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就是个出新闻的地方。
2006年4月3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义乌经验"成为新时期浙江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一时,这座建设在市场上的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高度关注的明星。
2006年11月14日,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文《关于开展扩大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把义乌推上了舆论关注的顶峰。
这次义乌扩权试点,标志着浙江省的第四轮强县扩权正式启动。这是我省追求落实科学统筹发展的新探索新举措。
正如省委书记习近平所说的:义乌扩权不是孤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扩权将在全省推广。
省管县一直被喻为是浙江省发展县域经济的"秘密武器"。
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我省先后于1992年、1997年和2002年三次出台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开展经济强县扩权改革。强县扩权,扩权强县,这是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内在的辩证法。这也就是浙江的先发优势--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近年来,浙江在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方面的探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义乌就是一块重要的"试验田"--
2002年设立金华海关义乌办事处,如今义乌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海关;
2002年成立金华市出入境管理局义乌签证处,2005年10月,义乌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建立出入境管理局;
2005年6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义乌法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可管辖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基层法院;
2005年1月,全国首本港澳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在义乌发出;
2006年4月,义乌率先在全省放开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登记;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义乌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外事审批权的县级市;
……
前三轮扩权
给浙江县域经济带来空前活力
2006年的最后几天,记者在义乌采访,每一分每一秒都被这座城市感动着。
穿行在大街上,在林立的商厦店铺之中,只觉得整个城市被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包裹着。
义乌正在迅速走向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
义乌的活力,正是我省强县经济的一个生动诠释。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先后3次出台政策,扩大部分经济发达县(市)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出台萧山、余杭、鄞县、慈溪等1 3个县(市)扩权政策。1997年,同意萧山、余杭试行享受市地一级部分经济管理权限。2002年,省委、省政府按照"能放都放"的总体原则,将313项原属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17个县(市)和萧山、余杭、鄞州3个区。强县扩权政策的实施,使经济强县(市)的发展增添动力,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上一轮扩权的17个经济强县(市)和萧山、余杭、鄞州3个区实现生产总值5276.3亿元,是2001年的1.8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9.4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428元,比全省平均高21.3%;财政总收入618.8亿元,是2001年的2.6倍,占全省的29.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1.6亿元是2001年的2.25倍,占全省的28.28%。目前,我省的全国百强县个数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大部分百强县在全国的位次连年稳中有升。
以义乌为例,自2002年第三轮扩权以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财富显著增加。2006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亿元,财政总收入44.88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03亿元,四年内分别增长了123%、170%和145%。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为2.2∶45.8∶52;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从2002年的20位跃居到2005年12位;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义博会成为全国第三大出口商品展;义乌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国际商贸城被评为全国唯一4A级旅游购物景区……
目前,8000多外商常住义乌,义乌市场商品已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办事处979家。联合国、外交部等机构在义乌建立采购信息中心,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20多家跨国零售集团常年在义乌采购商品。
尤为可贵的是,"义乌商圈"的形成,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其辐射作用甚至遍及全国。据粗略统计,义乌市场的来料加工业务已辐射全国10余个省市,带动100万人增加收入,年均支付加工费20亿元。
成长太快,衣服太小
时刻都有"成长的烦恼"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原来的一些制度设计已经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甚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在融资方面,义乌2006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703亿元,但企业贷款却非常困难。因为按照现行的金融制度,义乌不能设立银行分行。在义乌市范围内,企业向当地银行贷款,仅在授信金额这一项,就有诸多限制。县级支行只有几百万元的授信权限,这一额度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一些股份制银行有意进驻义乌,但由于受行政级别限制,它们无法在义乌设立分支机构。据了解,现在义乌的民间信贷十分活跃。义乌有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24000余家,个体工商户92000户。一些企业和个体户从正常渠道得不到贷款,只能转向民间高利贷。这一方面增加了经营的资金成本,同时,为金融风险的产生和社会稳定问题埋下隐患。
在境外人员管理方面,义乌境外人员临时入境人次占金华地区的87%以上,尽管从2002年11月起金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在义乌设立签证处,外国人到义乌经商可以在义乌签证,但是还有一些项目并没有下放,例如,目前在义乌经商的台胞有2000余人,但实际在金华办签注的只有400人左右,大多数台商因在义乌签证不方便而改在异地签注,这不利于为台商很好地服务。
在进出口通关方面,目前,义乌每天向世界各地发送1500余个货柜,尽管义乌已经有了金华海关办事处,但海关办事处仅有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出口通关、监督和征税功能,企业的备案登记、减免税业务都要到金华海关去办。
再比如在考驾照、汽车上牌照方面,群众的反响则更加强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义乌居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据义乌市公安局介绍,到2006年底,义乌全市已有各类机动车9.4万辆,每百户拥有33辆。2006年义乌每天约有100辆新车上牌照,但义乌没有进口汽车注册登记和驾驶证考试管理权限,相关业务都要到金华去办。老百姓不禁要问,高考都可以在县、乡设点,怎么考驾照、考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等等就非得要到53公里外的金华去不可呢?
……
省委书记习近平把这种政府管理上的不适应比喻成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所以给义乌扩权是"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
省长吕祖善多次批示,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推动义乌等经济强县进一步健康发展。
扩权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冲动和呼吁,实际上早在前两年就已经开始了悄悄的探索。
2005年10月,公安部发文通知授权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直接受理、审批、制作、签发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这在全国是首次,也是唯一的一个县级市。
"出入有境,服务无境",义乌市公安局在出入境管理中更多地将管理融于服务之中。义乌市有个社区,因有200多名外商居住而被称为"联合国"的社区中,记者看到,出入境管理的窗口已延伸到这里,外国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申报临时住宿登记等。义乌市2006年共登记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员144136人次,签发外国人签证4963人次,居留许可2307人次,办证量列杭州、宁波之后,位居全省第三。
2005年6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义乌市人民法院设立涉外审判庭,受理发生在义乌市人民法院辖区内争议额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下的涉外民商事案件,这在全国是唯一的一个县级市。
但是,个别事项的授权、扩权,远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管理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
扩权,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为适应经济强县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基于县域经济在科学发展、统筹发展中的特殊方位,2006年初,省党政负责同志亲自过问指导,责成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章猛进挂帅,组织由多个省直部门参加的课题组,深入调研分析义乌等经济强县(市)扩权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体制矛盾和机制障碍。调研表明,过去几轮的扩权已不适应经济强县(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县市一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普遍出现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经济强县(市)社会管理权限和力量明显不足,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全面履行;发展所需的市场监管服务机构缺乏、编制受限,制约了强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强县扩权政策的执行与现行体制和法律法规不相适应,许多权力难以真正下放……
义乌公务人员的编制是按照60万人口规模编制的,而现在义乌的实有人口已经达到了180余万,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政府管理的能力和机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好像是小马拉大车,显得十分吃力。
记者在义乌采访,天已经完全黑了,市委市政府大楼的许多窗口透出了灯光。市委决咨办主任傅慧敏告诉记者,除了双休日,每天晚上再工作2个小时是市委市政府"两办"不成文的规定。
在赞叹公务人员奉献精神的同时,记者想,机构改革的确是势在必行。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章猛进在调研报告中指出,按县级配备的编制数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强县(市)日益繁重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需要。
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选择义乌市作试点,实行新一轮强县扩权。其主要内容是,在不改变其由金华市领导的管理体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义乌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依法规范、能放则放"的原则,以社会管理权限为重点,除规划管理、重要资源配置、重大社会事务管理等经济社会管理事项外,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义乌市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要求,研究提出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支持义乌市完善经济管理服务网络,根据义乌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支持和帮助义乌市争取设立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相关分支机构,并赋予这些分支机构地级市或相当于地级市的职能,以完善义乌市的经济管理和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义乌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义乌市现行领导干部管理体制不变,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可以采取适当方式高配。
就在记者发稿时,1月5日,传来义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年努力使义乌成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的先进地区,逐步形成全市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一步增加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而这一切又依赖于政府体制的改革。
"把义乌作为试点扩大县级政府的权限,这是浙江基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了解和支持。"省政府咨询委的一些专家这样评价义乌扩权试点。
"扩权"重在操作
"扩权"意味着更重的责任
省委省政府作出义乌扩权试点的决定后,省级有关部门及金华、义乌高度重视。金华市迅速召开市委书记办公会议,并成立义乌扩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紧接着又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部署义乌扩权的前期准备工作。据了解,截至2006年12月25日,义乌市、金华市和省级各有关部门已经把各自清理的需要下放的具体事项上报省政府。
和媒体的兴奋不同,记者在义乌采访发现,义乌市委市政府在扩权试点问题上采取了一种低调、冷静和务实的态度。他们紧锣密鼓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进行扩权试点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清理出1790多项需要扩权的事项,但他们表示具体扩多少权,还需要省市县三级协商、协调,才能最后确定。
扩权不是简单的放权。和前三轮强县扩权不同,这一轮扩权不是简单的精简审批环节,主要是借此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机构改革。省委办〔2006〕114号文件明确指出,试点将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重点,调整和规范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事权关系,进一步深化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当问及扩权以后的打算,金华市委副书记、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权力意味着责任,扩权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扩权以后,对义乌的党委政府履行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省里确定具体的扩权事项后,下一步要大规模地培训公务员。首先是提高把好关的能力;其次是增强办事的能力;第三是提高效率的能力。
楼国华表示,在今后的机构改革中,经济管理交叉较多,职能重叠的,要进行整合,理顺关系,以便提高办事效率,更有效地调控和指导经济工作;而对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公检法司等力量相对薄弱的社会管理部门则要加强。
第四轮强县扩权已经启动。义乌试点的最终效果如何,关键看现在的操作,关键在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义乌扩权试点,又一个政府自身改革的系统工程。
记者:金国娟
刊于2007年1月10日《今日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