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是义乌出名的“联合国社区”,在社区里,经常能见到不同肤色的“老外”。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在社区学习、交朋友,同时,他们以社区为家,在这里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鸡鸣山社区,目前有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1213名常驻境外客商,素有“联合国社区”之称。近年来,鸡鸣山社区大力推进“中国人与境外人员和谐共处、汉族与少数民族和谐共融、本地居民与外来建设者和谐共生”的“三和谐”主题工程,推动社区重点人群相互融合,把民族工作做到“新义乌人”身边。
爱心无国界。在鸡鸣山社区工作人员辛勤付出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外商,他们与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起,设立“国际老娘舅”中外调解室,对外商在义乌的工作与生活起到协调、帮助作用。有的外商积极配合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组织外商一起参与社区开展的公益活动;也有的外商免费为中国孩子上外语课、为义乌的老人义务做饭、洗衣,陪他们聊天,给他们带去了不一样的温暖。
昨天,记者走访了鸡鸣山社区,与这些“洋雷锋”面对面,聊起他们在义乌的工作、生活。
热心肠的“国际老娘舅”
记者昨天在鸡鸣山社区见到了哈米时,他着一身正装,背个公文包,一口流利的中文,给人的感觉像政府办事员。走进哈米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中外调解室“国际老娘舅”的字眼,以及一排排整齐的奖章和奖状。
2003年哈米在中国开始做生意,当时在杭州工作,喜欢看《钱塘老娘舅》,这是他认识杭州和融入生活的一种方式。4年后创办现在的义乌市哈米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到了义乌,他就成了“联合国社区”的老娘舅。哈米还被聘为社区的消防安全宣传员、邻里纠纷协调员。在义乌的十年,哈米获得“义乌十大好人”等多种荣誉,是名副其实的“明星外商”。
波斯语、英文、土耳其语、日语、西班牙语、汉语,哈米会说6种语言,也正因为超强的语言天赋,加上一副热心肠,让哈米在工作和生活中擅长与人打交道。哈米帮助老外调解纠纷可以说数不胜数,“平均两天一起吧,这么多年下来,我也数不清了。”
提起老外们的生活,哈米说:“老外们漂洋过海到中国来,他们的生活、工作会遇到很多困难,他们也都不容易。”据悉,目前在义乌有300多名伊朗人,大家如果遇到问题都会来找哈米,小到买IP电话卡,大到申请注册公司。哈米常常和朋友说,我们选择在义乌生活,就要学会适应这里的生活方式,融入这里的生活圈子。
哈米现任义乌伊朗商会会长,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伊朗人在义乌更好地创业生活。在哈米的牵头组织下,商会与义乌30多名律师进行合作,定期开展免费法律援助,并建立微信朋友圈,实时解答伊朗人在义乌碰到的法律问题。
为了更好地融入义乌,会多国语言的哈米当起了社区志愿者,定期参与社区的治安、消防巡查,积极参与调解。同时,他经常给外商进行法律培训。社区居民与租住在此的外国人碰上语言不通时,他都会热情地充当翻译。因为这份热心肠,哈米成了社区的居民议事会成员,还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义乌两会。
在哈米看来,参加公益活动不仅帮助了别人,还能交到很多朋友,有助于自己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他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在中国30多年了,我清楚外商在中国的不易。”但哈米说并不会因为自己是外商而袒护他们,公平、公正是他处理纠纷的原则。
2015年,世界商人之家成立,哈米跻身行动委员会,还加入了相关微信群。“微信群把在义乌的各国友人都集中在了一起,让我们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合作平台。微信群的建立,为我们增添了一个互动平台,可以随时咨询行政事务等。”哈米希望世界商人之家各种规章制度能够更加完善、机构更加健全,真正让大家在这个组织中受益。为此,他积极参与到世界商人之家的活动中,与会员们一起从事公益活动。
与此同时,在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上,哈米组织了10余家伊朗优质企业参展,带来了纯天然手工红花、造型精美的波斯地毯、原汁原味的蜂巢蜂蜜等伊朗特色商品,并参加世界商人之家万国巡演,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伊朗文化。
哈米的妻子是北京人。哈米说,作为中国女婿,他早已习惯中国的生活。他说:“我非常喜欢义乌,义乌很适合我们创业,也适合生活,我在这边买了房子,我会在这里生活下去。”
哈米告诉记者,自己最爱的体育运动是赛车,他是第一个获得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颁发的赛车执照的外国人。
全面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阿拉丁来到义乌从事贸易已有2年,空闲之余,他在鸡鸣山社区学习了一年的汉语。“我很喜欢汉语,汉语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在这里学习汉语是免费的,很感谢社区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
阿拉伯语、英语、汉语,阿拉丁会三门语言。他说,是鸡鸣山社区让自己又学会了一门语言,社区的活动他不光是积极参加,还会邀请自己的老乡一起参加。
包粽子比赛、剪纸活动、志愿者活动、消防演习、治安巡逻等,鸡鸣山的社区公共事务,总少不了阿拉丁的身影。同时,他还配合社区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参加公益活动,让更多的外商了解中国的民俗活动、文化。“社区里的活动,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结交更多的朋友,我觉得我们都要积极参与。”
阿拉丁28岁,他告诉记者,自己刚与埃及的女友订完婚,结婚后女友将随自己来到中国生活。“我很喜欢义乌,我会在这里定居,会成为一名新义乌人。”阿拉丁笑着说。
总想着能帮助大家做点什么
库利亚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来自于伊朗,在义乌生活了2年。他头顶鸭舌帽,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看见记者,他微笑着打招呼。
与很多外商一样,库利亚也在鸡鸣山社区学习中文,如今,他的中文已经说得很溜。对于社区给予的帮助,库利亚心怀感激。“我们一来义乌,就可以来社区免费学中文,这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非常感谢社区给我们的帮助,正因为这样,我总想着能帮助大家做点什么。”
在社区的组织下,库利亚去义乌独居老人家里,给老人做饭、打扫卫生,还陪他们聊天,给老人们不一样的温暖。除此之外,库利亚还教孩子们学习阿拉伯语,“20多名孩子聚集在一起,我给他们上课,如果他们愿意,我还想以后继续给他们上课。”
“我很喜欢中国文化,做包子、做月饼、做中国菜,这些都是我来中国才接触到的,义乌很适合我们生活,我们的饮食、生活都很适应。这里有很多外国朋友,我很喜欢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