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6年>《经济日报》系列报道 正文

“点石成金”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人凭借“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产业联动”的独特发展路径,让市场引发了资本、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连续裂变————变出了一个开始以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产业结构,变出了一个能引领消费潮流的现代小商品制造业,变出了一个辐射浙江、接轨国际的“义乌经济圈”。

  深入探究义乌巧借市场“点石成金”

  之谜,就会发现,义乌现象是浙江现象的一个生动缩影,义乌的成功实践是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成功典范。

  裂变效应———

  20多个影响全球市场的小商品制造产业因市而生,循市而动

  这些年,义乌以商贸为基础,完成了一定资本积累后,开始推动工业快速发展,并带动和辐射周边乃至全国。

  以前,义乌市场80%的货源来自外地,义乌制造的产品极少。经营户们大都依靠代销外地产品,赚取差价。这种当商品“二传手”的生活,在繁荣了市场的同时,弊端也开始显现,庞大的市场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必定受制于人。从1993年起,义乌开始大力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的战略。从此,从市场摊位上走出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家。

  “只要是市场有需求的,义乌人就愿意改变自己。”“商而优则工”的新光饰品集团董事长周晓光一语“道出”义乌人的财富密码。今天的“新光饰品”已成为义乌的一个招牌企业,从这里不仅培养出了600多位饰品老板、带动了当地3000多家饰品企业崛起,而且周晓光是义乌第一个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家族企业的女企业家,现在她的企业已有5600名员工,每天仅研发的饰品款式就有150种之多……这些当年“鸡毛换糖”的个体商贩或小商品市场的经销户,凭着闯荡商海的资本积累及市场信息、销售网络,在政府引导下驾轻就熟地进入了与市场密切相关的行业。

  从昔日的“买天下货,卖天下货”

  到如今的“小商品,义乌造”,义乌制造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逐年加大。截至去年底,义乌已培育2.5万家工业企业,发展了20多个优势产业,其中袜业、针织内衣、玩具、化妆品、饰品、拉链等产业的产销量占全国30%以上,呈现出“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态势。

  从商业向工业转型的义乌企业有着较强的品牌意识,对科技也格外重视。通过多年实施名牌战略,目前全市有6000多件有效注册商标,数量居浙江省县市首位。义乌已由小商品集散中心向国际性小商品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迈进。

  带动效应———

  会展、物流、旅游、金融、商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兴起

  当国内大多数市场还停留在从集贸向批发过渡时,义乌的市场已上升到全新的会展经济业态。

  目前,除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这一国内规模仅次于广交会、华交会的大型展会外,还衍生了袜机展、五金博览会、玩具及儿童用品展、住宅产业博览会等40个与产业高度关联的专业展览会。依托专业市场快速成长起来的会展业,成为义乌经济的新亮点。

  一业旺,百业兴。围绕小商品城这个世界最大的日用商品交易中心,义乌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商务效率大大提高。据统计,义乌已有各类服务业经营单位8.8万家,从业人员50万人,产值680亿元。

  会展业加速开启了市场通向世界的窗口,现代物流业则成为市场货畅其流的动脉。

  目前,义乌市有物流企业580多家,全球20家海运集团有8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构建了高效、便捷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国际物流中心与宁波港、上海港合用,实现了跨关区一站式通关。今年,义乌国际物流中心联手国航正式开通“卡车航班”,出口航空货柜在义乌封关后可直接送上杭州机场的国航班机。

  随着会展、物流、金融、旅游、商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义乌的产业结构形成了新格局。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2005年一、二、三产业比重数据为2.9:46.2:50.9 ,第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加大。

  对义乌经济颇有研究的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俞献民表示,三种产业比重的转变表明,义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提高,义乌已进入向服务经济时代迈进的优势提升期。

  辐射效应———

  拉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义乌商圈”已具雏形

  “接轨义乌”已成为周边县市的共同发展战略。双方形成了观念接轨、机制接轨、交通接轨、市场接轨、产业接轨、资源接轨的区域合作。

  与义乌毗邻的浦江县3年前就提出了“接轨义乌”的战略,在接轨中共享义乌的商品市场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人才信息资源和城市品牌资源,并且把一年一度的水晶博览会的挂锁博览会搬到了义乌,由此带来了新的爆发力,名气日盛,产量占到了全国一半以上,其中40%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各国。

  目前,浙江省内周边地区有近万家经营户在义乌市场经商,占义乌所有经营户的20%,义乌周边县市有6万多中小企业与义乌市场有经贸联系。

  永康的五金工具、嵊州的领带、诸暨的袜业、温州的眼镜和鞋业、黄岩的塑料制品等,已成为义乌市场的主打商品。义乌市场每年向周边县市输出加工业业务货值达100多亿元,带动周边地区3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小商品来料加工业务。

  在巨大的市场拉动力量带动下,不仅义乌周边地区,在长三角乃至西北、东北、西南、华中、华南等地区,许多轻工业企业的发展与成长过程,都与义乌小商品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具雏形的“义乌商圈”,对国内外所有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经济主体或区域,产生了强大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力。

  义乌市场是浙江经济的一大亮点。

  随着市场的持续繁荣,义乌的城市发展定位也一次次提升。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成为当下义乌人的新目标。

  对此,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斩钉截铁:“发展势头越好,越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他坦言,当前义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多。未来义乌的发展思路十分明确,那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战略定位不动摇,统筹协调不动摇,全民创业不动摇,执政为民不动摇”。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说:“研究中国市场经济不能不到义乌来。”

  记者:张静黄平齐平

  刊于2006年7月12日《经济日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