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今日话题 正文

滴滴事件能否成为平台创新的转折点

发布时间: 2018-08-27 09:51:57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曹林

  这可能是滴滴遭遇过的最大的一次危机,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有人说是“全民打滴”,说得有些夸张,却表达了一种积蓄已久的情绪。滴滴这一次很明智,宣布“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模式”。

  有人说这样做是不是过激了,是不是因噎废食?不是,在一种产品暴露出了致命缺陷,在产品逻辑上出现问题,很容易置乘客于险境之中时,在没有找到一条可控安排时,就应该让它去死,不管这付出多大代价,不管少赚多少钱,再大的成本、再多的钱,也比不上一个家庭失去自己的孩子、一个母亲失去自己的女儿更昂贵,更让人无法承受了。

  这样血的教训,不仅是给滴滴一家企业,也是给中国那些正意气风发地准备在互联网平台创新上大干一场的企业,给那些脸上写满互联网创新欲望的年轻人。这次的事件,不仅逼着一家企业去沉痛反思,可能也会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一个拐点,成为人们对互联网+新平台新技术的重新认识的一个拐点,从挟新媒体新平台膨胀自大的“创新荷尔蒙”和“变现兴奋剂”中冷静下来,不得不重新审视创新的价值观和产品的逻辑。

  滴滴生病,不仅是滴滴吃药,受益于互联网平台红利的企业,都应该吃药,不能只顾着从平台的海量用户身上变现,必须自省,能不能保障用户最基本、最底线的需求: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生命安全。中国互联网企业过去几年经历了一次野蛮生长和疯狂扩张,这个过程中催生了无数新媒体新平台暴发户,一夜暴富,快速上市,虽然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其他积累远远没有跟上:现代企业制度的积累,人文精神的积累,用户保护制度的积累。平台红利期被透支之后,这些互联网企业正经历一个问题爆发期,滴滴顺风车此次的事件,就发生在问题爆发期的节点上。

  成也平台,败也平台,弄潮儿们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借此互联网平台的红利打造了自己的业务。平台成了印钞机,有一个好点子,抓住了一个风口,立刻能成为爆款。可是,你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变现,把无数用户凝聚到自己的平台上,你能保障这些用户的权益吗?你能保障那海量的信息不出问题吗?

  不用再把“我只是提供平台”这套说辞拿出来推卸责任了,你从平台中获得巨大利益,从平台中变现,就必须对平台承担责任。用户因为依赖这个平台,才把自己的信息、资金、隐私甚至个人的生命安全,托付其中。问题就在于,企业有能力发掘创新机会,有能力建一个平台,很多却没有能力对平台上的海量信息和用户的诉求负责。这正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大的软肋!

  依赖互联网平台创新的企业也是这样,从平台中变现,却HOLD不住平台,无力审核,无力把关,无力保障每个人的安全利益。对平台的依赖很容易建立,给人们带来了便利,满足了公众某种需求,就能迅速成为爆款。但失去依赖也很容易,一次安全事件,一次生命悲剧,就可能使产品陷入致命危机,依赖瞬间坍塌。一夜之间,成为爆款;也是一夜之间,人人喊打。一场营销事件,可以让一个APP火爆全网,一个死亡悲剧,可以让这个APP立刻死掉,就是这么脆弱。

  处于红利期的企业,应该有这种危机和忧患意识。不要再过于迷恋创新,不要透支创新的红利。互联网企业要向传统企业转型,野蛮生长之后完成传统基因的积累,但愿这次血的教训能成为一次负责任的拐点!

 
 
 
编辑: 王时倩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