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18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晓)9月17日清晨5时许,义乌市赤岸镇水岸社区居民朱章富早早起床,驾驶电动三轮车赶往15公里外的老家丫溪村。走进自家山地,他利落地挥动长竹竿敲向板栗树枝,刹那间,熟透的板栗如雨点般“噼啪”滚落。朱章富迅速弯腰,用铁钳将裂开口的板栗苞一一拾入蛇皮袋。晌午时分,电动三轮车上的板栗苞已堆成一座“小山”。
“一上午来回搬了6袋板栗苞,有200多斤,剥壳后能有六七十斤板栗。”58岁的朱章富擦着额头的汗水笑着说。作为丫溪村首批下山脱贫的村民,他平常很少回村里,但每到金秋,山地里那五六棵板栗树总是让他心心念念。“这是几代人记忆里的味道,留些自家吃,剩下的拿到集市上就是抢手货,能贴补家用。”
此时,丫溪村的山野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漫山遍野的板栗树枝头低垂,沉甸甸的刺球果实在阳光下泛着青黄光泽。微风过处,清甜的香气弥漫山间。随着板栗进入最佳采收期,村民们脸上笑容绽放,一颗颗饱满的板栗正从枝头走向市场,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色钥匙”。
当天上午,村民毛蓉芳载着一车新鲜板栗到赤岸镇区售卖,很快就销售一空。她家有20亩板栗林,夫妻俩默契分工——丈夫每日上山采摘,妻子负责运输销售。“我们丫溪板栗新鲜软糯,口感独一无二。这些年名气大了,不少城里人专程来买,家家几乎都供不应求。”毛蓉芳自豪地说。
丫溪村党支部书记朱向军介绍,该村种植板栗历史近百年。“三四十年前开始大规模种植,是农户们的主要经济来源。”目前,丫溪村板栗种植面积约300亩,每亩产量为300至400斤。“当前市场价格稳定在每斤12元左右,收益较为可观,是吸引众多农户投身种植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板栗性味温和,富含丰富蛋白质、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有强筋健骨、益脾胃、止泻等功效,被誉为“干果之王”。成熟的板栗可生食、烘烤,更是板栗红烧肉、板栗烧鸡等经典菜肴的灵魂食材,深受食客喜爱。
朱向军表示,丫溪板栗自9月上旬上市,采摘期约一个半月。“采下的板栗可冷库储藏,但鲜食风味最佳。”他特别推荐,“‘十一’假期将是板栗口感最甜糯的时节,欢迎市民朋友假期来丫溪,体验山野捡拾板栗的乡趣,品尝这份来自山林的秋日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