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新贵拼多多的崛起,打破了电商行业二虎分食的平衡。于是,诋毁和赞美一起涌来,便都不会是意外。
连日来,一篇《拼夕夕的上市让历史倒退了二十年》网文,在朋友圈流传较广。文章气势磅礴,古今中外纵横捭阖,从改革开放之初到政治外交一通神扯。在虚张声势、故弄玄虚之后,这篇发自自媒体号的文章核心观点只有一个:中国当下所有的山寨货、假货问题都是拼多多一家的错;上至国运外交下至苍生福祉,假货都为祸甚深,而所有的锅,现在必须都由拼多多背上。
这,是一本正经在胡说。这国,祸福远非电商们能左右。这假货,电商诞生前就有。电商诞生后,假货带来的危害,最大的那些锅,只能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巨头来背着。让历史倒退二十年太宏大了,横看竖看,拼多多都没这个能力。就算把淘宝、京东都绑来一起发功,也还是不行。
那么,二十年前,历史是怎样的呢?1995年,针对当时市场上假冒伪劣现象较为严重、干部群众反响强烈等问题,中宣部、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范围内共同发起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那是全国总动员,声势浩大,大量假货被涤荡一空。那时阿里巴巴还没有诞生,但假货却猖獗已久。而拼多多在上市时坦言“能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坚持称多多导致历史退到了20年前,其实不仅在说“三岁拼多多”,而是连淘宝等电商巨头连续十几年科技打假、大数据打假,都一起全盘否定了。
二十年筚路蓝缕,中国制假售假生存空间已被大幅压缩。这是政府、电商平台、商家、消费者、社会机构经年累月的努力才取得的成就。新世纪以来,政府对假货监管层层加码形成的高效监管机制,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高悬;二十年间,互联网早已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市场经济早期的假货鱼目混珠,绝大多数已逃不过社会各方的火眼金睛;再说,在今日大幅完善的法治、竞争惨烈的买方市场环境,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通过制假售假做大做强了,能蒙骗一时已属万幸。
另一方面,无法否认,中国的假货、山寨货,仍将长期存在。民众对其的深恶痛绝,也会延续。不过,如今打假背后,更多的是全社会对根除不尊重原创、不尊重品牌保护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趋向。假货,不复横行。打假,已是共识。君不见连续多年,淘宝、京东一轮又一轮投入巨大精力打假,成效明显。如今,拼多多也势必要加入重金打假的队伍。这是由法治、市场环境决定的。如果不这样做,拼多多就无法做大做强。可退一步说,就算今天把淘宝、拼多多都关了,假货依然不会消失。更多新的电商平台出来,假货和打假的困扰仍将轮回。
显然,将打假矛头和压力全部指向拼多多一家,是不对的。其实,早有电商专家指出,拼多多的平台治理规则、发货规则、管理规则等,几乎都是源自淘宝。只不过是因为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加持,让其在价格竞争上有了比较优势。打假,同样学习了淘宝。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拼多多则主动下架了1070万件疑似侵权商品,全年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正如创始人黄峥在上市致辞中所说,在商业文明中,拼多多只是一个3岁的孩子,身上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打假,拼多多始终能够重视,并努力改善整个商业环境,商业道德上就是值得肯定的。
低价不等于低质,理性辨证分析拼多多的低价商品,会发现更多的积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过二十多年,早在淘宝之前,全国各地的小商品城、市集就聚集了大量假货商品。现在,很多乡镇、农村的超市,山寨商品依然有销路,甚至价格也并不便宜。而拼多多尝试通过设立规则和健全监管链条,引导有品质保障的山寨企业进行生产力和生产资源有效升级,转变成为高质低价但是又不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新平民品牌。这,对产业和大部分消费者,无疑是福音。其实,同样的故事,也曾发生在淘宝上。依托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拼多多如果能够做到更好,不仅可以为三四线城市、小镇乡村等消费能力不强的市场提供更多高质低价平民品牌,对假货、山寨货,其实也是釜底抽薪。为更多消费者生产高质低价、价格趋于其实际使用价值的商品,是实现消费公平的重要途经,亦是商业文明的前进逻辑所在。
商业竞争也好,社会吐槽也罢,其实,我们又何必对拼多多这么苛刻呢。当初的淘宝,我们曾给与宽容和耐心,呵护其成长。如今,某种程度上是淘宝升级版的拼多多,GMV量还不到淘宝十分之一,如果强行将所有电商的锅扣给它,这不是无理棒杀吗?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拼多多,国内外市场已经充分承认了其商业创新的价值。如果全社会能多一点理性呵护,它的成长就会更好更快,更多的商业价值和福祉,也会更早普惠到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