境,提高文化竞争力,推进“信用义乌”建设,强化政府信用,增强行业信用,规范个人信用,造就规范有序的信用环境,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依法保护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依法保护各种合法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不断提升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机制,完善市“365”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化,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推行党委政府决策公示制、预告制和通报制,提高决策科学化。大力推进依法治市,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努力造就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创新干部培养教育、考核评价、选拔的管理机制,建设一支适应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对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能力。
我们坚信,再过20年,一座国际性、现代化的商贸城市必将在浙江中部拔地而起,“金乌”必将腾飞于绿水青山之间。
刊于2004年17期人民日报主办的《信息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