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17日讯(商报记者 骆红婷)7月4日,楼有德赶到义乌上溪镇五塘村、新西楼村等村庄的贫困户家里,分别给8名贫困人送去1500元资助金。连续3年,楼有德每季度都会将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费送到他们手中。据悉,两天前,楼有德又把刚买的1000册书捐献给了东河小学。
从商人到“雷锋”
出生于1955年的楼有德,是土生土长的义乌人,家中兄弟6人。青少年时期因家庭成份不好,楼有德历经了各种磨难。改革开放后,楼有德投身商海,先后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云南昭通等地经商,并涉足货物运输行业。他以义乌商人的诚实守信和吃苦耐劳精神,把货物运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
2008年农历大年三十,楼有德得知城西的圣寿寺里住着20位左右孤寡老人,他们没有亲人,只能留在寺庙里孤独过大年,此时他内心深受震动。第二天农历正月初一,楼有德购买了水果、蔬菜等物品赶到圣寿寺,跟老人们共度新春佳节,还为每个老人送了500元红包。
“也是从那时起,我感觉为贫困人员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多么幸福,也是义不容辞的!”楼有德说,“人生在世,不仅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还要用这财富去帮助别人,社会需要‘雷锋’。”
从此,楼有德走上学习雷锋、奉献社会的公益之路。2008年5月汶川发生地震,楼有德第一时间捐款10万元用于抗震救灾;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推动美丽义乌建设,他捐款20万元;为推进“五水共治”,治理一座水库,他捐款50万元……10年来,楼有德的各种捐款累计超过600万元。
让老人过得更快乐
“我们不但要让老人生活有着落,还要让老人生活得更加快乐。”这是楼有德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楼有德住处的邻村,有许多老人从没出过远门,没坐过飞机、火车。走访老人时,他听说老人们很想去北京看看,于是出资14万元,让村两委干部组织全村75名60岁以上的老人去北京旅游,实现老人们的心愿。旅游中,楼有德还出资聘请了随行医生,确保老人们的健康。最后一天,他还在天津一家大酒店设宴招待老人们。对于因健康等原因不能前往的老人,他给每人都送上一个红包。
每年中秋节,是上溪镇宅山村60岁以上老人非常开心的时刻,因为有楼有德惦记着他们。从2012年起,楼有德每逢中秋佳节,都会给这个村的60岁以上老人分发两筒月饼和600元红包。楼有德说,他还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全家生活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1992年母亲也离世,他想孝敬父母却已经没有机会。现在过上好日子了,他总想为老人做点事。“我必须为老人们做点事,让他们生活得更快乐。看到老人生活无依无靠,我会很痛苦。”楼有德动情地说。
每当听到老人需要帮助的消息,楼有德总会主动出手。今年,金华一位老人生病,因家境贫困,医药费不足,楼有德闻讯,第二天一大早就让老婆开车送5000元钱给那位老人。
楼有德无私奉献的例子数不胜数,可是他自己的生活却非常简朴。记者在楼有德家里看到,他居住的房子是由四五间办公室改造而成的,家具简陋,沙发、厨具都很普通,甚至无单独客厅。
决不让孩子们失学
由于经历过特殊时代,楼有德只读过一年小学,因此他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他说,决不能因为资金困难而让孩子读不了书。
2010年8月,经金华团市委牵线,楼有德先后资助金华市婺城区、金东区和上海市闵行区的45位困难大学生,每年给每位学生资助1万元费用。“没有楼爸爸的资助,我们就难圆大学梦。”得到楼有德帮助的学子严某充满感激地说。严某从小失去父母,由爷爷奶奶带大。2010年,严某考上东北一所大学,爷爷奶奶在高兴之余,也曾为他的学费发愁。
楼有德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只要每名被资助的贫困生能得到奖学金,楼有德再给他们每人发1万元奖学金;受资助的贫困学生如果能够考上研究生,楼有德继续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受到激励的学子们个个奋发努力,在45名资助学生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拿到了奖学金,有好几名资助学生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了研究生。楼有德的善举和爱心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谈起这些捐款,楼有德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把钱花在公益事业上,我非常快乐!真的非常快乐!”他的第二句话是:“我离雷锋的距离还远着呢。”
楼有德获得了金华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最美金华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