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本报头版报道的一位特警小哥,引起了好多读者,嗯,尤其是女读者的兴趣。这位上过央视《警察特训营》节目、被称作丽水“最帅特警哥”的狙击手沈晨,因为逆天的颜值和矫健的身手,连我们编辑部的几位女小编都犯起了花痴,一个劲说:“真的好帅呀!”
不过,稿子见报后,很快就有人表示不服。
是谁这么大胆,哦不对,是这么有自信能与这位“最帅特警哥”比上一比呢?还真别说,这一联系,我们的小记也兴奋了——无论是颜值、身手还是名头,“挑战者”一点都不虚。
他们是一群“狼”——义乌市公安局特警大队“骁狼突击队”。
这个12人的队伍,成员平均年龄25岁,都来自于义乌市公安局特警大队,经过魔鬼式选拔,个个身怀绝技。
他们就好像一个狼群,隐忍、坚守、团结,时刻准备承担起严重暴力犯罪案事件的突击处置任务。
小编想说,妹子们又有福了。来,跟着小编一起去犯花痴吧!
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有感情者,莫过于狼;最具韧性者,莫过于狼;最有成就者,还是莫过于狼。
——英国动物学家绍·艾利斯
见到“头狼”王建建的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了这支队伍为什么被命名为“骁狼”。
利落的板寸头,锐利的眼神,当他盯着你的时候,就好像盯住“猎物”一样。从他的眼睛里,可以感觉威严、自信、果断、坚定。
就好像狼群的头狼。
1987年出生的王建建,是浙江警察学院第一届特警班(反恐防暴专业)的毕业生。2008年一毕业,他就加入了金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2010年,全省特警大比武,他荣获全能第一名,是个名副其实的全能型人才。
头狼牛不牛,还得群狼们来说。队员们谈起王建建时,夸他最多的,便是反应快,临机决断的能力很强。
2013年夏天,金华某幢民房4楼。屋外,十几位特警严阵以待;7楼屋顶,2名特警准备速降破窗;屋内,是一名持枪的犯罪嫌疑人。
当王建建速降至4楼准备破窗时,却发现第一名队友发生意外,卡在玻璃窗前。破还是不破?不破,两人都卡在窗前;破,队友可能受伤。给他思考的时间,1秒都不到。
“哐!”王建建护住队友,果断破窗。落地后,王建建闪电般控制住嫌疑人,队友虽然倒在地上,但也并无大碍。
他掌控全局的能力,真的如同指挥若定的“头狼”。
2015年初,王建建调回义乌特警队,3月,他在一起劫持人质案件中上演了空手夺白刃。6月,他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由他全权负责,组建一支特警突击队。
有了这头“头狼”,义乌特警队队员们的血也燃起来了。报名、选拔、考核……一周后,11名精英脱颖而出。一年后的初夏,这11人中,已经来来去去了4人,有调岗的,有受伤的,也有受不了魔鬼训练退出的……
如今,留下来的11名队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勇猛、矫健、不服输。5月27日,在义乌市G20杭州峰会安保百日誓师大会上,他们首次公开亮相,名为——“骁狼”。
“苍狼”于震
在成为“骁狼突击队”队员之前,1988年出生的于震,就是个经历挺丰富的人:他当过兵,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也创过业,在金华开过生意极好的饭店……但这一切,都无法使他感到满足,他内心,一直有一个“英雄梦”。
“只有冲在一线,才能唤起我血液里的热情。”说出这番话时,他显得特别坚定和自豪。
2008年从武警部队退伍后,于震感觉到了失落,他不再是一名特战队员了,他的“英雄梦”要结束了。
此后,他和大部分人一样,上班、赚钱,直到2010年,他第一次得知,浙江公安系统针对退伍士兵,有特招政策。
他的“英雄梦”再度觉醒。2010年、2011年、2012年,他连续考了三年公务员,却因为种种原因,都与公安失之交臂。
2013年,于震给自己下了“最后通牒”——必须考上。那一年,浙江警方面向全国招考15名狙击手,13名排爆手。于震在部队里,曾获得过团级射击比武前三名,他报考了狙击手。
300多人报考,层层选拔后,最后一轮的射击专业技能考试,只剩下了48人,于震是其中之一。考试当天,于震排在1号靶,对于近5年没摸过枪的他来说,紧张是唯一的情绪。
在最终计算环数时,他已经连基本的加法都不会算了。最后的入围名单出来,他的名字赫然在列。那一刻,他欣喜若狂。
在于震看来,从部队退伍到加入警队之前的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极其宝贵。因为这段经历不仅激发了他不服输的精神,也让他学会了面对大起大落时的从容。在报名参加突击队时,于震就对自己说,“放松,相信自己。要做,咱就做最好的。”
那次选拔,他的成绩是第一名。
“白狼”王涛
喜欢特种部队的军迷们都知道,在中国,武警北京总队麾下的“雪豹突击队”是个神话般的存在。
在于震报考狙击手的那一年,王涛刚刚从“雪豹突击队”退役。不过,他马上又报考了浙江公安要招的特警,专业方向是排爆手。
即便曾经是“雪豹”的一员,王涛也经过了严格的层层选拔,才最终成为义乌特警队的一员。不过这次选拔,倒让他早早地与于震结识,并成了相厚的兄弟。从进入义乌特警队至今,他们一直是同寝室室友。
特战领域有这么一句听上去有些残酷的玩笑话:“作为一个排爆手,一生有两个致命选择,一是选择这个职业,二是剪错导线。”王涛说,其实这句话也不能完全算是玩笑话。因为现实中,每一次排爆任务都是一次与死神面对面的赌局,如果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5月,义乌市中心,有市民报警称在一个ATM机门口,发现一个可疑的包,疑似爆炸物。王涛和队友迅速赶到现场处置。
他们虽然配备了先进的排爆机器人,然而,由于位置特殊,机器人无法取下这个包。
王涛穿上了几十斤重的排爆服。
他缓缓地走到包所在的位置,缓缓地拿起包,缓缓地将它转移到排爆罐里。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缓缓的,但现场的每一个人,心都跳得飞快飞快。
好在,什么意外都没出。经过对包裹里物品的分析,这只是虚惊一场。
不过,这谈不上运气。运气有好有差,而专业技术和极其镇定的心理,才是排爆手最可依赖的法宝。
王涛的处变不惊和临危不乱,正是源于无数个日夜的艰苦训练,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剪断电路那一刻的幸运只存在于电影里。当我们进入战场,作为一个主排手,我不能指望运气,只有靠我的专业知识瞬间作出判断。”王涛说。
因为对排爆手来说,很多时候,机会只有一次。
从“雪豹”到“白狼”,他的传奇经历还在继续。
“狼性团队”:时刻警惕,随时出击
每天早上6点半不到,闹铃声就开始从义乌特警大队的寝室传出。紧跟着,走廊里掠过鞋子接触地面噼噼啪啪的声音,一天的魔鬼训练即将开始。
3000米跑、负重训练、战术射击训练、楼房突入、街道防爆处突、自由搏击、快速索降、搜排爆……
烈日下,队员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最后,尽是白花花的盐。而这样的封闭式训练,自“骁狼突击队”在5月27日亮相之后,已经持续了大半个月。
“严苛”是大部分队员对“头狼”王建建的评价。在王建建看来,这支队伍,必须时刻保持最好的状态,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精准地出击。
6月26日,本来是集训半个月来,11名队员最为放松的一天。
那天上午,王建建给大家放了假,自由活动。难得休息,队员们撒开了欢。没想到下午4点半,所有人的手机同时震动,一条紧急集合的消息传来——立即携带个人单兵装备赶到某地,进入作战状态。
3分20秒,第一名队员到达。
不到一刻钟,所有队员全部就位。
每一名队员,手上都拿着一个长方形的包。“这个包,装着队员的全部装备。原先,接到任务后,队员们要先回单位拿装备,现在,装备随身带,一有任务,马上就能赶赴现场,至少能省下一半时间。”王建建说,这都是新的理念和做法,目的就是为了加快突击队的反应时间。
这支“骁狼突击队”,就好像《狼图腾》一书里,曾经描述过的狼群一样——“一个狼群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部队。统一行动,绝对服从,协同作战,这就是狼的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