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今日话题 正文

环保执法要“严”也要“准”

发布时间: 2018-06-11 15:24:22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丁怡婷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要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统筹协调能力。精准执法,才能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性与安全感。

  “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对付中央环保督察的做法将被严禁!近期,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回头看”陆续启动,生态环境部制定了《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进驻期间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笔者向采访过的企业问询,无一例外都为意见出台拍手叫好!

  中央环保督察开展以来,动真碰硬,成效显著。但是,个别地方平时不作为、临时乱作为,一到督察时就简单粗暴地对相关企业停工停业停产。笔者曾不止一次听到企业吐槽,能上的环保设备企业都上了,可是只要环保督察一来,就会遭遇突然停电停产,对于停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却没人过问,这种做法让企业缺乏生产经营的安全感。

  这种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做法,不仅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会影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比如在建材业,如果中游的石材企业突然被关停,就可能殃及上游的刀具企业稳定接单,下游的建筑业采购也会遭遇价格异动。

  “一刀切”看似一视同仁,实则有碍市场公平竞争。对无证无照的污染企业应该坚决整改,确需关停的要依法关停。但在个别地方,一些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转型升级、环保达标的企业也被一并限电停产,无疑会影响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

  “一刀切”还可能埋下一定的事故隐患。突击停产后,企业为了抢回时间满足订单生产,往往会匆忙复工,这一停一开可能“危机四伏”。比如化工企业设备设施未做好清理处置,里面的物质易产生化学反应、泄漏,短期停产再启动设备也易出现故障,人员对操作流程还可能存在惰性、生疏,这些都可能引发事故。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抓环保不能靠应急,靠的是厚积薄发。一些地方平时对“散乱污”等企业睁只眼闭只眼,环保欠账多。等到环保督察来了,只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来临时抱佛脚。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运动式执法,缺乏合法性、合理性,最终也会伤及产业“筋骨”。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要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统筹协调能力。“一刀切”简单,“弹钢琴”难,“散乱污”企业处置的背后是税收减少后的新税源如何开辟,是旧产能淘汰后的新岗位哪里去找,找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最佳平衡点,这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智慧。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执法要严,也要“准”。比如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就不应该纳入停工停产的范围;具有合法手续,但没有达到环保要求的,可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没有合法手续,且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应当依法严肃整治。如此精准执法,才能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性与安全感。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严格监管,也不妨多些服务意识。一些产业集群内企业单体规模不大,但整体竞争力较强,有关部门不妨以产业园区为单位引导企业进行清洁化改造。如此既能降低企业的环保成本,也不影响产业正常发展,还能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走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莫让环保“一刀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编辑: 闫允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