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清代的江南,活跃着一支敲糖帮,他们手摇拨浪鼓肩挑货郎担,走街串巷鸡毛换糖,以小生意谋取生计。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掀起了石破天惊的创业浪潮,一跃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贸易名城,这就是被誉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的义乌。
说到大,义乌市场究竟有多大?有这样一道计算题:“如果你在每个摊位前逗留3分钟,按每天8小时计算,需要多久才能逛完义乌国际商贸城?”答案是:“一年半”。没有贸易就没有今天的义乌,这里每天都充满着无限商机。
今天的义乌如何“无中生有”“点石成金”,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聚宝盆?日前,“人民融媒体看义乌”一行走进浙江义乌,回顾义乌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感受义乌人民凝聚的磅礴力量。
包容 让境外客商找到家的温暖
这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它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商。据了解,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境外客商常驻义乌,他们在这里经商、扎根、生活,成为新义乌人。而世界商人之家,则成为他们最为依靠的“第二个家”。
2015年,义乌市商务局组建了世界商人之家,为各国商人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等彼此贡献力量的平台,增进中外商人友谊,促进相互交流合作,下设有旭日公益、尚凡运动、丝路文化等12个活动俱乐部。旨在汇聚世界商人力量,促进国际贸易繁荣,让每个外商在义乌都能找到家的温暖和感觉。
“很多人问我,你在义乌生活得怎么样,我告诉他们我来义乌已经整整15年了,时间已经充分证明我过的怎么样了。”来自塞内加尔的苏拉告诉人民网记者,义乌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市政府经常会组织外国商人座谈,征询我们的想法和建议,考虑我们的需求、解决我们的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出于一种责任感,我也愿意为更多的人架起沟通的桥梁。”
据了解,世界商人之家及各俱乐部都建立了微信群,通过移动终端建立网上国际社区。同时,开通了世界商人之家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义乌市最新的重要政策、国际贸易、涉外生活等信息,2017年共计发送信息1989条,为加入世界商人之家的外商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同样来到义乌15年的马来西亚华人郭集福,在这里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长期发展和居住在义乌。在世界商人之家,郭集福担任旭日公益俱乐部的CEO,他召集了一批公益领头雁,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扶贫助残帮扶活动。从2015年开始,旭日公益俱乐部共捐资80余万元,为2500余名学生、老人、困难户提供了帮助。
郭集福向人民网记者展示他刚获得的“西湖友谊奖”(人民网章勇涛摄)
“在义乌工作生活,我觉得很幸福。”郭集福饱含深情地说,“义乌这座城市培养了我,让我有平台和机会去创业去发展。所以,我也要积极回报它,尽可能多做一些事情。”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鸡鸣山下的鸡鸣山社区,被誉为“联合国社区”。这里居住有29个少数民族的2082名居民和59个国家和地区的1213名境外人员,近年来,社区积极探索社区服务和管理新机制,成功实现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创、共乐的和谐氛围,创造出国际化社区管理的“鸡鸣山样板”。
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何文君告诉人民网记者,社区开办了普通话培训班,截止目前已经完成4期培训,开课72次,培训1008人次,提高了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和外商中的影响力,加强不同民族的交流合作。普通话培训班成了义乌境外人员和少数民族沟通交流的主要纽带。
此外,鸡鸣山社区每逢节假日都会组织居民、邀请外商和少数民族参与各种活动。遇到中国传统节日,社区还会举办家庭联谊、文化周活动。把包粽子、剪窗花、包水饺等中国文化元素传递给每一个外籍人士。
“从埃及刚来到义乌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时,不仅是语言、饮食、环境等方面的障碍,除了做生意以外没有其他业余活动。”28岁的埃及小伙子库里亚就居住在鸡鸣山社区,自从参与了社区里的各种活动,库里亚笑称“这两年,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现在,他不仅学会了普通话,还学到了中国书法、太极、针灸、桑拿等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真的很有趣,我已经真正把这儿当成了自己家。”库里亚说道。
开放 一张义乌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这是一座开放的城市。随着一声声汽笛长鸣,一列列满载着货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这里启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新驼队”。近4年以来,成千上万种“中国制造”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一路西行,横贯整个亚欧大陆。
“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出发,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最终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在这条全长1.3万多公里的铁路线上,承载义乌、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数以千计的商品。
4年间,从最初的单向运营到现在的双向运营,搭载在中欧班列上的货品种类日益丰富。从小商品和电子产品到纺织品、汽车及配件、机械装备、家具等,一趟趟满载着中国商品的班列运抵欧洲;西班牙红酒、波兰牛奶、保加利亚玫瑰精油、德国汽车……越来越多的欧洲商品也搭上中欧班列国际列车,进入中国市场。
“人民融媒体看义乌”一行采访义乌铁路口岸(人民网章勇涛摄)
“自2014年开通‘义新欧’中欧班列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共往返运行463次,累计运载38994个标箱,辐射34个国家,成为全国开行线路最多、满载率最高的班列。”“义新欧”运营方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简思维介绍,今年已发送列车235列,预计全年将完成发送300列的目标。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运营一条国际铁路货运通道,在义乌和马德里之间架起国际铁路货运桥梁,十分不易。简思维回顾过去,当时我们团队一次又一次赶到马德里,亲自走访商户,组织货柜,并且承诺货物损坏、时间延误,一律按两倍赔偿。正是这样的诚意才得到欧洲商人们的信任,打开市场。“当时董事长的行李箱是不离身的,如果班列运行到某环节有什么问题,马上就要拎包赶去西班牙处理。”简思维打趣地说道。
“义乌与其他中欧班列的起点相比,其优势在于拥有强大货源基础和市场需求。我们要从物流运输通道向国际贸易大通道去发展去转变,通过物流运输服务一带、辐射一路。加强道路联通、民心相通,服务好“一带一路”,促进贸易畅通。”简思维说。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对于义乌来说,“义新欧”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是义乌城市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是浙江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在交谈中,简思维告诉人民网记者,下一步,公司将对“义新欧”现有运营线路进行优化,并积极参与对外经贸合作。同时,加大海外仓储和分拨设施的投入,大力创新运输产品和供应链集成服务,让9条国际货运班列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小商品之都”,今天的义乌,正摇着新的拨浪鼓和着新时代的节拍,开启了新时代砥砺奋进的新征程,焕发出更富魅力的光彩。一个关于市场与城市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