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陈森:一身武艺和独门治伤药方寻传人

发布时间: 2018-10-22 09:24:01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王志坚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初见陈森,难以相信眼前这位斯斯文文的戴帽老人,竟是一位武术高手。他身体微胖,后背微驼,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说话不紧不慢,平淡祥和。走在山路上,一阵秋风扫过,他不禁抖了下身子,裹紧衣服。

  这样弱不禁风的老人也会武功?“人不可貌相,等下我换身衣服,耍一个双刀套路,你就知道我的厉害了。”陈森是心细之人,很快就从记者疑惑的眼神里看出了门道。他摘掉头上的帽子,亮出光秃秃的头顶调侃:“摘下帽子,是否更像一个老学究?”

  一代拳师吴琅坤爱徒

  “以劈斧滚刀闻名全国的义乌拳师吴琅坤,你听说过吗?他是我师父。”走进陈森的家,墙上挂着的一幅遗像映入眼帘。遗像中的老人面容英俊,笑容可掬,颇有大家风范。陈森说,遗像中的老人就是他的恩师吴琅坤。“我师父的双刀很出名,整个套路很少教人。据说,现在义乌只有师父的女儿和我能打双刀整个套路了。师父的女儿名叫吴天雨,小我六岁,是我师妹,我和师妹的武功是师父亲手教的。”

  “1962年,20岁的我开始习武,是师父在黄山村带的第一批徒弟。”陈森回忆。1962年,国际国内形势都很紧张,台湾问题备受关注,当年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轰动全国的武术大赛,吴琅坤获得个人总分第二名,他的劈斧滚刀一时传为美谈。

  回到义乌后,吴琅坤开始秘密收徒,传授武功。“在黄山村共收了12个徒弟,大家都偷偷躲在一个位置很偏僻的村民家里学。师父每年过来教一个月,我接连学了三年。”三年里,陈森学了骨节拳、小脱手、小四门等拳术,还练了不完整的双刀套路。

  1964年,小学毕业的陈森被村里推荐到浙江农业干部学校读兽医专业,学期一年。1965年,陈森参加工作,成了吴店兽医站的一名兽医。“上班以后,我有空也会去师父家找师兄弟打打拳,一直都在练,工作再忙也没把武术荒废。”当年,吴琅坤又在黄山村收了一批新徒弟,看陈森习武勤奋,武术功底扎实,就经常安排他做帮手,带领新收的徒弟一起练武。其间,吴琅坤又向陈森传授了小洪拳等拳术。

  “后来,师父觉得我文采不错,武德也好,就经常约我到他家,帮他处理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时间久了,我们就像父子一样相处,他常在外人面前夸赞我,说我是他的得意门生。”吴琅坤的老家萧皇塘村地处山区,与金华、兰溪、浦江三地交界,吴琅坤的金华徒弟特别多,陈森经常被安排给从金华过来的师弟师妹上课。

  闲暇时,陈森就与师妹吴天雨交流武艺,吴琅坤常在一旁做指点。“双刀的完整套路,我就是在那段时间学会的。据说,真正掌握双刀全套功夫的人很少,师父不轻易传授他人,我和吴天雨是例外,而且是他亲自教的。”陈森说。

  因一贴膏药名声远扬

  “吴琅坤与前妻育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这四个子女都没有好好学过武术。前妻去世后,我师父再续,生了吴天雨。”陈森说,在与吴琅坤及其家人的交往中,他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吴琅坤的身世。

  吴琅坤十多岁时开始学武,师父叫吴琅火,是吴琅坤的堂兄。吴琅火的武功是在衢州一家打油坊工作期间学的,他见吴琅坤资质不错且喜欢习武,就免费教他武功。吴琅坤的几套拳械套路主要是从这位堂兄身上学来的。此后十多年的潜心习武,使得吴琅坤武艺大进。当地流传,30岁出头的吴琅坤一副双刀把一套“劈斧滚刀”舞得密不透风,一套“风吹荷花叶内藏”使得虎虎生风。“据说,他用两个脚趾压住的一条长凳,连十多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都拉不动。”

  吴琅坤的名声传开后,被里美山村的吴山民得知,便请他做自己的保镖。义乌沦陷后,吴山民在义乌积极组织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协助组建第八大队。而吴琅坤不但担负着保镖众人,还利用拳师身份做掩护,传递情报,被称为“红色堡垒户”。结束保镖生涯后,吴琅坤回家过起安静的生活,但前往学武的人络绎不绝,弟子至少有上千人。不过,弟子虽多,但收徒却极为严格,十分注重徒弟的人品:“对人,和平客气;处事,宽大谦逊;待人,至仁至爱;交友,多情重义;做人,安分守己……”

  “师父与其他拳师真的很不一样,他名气很大,但非常谦虚,从来不会讲人家坏话,平常对任何人都是笑眯眯的。”陈森说,吴琅坤虽然比吴山民大几岁,却一直将吴山民当“大哥”对待,还教过吴山民功夫。“师父曾亲口告诉我,吴山民的小四门拳术打得特别好,小四门里的一记功夫叫‘满天黑’,吴山民学得非常劲道,两人出拳速度和力度已相差无几。”

  “后来,师父把‘满天黑’这一记功夫也传给了我和吴天雨,他还常在吴天雨面前夸我,说我的出手速度比师妹快很多,也准很多。”陈森笑称,“满天黑”这一致命绝招,说起来很简单,但练好很难。“简单说,‘满天黑’功夫就是趁其不备,让对方看不到拳头却已重重挨打,而且被打的都是人体要害。比如,你伸手打对方的下身,对方一般都会很自然的低头往下看,你就要趁势把拳头快速、准确地打到对方的眼睛上,对方一下子就啥也看不清了。”

  不过,最让陈森觉得自豪和骄傲的是,吴琅坤晚年时把专治跌打损伤的独门秘方传给了他。“师父把秘方传给我,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学过兽医,对中草药比较熟悉,懂得如何到上山采集中药材;二是师父一直夸我人品好、武德好,觉得把秘方传我是传对了人。”陈森说。从兽医站退休后,他就把制作跌打损伤的膏药视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并开了一家小小的“疗伤室”,没想到因此“一炮走红”,一贴膏药让他声名远扬。

  找个满意接班人好难

  陈森的“疗伤室”面积很小,墙上挂满了他出席全国特色医疗名医学术交流会、全国民间中医论坛等各种医药界盛大活动的照片及获奖证书。各种证书和证件显示,陈森已加入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会、中国特色医疗学习研究会等多个医疗协会,还是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会员。

  “以前上班时不喜欢声张,现在退休了也不想太张扬。我喜欢像师父那样,低调做人。”陈森说,自开出“疗伤室”以来,每年都有上万人慕名找他疗伤。师父教的独门秘方跌打损伤膏药,他每年要售出10万多张。

  然而,陈森近年来也开始有焦虑了。他想把自己的一身武艺和独门治伤药方传下去,却一直找不到一个让他称心的接班人。“我今年76岁了,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上山挖药材觉得有些吃不消了。”陈森说,他之前一直想把武功和膏药秘方传给儿子,但三个儿子都怕苦,从小到大没好好学过武术,也不愿意从医。后来好说歹说,二孙子答应习武,但练功不积极,参加工作后就再也不愿提“接班”的事。“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习武的确很苦,想找个满意的接班人好难。”陈森说,习武至今,他一直保持着早、晚练武的习惯,哪怕身体不舒服也从没间断过。

  陈森制作的膏药,究竟好不好?记者采访期间,就有三名分别从江东街道、义亭镇、城西街道赶来的病患,三人都不止一次来配膏药,据说膏药不错。陈森的武艺有多高,他的一大叠获奖证书,或许就是一个见证。

  “膏药好不好,大家用了就知道;我的武功好不好,肯定不如我师父吴琅坤,但我现在还能完整打出双刀、骨节拳。”陈森说,他现在最想做的是多结识义乌武术界的年轻人,希望能从中找到接班人。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