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绣湖杂谈 正文

“父母教娃主要靠吼”是咋形成的?

发布时间: 2018-04-19 09:58:42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蒋萌

  背景:为顺应一些家长做一个温柔、耐心、体贴的“零吼妈妈”的需求,市场上推出了情绪管理课程,有的是免费讲座,有的是系列培训课。这些课还细分为正念课、冥想课、教练型父母课、身心调整课、催眠课、沙盘课……价格从1000元到两万元不等;有些国外的“大师课”,一天就要3000元。它们还被归纳成一个有趣的名字——止吼课。

  中国青年报发表与归的观点:现在,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吼式教育”已成为不少家庭选择的教育方式。这固然和一些家长的性格脾气有关,但根本还在于,很多中国家长充满了“教育焦虑”。“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惯性思维,让这些家长又急又躁:你怎么能不会做呢?别的孩子都会做啊?你怎么不再聪明一点呢?你要比其他孩子优秀,这样才有未来……这个问题不是出在生理上,也不是出在心理上,而是出在认知上。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对孩子的学业盯得那么紧、要求那么严,那是教师的事情,父母也非专业教育人士,没必要越俎代庖。而相比学业,父母有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对孩子的品行、性格、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更多的要落到父母身上,而从长远来看,这远比一时的学业重要。家长们要调整心态,接受大多数孩子“不是天才”、孩子也不是必须成为天才的事实,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够完美、不够优秀,家长才能“成长”。家长们的这种焦虑和教育的客观环境分不开。比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集中而又紧缺。缓解一些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整个社会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改善。

  小蒋随想:一些父母“吼”孩子,不单单是源于功课焦虑。我邻居家有个孩子很爱哭闹,大人和他讲道理无效,哄半天还哭,大人烦了就吼,一开始吼能镇住,后来吼也没用。由此,变为恶性循环——孩子常哭闹,大人总吼叫,搞得鸡飞狗跳,四邻不安。在和另一个当父亲的朋友聊这事时,他说幼小的孩子难免哭闹,这是孩子自婴儿时期就有的表达情绪或需求的方式。对于哭闹的婴幼儿,父母应看他或她是不是尿了饿了,解决“合理需求”后,孩子就会平静。对稍大点的孩子,要看哭闹是不是出于任性或耍脾气,有时要讲他或她能听懂的道理(这要求就不低),有时要“冷处理”。什么是“冷处理”?就是家长不搭理,孩子哭一会看到大人没反应,可能就作罢。一来二去,哭闹就不会成为孩子达到目的的“武器”,反之亦然。如果家长没给孩子立好“规矩”,从偶尔无理取闹到习惯成自然,越大坏毛病越不好纠正,家长也会从迁就到不耐烦地吼。当然,确实也有许多家长是因为功课吼孩子。这不完全是望子成龙。从幼儿园起,许多老师就给家长“留作业”,别说孩子搞不定,家长都要绞尽脑汁。老师在“家长群”发号施令,哪个家长敢不从?一位亲戚吐槽:这年头根本不能指望老师!老师出难题,难为的是孩子,更是家长。孩子本来就好动顽皮,又“必须”让孩子学会超出孩子能力范畴的东西,实在搞不定,某些家长就失控了——不要以为家长就成熟,很多家长自己还在成长呢。“止吼课”的出现,不能说完全是大忽悠,愿意掏钱的家长或许能学到一点心理学皮毛。但它的功效很有限,一方面是因为其专业性待考,另一方面是它改变不了揠苗助长、学习“军备竞赛”。

编辑: 闫允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