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7年>领导专访篇 正文

“小”城市的“大”野心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正以一种异常欢快和踌躇满志之势进入新经济时代。4月28-30日举行的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梅湖会展中心正在接受一次“文化的洗礼”。义乌市长吴蔚荣称,“义乌,不仅商机无限,还是一座文化大市”。

  义乌,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一无所有的内陆小县,创造出了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的经济奇迹。

  眼下,义乌人正在延续并衍生这一奇迹,因为他们听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呼声——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结构大调整期,一个以文化为资本的新经济时代正在到来。在义乌文博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义乌市市委副书记陈秀仙。

  “小”城市的“大”野心

  记:义乌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一无所有的内陆小县,曾经创造出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的经济奇迹。眼下,义乌又盯上了文化产业这块蛋糕,并把和文化产业互生互长的义乌文博会定义为义乌的第二大展会。为什么一座小城市要专注地把文化产业打造成自己的另一个品牌?又是如何做到每次都能积极准确地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新动向?

  陈:关注和打造文化产业,我们绝对不是为了“赶时髦”。文化的内涵涉及到各个领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浙江在建设文化大省,义乌也在积极地把自己打造成一座文化产业繁荣发达的文化大市。文博会作为一个全省性的展会,是展现和推动文化产业的良好载体。虽然文博会还处在一个刚起步阶段,但义乌有丰富的客商、客源,有丰富的办展经验,我们有能力有条件把这一文化展会做大做强。我们面向的是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文博会相比,义乌文博会更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突出产品交易。我们希望通过义乌这一平台,向全世界展示省内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如青田石雕、龙泉宝剑……这些有特点、有个性、有内涵的商品,能在文博会上被人认识、被人了解、被人认可,实现经济效益,扩大影响。

  文化与生意的创新解读

  记:本届文博会的主题是“文化交流,创造商机”。文化和生意,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只取其一的选择题,但对义乌人来说,这是一个判断题:文化=生意,甚至可以加个字,文化=好生意。在您看来该如何解读这个等式?

  陈:对义乌人而言,文化是创造商机的一个平台。而在追求物质实现的过程中,我们更玩味文化的享受。文化无处不在,在我看来,创意、设计就是一种文化。用文化创造商机,我们并不急功近利。像图书漂流活动(倡导“好读书、读好书”之风,是国内首次由纯民间人士发起、在文博会上“首漂”的大型图书漂流活动。编者注)、书画鉴赏、民间鉴宝活动,虽然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和老百姓休戚相关,不但非常有意义,而且还能培育、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对烘托古玩市场、书画市场都能起到长远的推动作用。看似间接,却同样能促进交易。而成就交易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文化张力和历史厚重感,一举两得。

  主办方的推动力愈加强劲

  记: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义乌文博会的前身“文体用品博览会”是由民间组织操办起来的,首届义乌文博会的主办方是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新闻出版局等省级单位。今年的文博会主办方变成了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和浙江省文化厅,这是不是意味着去年的义乌文博会非常成功,已经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认可?

  陈:今年的支持力度的确变得更大了。2007义乌文博会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使得行政推动力更加强劲有力。去年首届文博会取得了不俗成绩,参加展会人数超过5万,成交金额达13.6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金额达7.36亿元,占成交总额的54.1%,成为目前国内文体行业唯一外贸主导型展会。今年的文博会,市场化机制还会越来越强。利用市场化办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更名是为了突出亮点发挥优势

  记:从去年的“义乌文化产业博览会”到现在的“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看似只是字面上的细小变化,但反映到实际操作中,是否有深刻含义,会带来哪些改变?

  陈:文化产业的范畴显得有些宽泛,文艺团体、报纸、电视、文化产品都囊括在内,重点不突出。商人们一定都很关注,我来参加义乌的文博会,哪个亮点最能吸引我。更名正是为了让商人们了解我们的亮点,那就是突出产品属性和经贸实效,发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优势,与国内众多的“文博会”错位发展,形成全新的经贸定位。经贸性越强,文博会的展会生命力才能越旺。今年的文博会,商品交易类展位占80%,而去年这一数字只有60%。明年,我们准备把这一数字提升到90%。

  义乌人具备“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

  记:一家五六个人注册的公司折腾起来的“文体用品博览会”(文博会前身)居然就做出了不菲的成交额,义乌的民间首创总是能让政府感觉到“惊喜”。义乌的成功和义乌人这种“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是否密切相关?

  陈:那是肯定的。义乌人的一个特点就是永不满足。他们喜欢在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中实现自我价值。不止一个老板对我说过,他们挣的钱几辈子都花不完,但他们依然选择忙碌,为什么?因为觉得自己是在做事业,而不是在挣钱。每个城市、每个企业都需要创新,义乌人在这点上做得很棒。

  义乌未来的走向将越来越国际化

  记:能否简单说说义乌今后的发展方向?

  陈:简单说,就是“买世界货,卖世界货”。义乌将越来越国际化,这不仅仅是指义乌的商品进口出口,还包括许多方面,商贸经济也好,文化产业也好,传统产品的价值提升、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等等,都能通过义乌这一平台实现向全世界辐射的目标。

  记者:李思婧

  刊于2007年04月28日《每日商报》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