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电视频道开播,并制订了4K发展规划。纵观电影电视并不漫长的历史,技术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一项核心技术所带来的视听经验变迁往往是不可逆的,并由此引发美学、产业革命。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录像,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每一次技术发展都带来美学、文化与产业震荡,重新修订行业版图。
4K电视来了,纪录片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笔者认为,4K将从制作、传播与产业等层面重塑纪录片面貌,成为纪录片发展的一个转折性节点。
4K制作对于资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行业资源大致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将向大片流动,而留给普通影片的资金会大量减少,小型化、本土化将成为普通纪录片的无奈选择。由此,4K将改变纪录片的制作模式:大片愈来愈大,小片愈来愈小,形成两极分化,中等制作将遭遇危机。
大片化将导致纪录片逐步靠近电影、电视剧生产模式,走上工业化之路。作品数量急剧收缩,但品质获得提升,只有具备创意、功能、传播力与市场空间的选题才可能得到资源。而在大片化背景下,本土化将要求纪录片贴近地方,贴近人群,以鲜活、灵动、充满生活质感的故事取胜,制作方式靠近短视频。由此,从创意、资金、制作模式、传播模式与产业模式,纪录片都可能发生一场深刻变化。
从传播角度看,大片将占据主流平台,获得更为强大的话语力量,并易于形成传播现象。同时,因为品质提升,纪录片进入电影院线的想象空间更为宽阔。而本土化纪录片则选择地面频道、新媒体作为传播平台,寻找与本土、小众人群的沟通。
从产业角度看,4K将是国际纪录片传播的技术标准,也是市场进入标准。因此,4K将带动纪录片市场进入一个新阶段。而本土化纪录片则主要面对地方、新媒体市场,进入国际市场和全国市场的可能性降低。
由此可见,4K技术一旦成为行业主流,纪录片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资金、技术、人才向强势平台流动,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4K只能为技术品质提供保证,却无法为一部平庸的作品镀金。纪录片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人文创意与美学呈现,不管多么精彩的技术都无法赋予一部作品以灵魂。同时,4K主流化将导致一些依赖小型数字设备制作的纪录片逐步失去专业地位,越来越边缘化,从而限制了纪录片文化美学的多元与丰富——而文化多元与美学丰富也是纪录片的独特价值。
4K让电视纪录片重新审视自己。从录像带开始到4K之前,电视纪录片的30年历史都会遭遇无法挽回的遗憾,那些曾经激荡人心的经典作品将因为技术原因失去观众,甚至磨损档案价值。但此前的电影纪录片则可与4K顺利对接——胶片质量与4K基本相同。纪录片的价值首先在于记录,如果因为技术原因磨损了记录价值,这是纪录片的遗憾。
还好,4K来了。期待4K带给纪录片的机遇,也期待4K技术设备的大众化,为纪录片开辟宽阔的生存空间。
(作者:张同道,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