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调研徐樟塘。
市网协聚焦徐樟塘。
党建宣传窗。
苏溪镇文艺宣传队
徐樟塘美丽一景
“歌唱徐樟塘,徐樟塘富,产业兴旺村庄富,万众创新家家富,共创业人人富,人人富……
“歌唱徐樟塘,徐樟塘好,养老中心敬老好,文化礼堂文明好,村和谐万事好,万事好……”
这既是苏溪镇徐樟塘村歌唱队,在村文化礼堂举行的2018欢度国庆“新老义乌人大联欢”文艺晚会上,唱出的全体村民的心声,也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后“和美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亲爱的读者,只要您走进徐樟塘村,身临其境后,定会油然而生“相看久不厌,只有徐樟塘”的美感;只要您走进徐樟塘,挨家挨户观察,与外来建设者进行零距离交流,定然会被“小村庄,大繁荣”的场景所惊叹;只要您走进徐樟塘,与村民促膝谈心,用心体验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文化娱乐,定然会发现这个村庄“无处不美,处处和谐”。
那么,徐樟塘的村民到底是怎样过上幸福生活的呢———
【整治篇】环境靓村村容村貌巨大变化
徐樟塘村位于义乌东北角,苏溪镇西南端。东依春风大道,南与上西陶接壤,西连苏溪大道,北靠疏港高速公路。交通便捷,民风淳厚。现有农户105户,本地人口237人,外来建设者1000多人。全村党员20名,村民代表17名。自元朝大德至真年间建村,至今已有600余年。徐樟塘村不大,耕地面积不足30亩;但徐樟塘也不小,聚集着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建设者。本村村民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外贸加工,辅以闲适务工务农,人均收入超五万。村内现有电商企业20家,年销售额超过4700万元,其他企业18家,主要从事箱包、饰品、工艺品、服饰加工等,全年产值超亿元。
过去的徐樟塘村因地处荒坡,地瘠人贫,世代农耕,经济落后,发展极为缓慢。10多年前,它是义北地区有名的“垃圾村”。大批拾荒者入住该村,村容村貌一塌糊涂。2005年,入住该村的废品收购者,在漂洗废旧棉纱和破布时,随意妄为,弄得灰尘满天飞,严重污染了“麻车塘”和“徐樟塘”两口池塘。当年12月1日,本报(原《小商品世界报》)3版曾以《收废品者大量入住村庄是堵还是疏———苏溪镇徐樟塘村消防安全环境污染两堪忧》为题,对这一令该村村民十分烦恼的事件进行了披露。
徐樟塘村党支部书记丁新平回忆说:“2005年,我被全体村民投票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当时,村里各方面矛盾确实很多。提起徐樟塘,镇里的干部也很头疼,谁都不愿意来联村。”
新官刚上任不久的丁新平,首先与村两委干部统一了思想认识,立志摘掉“后进村”帽子。随后,村两委干部以老年协会为抓手,从关爱老人入手,发动周边企业,共同关心关爱全村老年人。“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老年人值得尊重,村里的各项工作也离不开他们的支持。换言之,老年人支持村里的工作,村里的各种矛盾就能迎刃而解。”丁新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任村委会主任的第一年,就将个人的劳务费全部捐献给了村老年协会。
有了老年人做后盾,徐樟塘村两委着实给百姓办了四件实事:一是两口池塘的清理;二是建了村临时办公用房;三是建了村灯光球场;四是完成了自来水安装工程。
2008年,丁新平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年,全市掀起了“防控登革热”热潮,徐樟塘村两委干部借助这一契机,有效开展了“拆违”和“治理脏乱差”等一系列活动。这一仗,徐樟塘村打得非常漂亮,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10月,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徐樟塘村启动了“空心村改造”工程。到2014年,全村“空改率”达到了95%以上。截至目前,该村的“空改率”已达到了99%,几乎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整洁漂亮的新房。
“空改”中,徐樟塘村集体投资400多万元,对全村房前屋后进行了绿化,连同村民投资的绿化建设,该村投入到“绿化工程”的费用,至少达1000万元。
采访中了解到,徐樟塘村早在2013年就被评为义乌市“文明村”;2016年12月在我市农村环境整治中被评为“十佳村”;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金华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此外,徐樟塘村还被评为“金华市民主法治村”。去年,该村还获得了“义乌市三星级美丽乡村”荣誉。该村的文化礼堂,2018年已从义乌市三星级文化礼堂提升到金华市四星级文化礼堂。今年5月,徐樟塘村又被评为“金华市文明村”。
安徽籍的王棋、张汝胜在徐樟塘租住已有10多年,他俩见证了徐樟塘村的嬗变。王棋说:“10多年前,该村的确是垃圾遍地,我们之所以愿意租住在这里,一方面是村庄变美了,交通便捷了,另一方面是社会治安环境良好,我们外来建设者的心已与村民融为一体。”
徐樟塘村老年协会会长张金林说:“我们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村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得益于村两委班子一心为公,得益于广大村民的团结协作。”
【经济篇】电商强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从“垃圾村”嬗变为“三星级美丽乡村”后,许多经营电商的业主看中了交通四通八达、环境宜居宜商、社会治安良好的徐樟塘村这一风水宝地。目前该村企业已发展到20家,主要加工箱包、饰品、工艺品、服饰等。去年徐樟塘村被评为“义乌市三星级电商村”。
“客人是条龙,不来就要穷。”1000多名外来建设者入驻徐樟塘,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经营性物业收入,同时也给村集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利益。
丁新平介绍:“‘空改’后的徐樟塘村有两幢集体建筑,除了留足村办公用房和居家养老中心所必需的场所外,余下的房屋能给村集体带来每年50万元的经营性物业收入。”
除了集体外,徐樟塘村几乎家家户户享受到了这一“红利”。
58岁的楼德荣一家,共有6人,拥有4间新房。他说:“我家一、二、三层全部用于出租,每年的租金达8.5万元。”楼德荣户在徐樟塘的经营性物业收入并不算高。
村委委员王奇丰一家4口人,拥有3间房屋,今年的房租收入有6万元。他说:“如果空着的房屋全部租掉,一年起码有9万元收入。我弟弟一家3口人,也拥有3间房屋,他家的房租收入有10万元。”
据了解,该村经营性物业收入超10万元的家庭比比皆是。徐樟塘村200多人口,全年的总收入达1000多万元,人均已超5万元。
丁新平说:“我们村两委班子正在积极开动脑筋,挖潜拓渠,力争明年创建‘四星级电商村’、村集体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
【文化篇】文化富村精心打造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为加强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使先进的文化鼓舞新老义乌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徐樟塘村十分注重文化事业建设。
2016年,徐樟塘村建造了一座占地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超2000平方米的4层结构(其中一层为地下室)的、功能设施齐全、技术要求规范的文化礼堂。村委主任应金翠介绍:“我村的文化礼堂,真正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使用’。”
徐樟塘村的文化礼堂,除了像义乌市其他镇街所有的文化礼堂展示的《村史》、《我们的楷模》、《我们的寿星》、《我们的卫士》、《我们的园丁》等一系列宣传窗外,还有与众不同的三大特点:一是一堂多用,二是活动多多,三是苏溪镇文艺宣传队常驻村里。
一堂多用:该村的文化礼堂,除正常的文化活动外,还能满足本村或周边村村民举办结婚、祝寿等喜事之所需,让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全村最热闹、最喜庆的公共场面。
活动多多:该村的文化礼堂周周有戏。每周三晚上,义乌市的婺剧迷们定期聚在徐樟塘村唱歌跳舞。为传播正能量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村两委不定期邀请市内外文艺团队前来演出助兴。今年8月21日,来自诸暨、浦江和义乌本市的130多位戏迷齐聚徐樟塘村文化礼堂,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深受群众喜爱。
苏溪镇文宣队常驻村里:今年“八一”前夕,苏溪镇成立了义乌市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支文艺宣传队,丁新平担任这支文宣队的队长,徐樟塘村的文化礼堂就是苏溪镇文宣队的“基地总部”。据了解,苏溪镇文艺宣传队成立至今已演出8场,除了在徐樟塘文化礼堂演出4场外,还在邢宅、高岭、殿下村和孝义广场各演出一场。10月2日,徐樟塘村还在村文化礼堂举行了“庆国庆———新老义乌人大联欢”演出活动,除本村歌唱团和舞蹈队放声讴歌祖国的繁荣昌盛外,多名新义乌人也争相上台展示才艺。
丁新平说:“苏溪镇文宣队每年计划演出不少于50场。”
苏溪镇党委书记龚涛涛说:“成立苏溪镇文宣队的目的,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教育人、鼓舞人。”
9月19日,义乌市妇联主席吴丹带队到徐樟塘村调研美丽庭院、居家养老、文化礼堂建设和巾帼志愿队服务等工作。吴丹对徐樟塘村的家庭妇女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她表示:“下一步,市妇联计划在徐樟塘村开办一所家长学校,引领全市妇女,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应有的半边天作用。”
9月26日上午,义乌市网络文化协会组织“行走义乌看变化苏溪行”的一大拨记者走进徐樟塘村,他们参观了文化礼堂后采写了《用脚步踏访义北探寻美丽乡村致富路》、《“厕所”背后有话说》、《苏溪徐樟塘:文化礼堂可共享,养老中心服务均志愿》等一篇篇点赞徐樟塘村的好文章。
9月30日上午,金华市爱委办主任吴宗球带专家组到苏溪镇国家卫生乡镇创建预评时,也走进了徐樟塘村参观指导。专家组一行肯定该村卫生创建成绩的同时,提出了可行性意见与建议,认为徐樟塘村文化礼堂对提升全体村民的幸福指数发挥着重要作用,徐樟塘文化走在了义乌市文化礼堂的前列。
10月2日晚,徐樟塘村两委在村文化礼堂举办了一台“徐樟塘村新老义乌人大联欢文艺晚会”,好评如潮。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以《新老义乌人大联欢互帮互助共发展》为题作了宣传报道,村民和外来建设者反响强烈。
【奋进篇】“和美”无止境砥砺奋进更上一层楼
徐樟塘村委主任应金翠说:“徐樟塘村通过‘三治融合’后,呈现出三大巨变:一是确保了事关徐樟塘村征地、拆迁的重大工程无障碍施工;二是村民和外来建设者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村庄更加和美。”
“其实,徐樟塘村的变化,一是得益于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上级多个部门的重视和关怀;二是得益于党员干部的凝心聚力;三是广大群众的‘合力’助推。”丁新平不无感慨地说,徐樟塘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有一道奇特的“风景”———一任干部,终身“干部”。
“徐樟塘村的党支部书记已换过多任,每一任的书记,虽然退位了,但他们在为村集体事业和服务百姓上,始终把自己定位成‘干部’,起着带头作用。譬如老书记丁修福,始终兢兢业业地参与志愿者活动;再譬如马彩民在‘书记———支委———普通党员———文化礼堂专管员’的角色转换中,从无怨言,始终发挥着‘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还有张金森在‘书记———村委主任———老年协会会长———支委’的任职过程中,也始终发挥着‘党员干部’应有的作用。”
丁新平认为,“和美乡村”中的“和美”是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丁新平说:“我们村只是在苏溪镇‘和美乡村’建设中率先迈出了第一步,今后我们将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为浙江省AAA级示范景区村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平安篇】“三治”兴村家和人美平安幸福
何为“三治”?“法制、德治和自治”是也。
近年来,徐樟塘村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该村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各种平台进行普法教育,进而使每个百姓头脑中牢固树立起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制意识。在强化法制的同时,村党员干部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始终坚持“以德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德治理念,组建了志愿者队伍,让全村村民和外来建设者全面参与管理和建设“和美乡村”,让包括外来建设者在内的所有居民树立主人翁思想,从而使每个人拥有获得感、安全感,处处呈现和谐音符。在日常工作中,该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探索“村民自治”之路,大大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
———“法治”构建文明路
徐樟塘村两委始终把法治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完善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点,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专业作用,为村内各项决策提供法治保障。
苏溪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王心刚说:“徐樟塘村的法制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办了一所法治学校,定期邀请村里的法律顾问、各部门的法律专家开设法治讲座、推出法律咨询服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2017年以来,该校已举办8场法治讲座,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2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6件。二是开展法治宣传,该村有效利用文化礼堂传承平台,开展文明创建宣传、法制科普、文化推广等活动,提高了村内群众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意识;组织开展了文化礼堂讲廉、发放廉政书籍等活动,真正将文化礼堂传播文化、服务村民的功能发挥出来。三是开展平安村居创建,该村是金华市级平安村居试点村,在‘平安+智慧’建设中,全村安装了出租房门禁系统,实行全村治安监控全无盲区,小偷小摸来必抓,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村。该村的‘平安+智慧’创建工作,得到了金华和义乌市公安部门的充分肯定,我省衢州等地的多个公安部门前来参观学习。”
———“德治”铺出和谐路
道德,是靠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它虽没有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但它是和谐社会构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徐樟塘村两委在强化法制建设的同时,依托“德治”,铺出和谐路。
去年,徐樟塘村两委换届时就制订出实现农村“无处不美,处处和谐”三年工作目标。
徐樟塘村在制订“党建+志愿服务,构建美丽和谐乡村”实施方案中,组建了“夕阳红”队、妇联“巾帼”队、青少年先锋队、家主中坚队、亲友乡贤队等5支“爱心合作社志愿服务队,共有志愿服务人员100余人。
张金林介绍:“去年11月15日,徐樟塘村开办的居家养老中心正式运行。为使居家养老中心办成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之家’,我们村党员干部带头自发募捐10余万元,为老人免费提供膳食,包括许多在外工作的乡贤、事业有成的爱心人士纷纷热心捐款捐物,连老无所依的‘外嫁女’也可回‘家’享有。”
张金林说:“村党支部书记丁新平带头捐了2万元,村委主任应金翠捐了1.6万元,我本人捐了8000元,在广州任职的丁英品捐了1万元,还有在公安系统工作的丁德旺、王云峰等也踊跃捐钱捐物,支持村养老事业。村居家养老中心开办当天,办幼儿教育的楼德森拿出8000元摆了8桌酒席,邀请全村老人免费享受大餐。”
食堂墙上悬挂的“宽老人心、养老人身、急老人想、感老人恩”十六个字,让该村老人们倍感温暖。
难能可贵的是,徐樟塘村居家养老中心的厨师和帮厨,全部是志愿者,他(她)们热心为老人服务,从不要村里一分工资。“我们精挑细选14名炒菜能人,每日两人轮流到居家养老中心尽心尽责为老人做好后勤服务。居家养老中心就餐人员虽只有30余人,但大家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氛围相当浓厚,真正做到居家养廉。”丁新平说,村老年协会会长张金林每天跑菜市场买菜,不仅自己贴工夫,还每天贴车辆的油费,主动当好老人的“廉内助”,深化了“树廉洁家风,创幸福家庭”活动。通过身边凡人善举,徐樟塘村让人心重归本善,积极营造“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良好风气,使文明乡风吹遍每个角落。全村村民争相参加各项志愿活动,已蔚然成风。
“关爱外来建设者,使每个人住得进,住得惯,住得开心幸福。这是我们徐樟塘村全体干部群众的美好愿望,也是建设‘没有围墙的徐樟塘’的内在要求”。在德治引领下,目前,徐樟塘村已吸收3名外来建设者参与村平安服务队建设。
徐樟塘村国学文化中心国学舞蹈课对外来建设者子女减半收费,每位房东都像亲人般善待房客,彻底融洽了房东和房客的关系。同时村里将每周六定为志愿服务日,组织全村男女老少(包括部分外来建设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房前屋后绿化带、主干道等进行集中清理,村民们热情主动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70多岁的老党员张有奶、丁修福每次活动都积极参加,他们除了拾垃圾外,主动劝导村民和外来建设者养成“不乱扔垃圾,不乱堆杂物,及时铲除牛皮癣”的文明习惯。张有奶说:“本村老人积极搞创建的行动,有效带动了外来建设者的参与,极大地提高了‘门前三包’的自觉性,各类物品也不会随意堆放到门口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志愿者们的榜样力量带动下,来自安徽、湖南、云南、贵州、江西等地的外来建设者也逐渐改变了一些观念和不良习惯。通过德治,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
———“自治”走出幸福路
徐樟塘村的每一点变化都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村两委干部队伍。村两委依托民主法治村创建,牢抓“五民主三公开”环节,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做到能办事、会办事、办好事。完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三位一体”清廉村居建设治理模式,选强配齐好班子,村务、党务、政务公开栏定期公开,实现相互依存、相互监督、共建共廉。做到明责有清单、履责有账单、失责有罚单,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有效延伸,全面落实村居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有效规范村干部廉洁行为。在法治的框架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重新修订并颁布了《村规民约》,把环境保护、卫生保洁、邻里和谐等内容写入其中。
通过民主自治管理,徐樟塘村顺利完成了空心村改造,屋面绿化全覆盖,安全生产、五水共治、文明创建等工作都走在全镇前列。该村的具体做法:一是落实20名党员的保洁区,村内每一块保洁区都划分清晰、责任到人;二是建立楼道长制度,不管是本村村民还是外来建设者居住的房屋,一律与村两委签订《楼道和门前保洁责任书》。一系列措施不仅提高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也极大地提升了村容村貌。目前徐樟塘处处呈现出一幅幅整洁美丽、和谐文明的画面。
年近古稀的村民王贤兴,常常主动参加每周的志愿活动,他说:“徐樟塘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全体村民和广大外来建设者的自觉参与,尤其是志愿活动,体现了每一位村民的素质。本村村民的自觉参与行动,影响并带动了广大外来建设者的自觉参与。当然,‘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两委干部的带领功不可没。”
王心刚说:“‘三治融合’使徐樟塘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素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应该说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