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6年>《经济日报》系列报道 正文

市场管理者的体会:越规范 越繁荣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走进国际商贸城,大厅中间“重质量,守信用”的红底金色匾牌分外引人注目。

  入门大厅和每层电梯处,摆放着触摸显示屏电脑。中国小商品城工商分局局长陈如林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用两年时间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品牌数据库。只要在工商总局登记过的经营者和商标注册等信息,都被纳入系统。从电脑上可以查询到各品牌的经销商位置和相关信息,还可以将市场上经销的商品与品牌库进行比对,甄别真伪;如果有谁发现自己的商标在义乌市场上被侵权了,马上就能查出这个被侵权的商位在什么地方。可谓“小网络监管大市场”。

  陈如林是位多年的“老工商”。“管办分离后,工商局在市场中的作用更像一个助产士。”他体会着角色的变化。“义乌市场的组织形态、市场功能和交易方式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的监管工作其实更复杂了。我们的监管手法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发展。”

  “大打大繁荣,小打小繁荣,规范更繁荣。”这个“打”自然指的是打击假冒伪劣。20世纪90年代,义乌刚提出这句话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有时候和其他地方的同行交流,我们的做法会被认为太保守了。”陈如林说。

  现在,义乌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已经被各地视为经验。比如组织名牌产品联合会;比如重奖举报人。更重要的是“打扶并重”,积极引导企业和市场经营户“走正道、售正货、树正牌”。通过推进品牌建设,实施引牌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多管齐下”,品牌和质量意识在义乌市场中生根。“现在的义乌市场基本上是‘非品牌莫入’,市场内经营的省级和以上的著名商标就有4000多个。”

  陈如林讲起,有位卖电池的商户,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因为怕本地的货不好卖,就“虚构”了一个产地上海的商标。工商局对其查处的时候反复劝说他,“这样做下去是没有出路的。”这位商户后来下决心注册了自己的“恒霸”商标,现在知名度很高。现在这位商户要申请他的商标保护。

  还有位经营电器的商户,给自己经营的厨具设计了商标后,对商标的兴趣来了。从去年起他投入6万多元,一口气申报了30多个商标,涉及服装、饮料、箱包、饰品、食品、化妆品等各个行业。

  走出了现代化的国际经贸城,我们在义乌市工商局所在的一座半旧的几层办公楼里,见到了浙江省义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邱增法。可能因为曾经从事多年刑侦工作,邱增法的眼神透着犀利。此刻,他用“如履薄冰”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作为国际性的商贸场所,义乌的市场是一张名片。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甚至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不久前,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参观时说:通过对义乌市场的了解,我们看到中国就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做出的承诺正得到很好的落实。

  建设国际化的商贸城市,前提当然是国际化的市场;国际化的市场,需要国际化的经营主体。国际化的经营主体怎么来?一靠培育,二靠提升,三靠引导。

  最近,义乌市工商局提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经营者引进国内外名牌产品,引进名牌厂家到市场开设连锁店和专卖店等;

  为了提高经营者的素质,中国小商品城这几年办起了个体工商户培训学校,利用晚上时间免费传授外语、外贸知识、法律知识等。每一期都有四五十个班同时开课,已经培训了2.6万人;

  商城里建立起一套信用评价体系,收集了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守信、失信信息并且“打分”。基本分60分,资助社会、获得各项荣誉等,加分;偷漏税款、遭到投诉等,减分。这个信用记录也可以从触摸屏电脑上查到。建立了信用评价体系,就可以进行分类监管。

  “现在,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一项新的任务:塑造新时期的商业文明。”邱增法说,这将是市场的全体经营者、监管者、参与者共同书写的一篇大文章。

  记者:齐平通讯员:陈晓文

  刊于2006年7月15日《经济日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