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莫塔西姆·安瓦尔在他的祖国伊拉克以进口中国商品起家,随后就搬到了义乌,一个距上海四小时车程的商业城市。
为求安全感、宽容和商机,全球越来越多移民正舍弃西方国家,向东方而来。
三年多来,卡勒德·拉希德和他的家人夜夜都蜷缩在一起,萦绕于巴格达附近炸弹爆炸带来的恐惧之中。和他之前好几代移民一样,他希望在别处过上好点儿的日子,可去哪儿呢?
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是拉希德首要考虑的,但是对伊斯兰教持开放态度,生意前景光明也很重要。没多久他就发现了拥有一切他想要的地方:中国。
对不断增多的全球移民来说,中国———而不是美国———是一片充满无限生机之地,企业有回报,大多数人又都对宗教很宽容。
“在中国,我们的生活很不错。长期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我全家都很开心。”50岁的拉希德二月把他妻子和5个孩子接到义乌,一个位于上海南部只有四小时车程的商业城市。
虽然中国并不正式鼓励移民,但是那些商人或者怀有企业家梦想并有现金做后盾的外国人,却很容易获取长期签证。通常只需一封当地公司的邀请函即可,或者支付中介500美元就可给你发一封。
现在有超过45万外国人拥有1至5年的可更新居住证,几乎是2003年的一倍。另外有700名外国人拥有让人羡慕的绿卡,这是2004年实施的一项新政策的产物。
外国人聚居区重新出现,中国的开放性显而易见,自新中国1949年成立后未曾出现这种现象。
位于浙江东部的义乌是世界上最大的批发市场,这里的“洋人街”一到晚上就灯火辉煌,到处都是卖熏肉的,阿拉伯水烟袋和一种为阿拉伯客户专供的超甜的茶。
莫塔西姆·安瓦尔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是12个孩子中最小的,在萨达姆统治时期,安瓦在伊拉克库尔德人统治的北部地区长大。他的家庭在埃尔比勒的市场卖袜子谋生。
美军入侵后,他的一位哥哥动了从中国进口货物到伊拉克的念头。安瓦在2003年10月来到中国帮忙。当他到达充满陌生微笑和景色的机场,他第一反应就是,“我想一周后我就会回国。”
但是在中国做生意却比任何人设想的都好。用他们的第一桶金,他们家在埃尔比勒的摊位升级为商店。很快就扩展为10家店面。然后又建了1家工厂和5家仓库。“现在我们有了1栋楼,6层呢。我们还租给别人。”安瓦说。这家人不仅有了自己的生意还有了自己的al-Sabeel贸易公司。
29岁的安瓦有足够的钱把妻子接到中国,他妻子巴拉·巴扎姆今年27岁,以前是中学老师。他计划把他两个孩子,2岁的萨瓦和8个月的阿玛德,送到中国的学校。他的哥哥、两个表兄全家都来到了义乌。
刊于2007年10月2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