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刚刚我儿子哭得很厉害,怎么哄都不行。”前天晚上8点多钟,义乌稠州医院儿科夜间诊疗室,一对年轻父母抱着5个月大的宝宝前来就诊。接诊医生、儿科主任夏文芬在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检查后,患儿被诊断为“肠绞痛”。随后夏主任对患儿给予了对症治疗。并叮嘱家长应注意的事项。
夏文芬介绍,新生儿肠绞痛常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不过约有10%的婴儿发病期会延长至5个月以上。新生儿长大后,肠绞痛的情形自然就会逐渐改善。肠绞痛的原因并不明确,包括食物不消化,可能与便秘、胀气、腹胀或牛奶过敏等有关。也可能与性情有关,情绪不稳的新生儿比较容易得肠绞痛。
夏文芬说,宝宝因肠绞痛引起的哭声是突发性尖叫,有时会呈现声嘶力竭的大哭,甚至脸红、颈部粗。有些新生儿还会头部摇晃、全身拱直、呼吸略显急促;同时往往会有些腹胀、两手掌会握拳、两脚则会伸直或弯曲、四肢末端呈现冰冷。这些表现可以持续十分钟至数小时之久,无论如何摇、抱、哄,都没有效果,直到宝宝哭到精疲力竭方才停止。
当宝宝因肠绞痛发作而哭闹不安时,将宝宝抱直,或让其俯卧在热水袋上,以缓解疼痛的症状。及时按摩腹部促使其排便,有时会有效。
夏文芬说,避免宝宝肠绞痛,应做好以下几件事:
改善喂养方法。每次喂养适当减量,避免消化不良带来的刺激,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尝试改喂低过敏的配方奶粉,有时会得到良好的效果。每次喂奶后要注意轻拍排气。
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宝宝的情绪稳定,也可以减少发作的频率,如给予新生宝宝稳定的情绪环境,父母多重复用温柔的声音安慰等。抚触和搂抱对宝宝的情绪大有帮助,而且也能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一些常见的安慰技巧值得一试,如吸吮、左右摇动、听音乐或唱歌、按摩等,找到对自家宝宝有效的方法。爸爸妈妈可以通过记录宝宝哭闹来明确孩子的情况及特点,在求助医生时也便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