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7年>综合篇 正文

世界的义乌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报纸副刊百名记者走读国家历史名城金华的最后一站是义乌。义乌这个城市让我备感兴奋,不仅在于它孕育了“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以及历史学家吴,还在于它的城市发展速度让人叹为观止。在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斯坦利等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中国发展报告中,称义乌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市场有多大?如果在每个商位前逗留3分钟,按每天8小时计算,需要一年才能逛完。

  汽车行驶在繁华街头,我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恍惚:既不靠海,又不靠港的义乌,为什么能够吸引世界的目光?是什么让义乌从一个浙中名不见经传、资源贫瘠、无地理位置优势的农业小县,迅速演变成名声远扬、活力四射的国际性商贸城市?如果说是义乌有经商传统,但是全国各地有经商传统的地方很多,那些地方的商人都曾经比义乌的商人做得更大,走得更远;如果说是义乌人勤劳聪明,然而众所周知,勤劳聪明也绝不是义乌人所专有。

  带着疑问,我们来到了国际商贸城。置身于小商品海洋,最吸引我的并不是这里琳琅满目的产品,而是在商场上来回穿梭的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同行几位家里都有小儿,于是我们逛到了玩具市场。一个漂亮的布娃娃引起我的好奇,我拿在手上把玩,正想开口问价钱时,才发现摊主也是位外国人。

  “你们好!”因为自己的英语口语实在笨拙,正想离开时,出乎我们意料,这位外国人却主动打招呼。

  “你会说中文?”我有点惊讶也有几分欢喜。

  “我是英国人,来这里已经六年了,我叫诺奇。”虽说得不是太流利,但声音婉转,像春水流过小溪,丝毫没有虚伪和做作。“你们是记者吧,那你们可要好好写写义乌,写写我们这个地方。”他指着我们佩戴的采访证胸卡,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你们这个地方?”我反问。

  “有错吗?我早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他摊开双手,一脸愕然,倒弄得我浑身不自在。

  由于没有其他客人,我们与诺奇聊了起来。诺奇刚来义乌时,人生地不熟,尽管市场内商品繁多,与英国价格相差很大,利润虽十分可观,但因语言不能沟通,在生意上还是遇到不少困难。经过努力,诺奇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于是他决心克服困难在这里扎下根来。诺奇深切地感觉到,义乌是个可以大展宏图的地方。而要有所发展,首先必须过好语言关,于是他白天忙生意,晚上刻苦学习中文。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个月,诺奇就学会了日常经营用语,并在市场上结交了一批朋友,生意如鱼得水,越做越大。

  “外国人学汉语,义乌人学英语!这是我们这里特有的哦!”诺奇说完哈哈大笑。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半个多小时,由于行程安排,我们不能再与诺奇闲聊。

  “这个布娃娃要多少钱?”

  “一个我是不能卖的,至少要50个以上。”

  “为什么?我价钱可以给高点。”

  “再高我也不能卖,因为我不能破坏这里的价格体系。但如果你确实想要,我倒可以送你一个。”

  没有想到,我是这样第一次收到外国人的礼物。看着手中可爱的布娃娃,我似乎找到了义乌兴起的答案。

  义乌人重商,这我在来之前就有所听说。历史上的义乌人摇着拨浪鼓开始从事“鸡毛换糖”的营生,长年在外经商的经历,让义乌人在走南闯北中体会到了出门的艰辛;沉积在生活中的这种辛酸,与先人留给义乌人性格中的刚烈、耿直、讲义气相结合,逐渐转化为明理、诚信、包容、开放的文化特性。这样的精神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影响着生活在义乌的每一个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才使义乌人能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同行、对待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也才让诺奇这样的新义乌人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如今,义乌与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常驻义乌的外商就有8000多人,他们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来人口更是多达100万。

  义乌,不仅是义乌人的,它还是世界的。生活在义乌,工作在义乌,确实是一大幸事!

  作者:王美金

  刊于2007年12月27日《泉州晚报》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