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在有些出乎预料。
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开业、2500多家国内外参展企业蜂拥而至、170多万单种商品集体展示、80多家境外贸易团队联合采购……在国际金融形势日趋看紧的当下,此时正在义乌举行的“2008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却仍以热闹非凡的面貌,给了所有身在其中的人们一种别样感受。
徜徉在义乌街头,在这座曾被视作“奇迹”的城市,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似乎早已对如此热闹见怪不怪。但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眼下这一切并非只是延续过去的辉煌。对于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国际金融每一点脉动必然会在第一时间传到这里。
如此背景下,如何让奇迹延续,成为整座城市必须解答的一道难题。没有其他经验可鉴,也无法依靠于外,义乌人像当年创造“无中生有,再无所不有”的“义乌奇迹”一样,再一次开始了主动选择……
“世界第一城”
穿着黄色衬衫的赛义德是个有些谢顶的胖老头,10月21日本届义博会开幕当天,他在展馆转了一圈早已满头大汗。记者和他攀谈,发现他甚至连英文也不太会说,但看他的记事本上,早已是收获满满,记录了满满两页产品数据资料。“very huge!very great!(很大!很棒!)”当问起他对义博会的感受,老头满脸是笑。
这代表了许多参加本届义博会人们的共同感受。“原想先逛逛再看我要的产品,谁知现在连方向都找不到了。”在一家玩具展位前,在上海城隍庙销售工艺品的李老板笑着说。算算也是,在义乌尽全力要“再上一个台阶”的筹备下,单走一遍这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馆,在4500个展位前哪怕每个只停留1分钟,也要花去3天多时间。
而李老板和赛义德们可能还不知道的是,就在距义博会展馆不远处,令很多义乌人自豪地认为体现“义乌速度”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一阶段市场,也在当天开张营业。单看其规模就更令人咋舌———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安排商位1.56万个,单这一个市场就已创造了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纪录。
义乌人将这最新的小商品城看作“义乌建设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整个工程建设仅用时386天,在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看来,“它必将在义乌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这意味着至此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经营商户6.2万,成为毫无争议的小商品“世界第一城”。
义乌自1982年始开小商品市场,在全国首先提出“兴商建县”发展战略,“小商品、大市场”这一发展特点,即使在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将进入衰退的当下仍没有改变,而且还有驶入快车道的意味。“危机,有危险,也有机遇,”义乌市政府一名官员对记者说,“大势在跌,正是低成本‘筑底’良机。”
在国际商贸城开工艺品店已6年的黄老板说得更实在:“做生意是义乌的传统。不管什么时候,我们想的只是怎样把生意继续做下去,而不是要不要继续做……”这或许正是义乌作出选择继续坚定发展小商品的原因所在。
但如此大投入毕竟需要胆量,最终结果谁也无法预料,不过至少现在,熙熙攘攘的义乌仍显得活力非凡。精心筹备的义博会,第一天便实现展览交易成交额38.98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基本持平。
把城市做成品牌
义博会开幕当天,最吸引眼球的除了开幕式,莫过于义乌被最新授予的两块牌子———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亲自为义乌授牌的“国家日用小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合成革国际工贸基地”。
同一天,国家商务部也选择在义乌发布我国贸易行业第一个有关小商品分类的标准———《小商品分类与代码》,希望以此促进我国小商品流通及管理步入规范化发展,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为建设小商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打下基础。
这不禁令人联想起著名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经过两年发展,该指数已成为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而如今以义乌小商品市场数据为基础的《小商品分类与代码》发布,毫无疑问又一次令义乌具有了更多在国际小商品市场上的话语权。“现在的经济形势谁也无法置身度外,小商品更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如果我们自己不做强,不成品牌,很容易会被别人超越。”义务市委的一位官员一语中的。基于这样的思考,义乌在提升自身竞争力上可谓不遗余力———
比如,弥补自身资源匮乏、地理位置不佳的缺陷,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国际商贸城三期市场一阶段,就是一个全力打造的具有结算平台、授信平台等的新一代市场,市场内设有大型电子信息屏、宽带网络系统、雨水回收器、4D影院等先进高科技硬件设施和新闻发布厅等专业设施。
比如,弥补义乌起初过分依赖商业外贸的局限。义乌市长何美华告诉记者,义乌大力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目前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1.6万余家,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等20多个优势行业,已被授予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3件、中国名牌产品7个。
还比如,针对形势不断调整义博会的内涵。义博会组委会负责人介绍:全球经济不景气,会反映到会展业。国外渠道今年受约束较大,义博会随即主动挖掘内需,邀请更多国内厂家参会,还特意从全国500强企业中筛选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开展重点邀请,提升展会档次。
强者方能恒强,在这一点上,从“鸡毛换糖”发展起来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似乎比谁都体会更深。
靠创新创业“过冬”
“大生意不好做,我们就做小生意。”在义博会上,亿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江仁拉着记者参观他们的新产品———LED显示钟。“我们公司一直做LED显示屏,以往主要面对企业、商场等高端客户,但今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人工等成本上涨,我们产品的成本上涨了30%,但对外商却一直提不上价,”于江仁说,“既然有困难,我们就开发了百姓可用的低端产品,反响不错。”
逛逛义博会,这样新奇、有创意但技术难度并不算高的新产品还真不少:装有四方向组合刷轮的电动扫地机;没有扶手、依靠人体摆动调整方向的微型自行车;俄罗斯版等各种版本的新式圣诞老人;印上了最近正大红大紫的“功夫熊猫”的铅笔盒……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价钱相当划算,一个带着新款电子钟的铅笔盒只要4元,新款玩具镭射灯一个只要1元。
当然,高科技产品也不少。一进义博会的品牌馆,一眼就能看到几个“熊熊燃烧”着的壁炉,走近甚至能听到柴火燃烧的噼啪声,“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的电壁炉,主要运用光电系统,至今已申请到多项国家专利。”义乌安冬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欧美有类似产品,但没有一个能像我们开发的火焰这般逼真,价格还更低。所以,即使今年欧美经济形势不好,我们的产品在欧美地区还是销售翻番,达到了80万台。”言语间,满是自豪。
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是一种创新,而拓宽自身产品种类,积极进入新的商业领域,也可算是另一种创业。一向灵活的中小企业,将著名的“蓝海战略”演绎得生动非凡。
义乌市长何美华介绍,今年1月至9月市场内近85%的商位有新品上市,新品上市速度明显快于往年。同时,义乌市政府还陆续出台相关措施,以推动创新为突破口,扶持奖励额度达2亿元。此一举,让义乌今年1至9月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近1400件和900件,直接令义乌出口在一片逆市中攀升。今年1月至9月,金华海关接受义乌小商品出口报关单21.25万份,集装箱40.4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6.52%和28.38%。9月11日当天更以出柜3348标箱,创下义乌市场商品出口单日纪录。
用创新、创业迈过国际经济紧张、欧美进口标准日益苛刻两道坎,这可能是很多希望安度“寒冬”的中小企业的唯一选择。
世界市场不只欧美
义博会开幕首日签到的7000多境外客商,竟来自于全世界127个国家和地区,除了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更多来自中东、非洲等地,光是看他们穿的各种民族服饰,便颇有一番风情。
“中东现在是我们产品的主要销售地。”一家销售太阳能背包的商家说,“这种类似产品有人做过,但一直有电流不稳、转换率不高等问题,而我们经过技术攻关已全部解决,如今产品在阳光充足的中东地区最热销。”
“做外贸,就是全世界找商机,全世界自然不只是欧美。金融危机对欧美影响大,但对非洲、中东等地目前还没什么。很多日用小商品又属于刚性消费,因此肯定会‘西方不亮东方亮’。”一家经营树脂工艺品的老板杨彩琴甚至和记者谈起了世界趋势。
环境不会来适应你,只有你适应环境。也正因此,在商家迅速调整的同时,义博会还首次设立了国际展区,展销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产品,并在义乌开设了永久性的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2万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专门经营境外产品,这里已汇集28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种商品,让义乌从单纯出口,变为进口展示和出口展示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
据介绍,截至目前,已经有1900多家外商在义乌设立代表处,比去年年底净增400多家,是历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9月份以来,义乌出口集装箱数较7、8月份显著增加,市场出口目的地也日益多元化,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增幅明显大于欧美,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容量则增长了近2倍……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去年12月中旬到今年3月中旬,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调研组,在全国选择了18个地方进行调研。其中,浙江义乌因为充分利用市场先发优势,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造就成“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和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创造出“无中生有、无所不有”的义乌奇观而入选。
而今,在全球经济形势转变的当下,义乌再一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创新,他们的一些做法,或许对很多人都不乏启示。
记者:梁建刚
刊于2008年10月23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