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18日讯(商报记者 骆红婷 王笑媛)义乌自古汲泉水以饮,傍塘湖而涤。1963年,义乌第一家水厂建成,开始有了自来水……
由当初的一口井、日供水200吨起家,发展成拥有8座自来水厂、日供水64万吨,污水处理设施从零起步,发展成拥有9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54万吨,从自来水公司到下辖10家二级企业、业务涵盖水资源开发、城乡供水、污水处理、排水、配水等的水务全产业链的国有集团公司,义乌市水务集团的发展壮大成为义乌改革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水务集团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全域视角谋划水文章,以项目化、精细化做好水文章,致力于推进全市域城乡供水一体化、污水治理一体化等,努力提升供排水设施保障能力,服务义乌经济社会发展。
从单一供水企业向全产业链延伸
据义乌史料记载,秦以前,义乌先民已开始凿井取水,从秦设乌伤县到1963年的2000多年间,义乌县城以义乌江、绣湖水及塘蓄水和井水为饮用水源。
义驾山生态水厂俯瞰图。
1963年3月,义乌第一座“水厂”建成,在前大路村凿井2口,取用地下水,日供水200吨。1968年9月,在义驾山建水泵房,取用义乌江水,日供水量700吨。“那时候条件很艰苦,工作任务也非常繁重。”今年62岁的吴光明回忆起在义驾山水厂泵房工作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千,现在自来水公司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吴光明是市自来水公司的一名老员工,他33岁就从事自来水管道的维护工作,见证了义乌市水务集团从单一供水企业到如今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义乌市场的开放,有越来越多的外地采购商来义乌经商。义乌的供水形势日趋严峻,义乌市第一家自来水厂经过多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89年日最大供水量达1.8万吨,1993年日供水量增至5万吨。1995年,义乌市自来水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吸纳社会资金筹建自来水厂,成为当时最早探索股份制改革的供水企业之一。 义乌经济不断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生活污水也不断激增,1998年,义乌市首座污水处理厂应运而生。接下来的几年里,义乌市按照城市发展规划,相继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承担全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企业废水处理和外排工作,日处理能力54万吨。 2014年水务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业务涵盖全市水资源开发、城乡供水、污水处理、污水管网运维、内河治理、乡村旅游开发等领域,水务全产业进一步延伸。 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偏远农村喝上放心水 义乌市经济发达,但水资源紧缺。2000年底,义乌和东阳两地政府签订了有偿转让用水权的协议,全国首例水权交易项目正式启动,清洌甘甜的东阳横锦水通过引水管道汩汩地流向义乌。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域原水供应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将义东北、义南、义西三大水库群及境外水资源联动起来,通过两大调节池动态调度,保障全市原水供给平衡。 自来水管网抢修。 2007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在打破原有的供水区块分割后,利用现有的水源、水厂、管网工程,以水厂、水库联网的方式,形成可以相互调剂补充的供水网络体系,大大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全市的整体抗险能力。目前,全市共有8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规模64万吨,其中7座自来水厂已实现互联互通,在市域内实现“西水东送、南水北调”。 对市政供水管网难以覆盖的偏远区域,水务集团因地制宜,量身定制供水方案,通过建造“微型水厂”进行点片状供水,以服务的延伸补齐供水模式的短板,实现全市偏远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其中上溪镇白岩村净水站作为义乌市农村点片状供水模式的典范在全省推广。 2012年7月,新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在全国强制执行,新“国标”的检测项目由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义乌的自来水各项指标均100%达标。这得益于我市各项水源保护工作到位,原水受污染程度较小。另外,为保证自来水输送阶段的水质,自来水公司还在供水管网中设置了26个水质监测点,同时,在供水主管网上,还“潜伏”有2个在线监测点,彻底实现“源头水”到“龙头水”的全过程监测。 保障供水也要提升服务,2018年,水务集团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在开通门户网站和微信网上受理系统的基础上,间接取消证明材料14项,涉水业务全面实现“一证通办”“一网通办”。 污水治理一体化让每一滴污水重现七彩阳光 作为我市“五水共治”的主力军,义乌市水务集团创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深入推进治污工作。 曾经,义乌污水治理工作存在多头管理、界限不明等问题,为彻底解决污水治理难题,2014年,义乌排水公司正式成立。四年间,水务人行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对全市4000余公里污水主次干管、8万余个污水井开展“地毯式”排查,完成从“半失管”到“标准化”运维的华丽转变。2018年,排水公司污水管网运维标准化管理建设成果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全省首个排水行业标准。 佛堂污水处理厂。 通过工艺提升、提标改造、技术引进等方式,水务集团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升污水厂出水水质。2001年6月义乌市首座污水厂投入运行,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成为全省最早一批执行国家标准的污水厂;2014年底,全部污水处理厂出水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提前一年实现省政府要求的钱塘江流域排放标准升级目标。2015年起,全部执行更为严格的“义乌标准”;2016年,达到“金华标准”。2017年,水务集团率先提出地表准Ⅲ类水的“新义乌标准”,苏溪、大陈、赤岸、佛堂污水厂运行出水主控指标已基本达标。2018年,浙江省提出清洁排放标准,而苏溪、大陈等4个污水厂已提前达标,再一次领跑全省。 为缓解城市用水紧张,水务集团积极实施分质供水,推进中水回用。2013年以来,逐步实施义乌市城市内河水系激活工程,沿9条城市内河铺设水管线39公里,日配水40万吨,并用于洗车、绿化等用水。投资建设稠江工业水厂生产高质量再生水,目前已与义华电镀、浪莎袜业等9家企业签订供用水合同,日均供水量将达3000吨以上。 供水、排水、水处理、水系激活……水务集团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水务集团将继续坚持民生理念,立足水务主业,以供排水产业为依托,以环保产业为新的增长极,逐步从供水向水环境治理方向转变,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国企活力,壮大自己,服务义乌,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做出新贡献。
1963年3月,义乌第一座“水厂”建成,在前大路村凿井2口,取用地下水,日供水200吨。1968年9月,在义驾山建水泵房,取用义乌江水,日供水量700吨。“那时候条件很艰苦,工作任务也非常繁重。”今年62岁的吴光明回忆起在义驾山水厂泵房工作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千,现在自来水公司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吴光明是市自来水公司的一名老员工,他33岁就从事自来水管道的维护工作,见证了义乌市水务集团从单一供水企业到如今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义乌市场的开放,有越来越多的外地采购商来义乌经商。义乌的供水形势日趋严峻,义乌市第一家自来水厂经过多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89年日最大供水量达1.8万吨,1993年日供水量增至5万吨。1995年,义乌市自来水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吸纳社会资金筹建自来水厂,成为当时最早探索股份制改革的供水企业之一。
义乌经济不断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生活污水也不断激增,1998年,义乌市首座污水处理厂应运而生。接下来的几年里,义乌市按照城市发展规划,相继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承担全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企业废水处理和外排工作,日处理能力54万吨。
2014年水务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业务涵盖全市水资源开发、城乡供水、污水处理、污水管网运维、内河治理、乡村旅游开发等领域,水务全产业进一步延伸。
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偏远农村喝上放心水
义乌市经济发达,但水资源紧缺。2000年底,义乌和东阳两地政府签订了有偿转让用水权的协议,全国首例水权交易项目正式启动,清洌甘甜的东阳横锦水通过引水管道汩汩地流向义乌。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域原水供应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将义东北、义南、义西三大水库群及境外水资源联动起来,通过两大调节池动态调度,保障全市原水供给平衡。
自来水管网抢修。
2007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在打破原有的供水区块分割后,利用现有的水源、水厂、管网工程,以水厂、水库联网的方式,形成可以相互调剂补充的供水网络体系,大大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全市的整体抗险能力。目前,全市共有8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规模64万吨,其中7座自来水厂已实现互联互通,在市域内实现“西水东送、南水北调”。
对市政供水管网难以覆盖的偏远区域,水务集团因地制宜,量身定制供水方案,通过建造“微型水厂”进行点片状供水,以服务的延伸补齐供水模式的短板,实现全市偏远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其中上溪镇白岩村净水站作为义乌市农村点片状供水模式的典范在全省推广。
2012年7月,新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在全国强制执行,新“国标”的检测项目由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义乌的自来水各项指标均100%达标。这得益于我市各项水源保护工作到位,原水受污染程度较小。另外,为保证自来水输送阶段的水质,自来水公司还在供水管网中设置了26个水质监测点,同时,在供水主管网上,还“潜伏”有2个在线监测点,彻底实现“源头水”到“龙头水”的全过程监测。
保障供水也要提升服务,2018年,水务集团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在开通门户网站和微信网上受理系统的基础上,间接取消证明材料14项,涉水业务全面实现“一证通办”“一网通办”。
污水治理一体化让每一滴污水重现七彩阳光
作为我市“五水共治”的主力军,义乌市水务集团创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深入推进治污工作。
曾经,义乌污水治理工作存在多头管理、界限不明等问题,为彻底解决污水治理难题,2014年,义乌排水公司正式成立。四年间,水务人行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对全市4000余公里污水主次干管、8万余个污水井开展“地毯式”排查,完成从“半失管”到“标准化”运维的华丽转变。2018年,排水公司污水管网运维标准化管理建设成果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全省首个排水行业标准。
佛堂污水处理厂。
通过工艺提升、提标改造、技术引进等方式,水务集团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升污水厂出水水质。2001年6月义乌市首座污水厂投入运行,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成为全省最早一批执行国家标准的污水厂;2014年底,全部污水处理厂出水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提前一年实现省政府要求的钱塘江流域排放标准升级目标。2015年起,全部执行更为严格的“义乌标准”;2016年,达到“金华标准”。2017年,水务集团率先提出地表准Ⅲ类水的“新义乌标准”,苏溪、大陈、赤岸、佛堂污水厂运行出水主控指标已基本达标。2018年,浙江省提出清洁排放标准,而苏溪、大陈等4个污水厂已提前达标,再一次领跑全省。
为缓解城市用水紧张,水务集团积极实施分质供水,推进中水回用。2013年以来,逐步实施义乌市城市内河水系激活工程,沿9条城市内河铺设水管线39公里,日配水40万吨,并用于洗车、绿化等用水。投资建设稠江工业水厂生产高质量再生水,目前已与义华电镀、浪莎袜业等9家企业签订供用水合同,日均供水量将达3000吨以上。
供水、排水、水处理、水系激活……水务集团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水务集团将继续坚持民生理念,立足水务主业,以供排水产业为依托,以环保产业为新的增长极,逐步从供水向水环境治理方向转变,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国企活力,壮大自己,服务义乌,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做出新贡献。
【专题】风云激荡 活力义乌——中国义乌网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报道
福字春联、帽子围巾、“文化大戏” 春运首日义乌情暖“返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