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湖州太湖龙之梦乐园项目现场,1000多名工人、20多台塔吊和数十台挖机、运输车辆在紧张作业。钻石酒店、雅士酒店、动物世界酒店、欢乐世界酒店已经拔地而起,太湖古镇、大马戏、农夫市场等正在进行地基建设……这个今年4月才奠基开工的浙商回归项目,如今已完成投资36亿元。
在浙江经济的版图上,浙商归雁阵阵,投身于家乡转型升级的大舞台,回归领域从产业项目扩大到资本、总部、人才科技、贸易、社会公益等,形成了多领域、多元化回归的新格局,为浙江经济发展注入磅礴新动能。
纷至沓来
实现量增质升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民间投资意愿下降,浙商回归是否受此影响?
今年,匈牙利回归浙商投资4亿元打造嘉兴毛衫城电商众创基地;在外省创业多年的杭州人梁安琪启动公司整体搬迁回归,在年底前完成公司迁移,并将注册资本增至3亿元;内蒙古浙商潘统金选择在永嘉县云岭乡南陈村打造温泉小镇,总投资达15亿元……据省发改委统计,今年前10个月浙商回归省外到位资金累计3099.3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1.16%,同比增长19.37%,已经超过去年省外到位资金的总量。
回归,不只是留下项目,更关键的是为家乡经济转型增添动力,而浙江伸出的培育七大万亿产业“橄榄枝”,恰好让回归浙商找到了新的空间。在南京闯荡了23年的夏华刚,以前一直从事包装机械业务,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今年4月,夏华刚回到绍兴准备做一个新产业:先进光学集成封装与制造模块。从国外进口的一部分生产设备如今已经到位,开始进入投产阶段。
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已经成为浙商回归产业项目中的重头戏。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产业项目省外到位资金2549.94亿元,其中七大万亿产业类项目到位资金1143亿元,占产业项目省外到位资金的44.82%;特色小镇类项目到位资金226.97亿元,占产业项目省外到位资金的8.90%。
浙商以奔竞之势在故土掀起创业创新的高潮,回归项目的层次越来越高。
今年前10个月累计新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90个;总投资15亿元以上项目62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21个。
精准施策
投资热情不减
投资消费双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大,为何浙商的投资意愿和投资强度不减?关键在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精准施策、重视服务,提振了浙商投资信心。
确保浙商回归再上台阶,首先要搭好项目平台。11月,2016年天下浙商家乡行活动在杭州举行,吸引了300多名省外浙商回乡考察,集中签约重大项目42个,总投资564.5亿元,项目内容大多是“优、新、高、特”方向。
坐等上门不如主动出击。今年7月,浙商回归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开辟了全新投资战场,达成了30个重大项目签约,项目来源地涵盖了京津冀三省市,项目落地范围覆盖了我省11个市。
这几年来,我省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了审批事项、审批层级和审批环节“三减少”,激发了市场活力,给浙商带来了投资信心。各地相继出台统筹协调机制,保障浙商回归投资落到实处。在温州,新出台“块抓条保”机制,让各级各类产业平台这个“块”来抓招商引资,而作为“条”的各部门做好保障工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在丽水,“绿黄红”跟踪评价办法紧盯浙商回归项目中的“四率”(履约率、开工率、进度到资率、投产率),通过督查来落实责任,倒逼政府服务升级。
引资引智
多样回归涌现
近日,51家诸暨当地企业在诸商大会上抛出了各类人才需求的“橄榄枝”,表达了对科技人才的渴望。浙江蓝美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曙方说,浙商人脉资源丰富,科技人才资源众多,浙商回归应该是引资、引技、引智三者结合。
通过对接人脉资源,浙商把“朋友圈”带回了家。诸暨市沈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义乌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满志红教授正式签约,决定投资1000万元,实施袜子自动包装机研发生产项目;晨龙集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合作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金马逊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两家企业通过吸引高端人才,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如果说人才、科技回归是产业回归的延伸,那么商贸回归则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不仅让浙货销天下,还实现了省外浙商资源回流。义乌人王光德早年出国闯荡,如今回乡二次创业,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出了一家国内颇具规模的宠物用品专业市场,吸引更多义乌商人和澳洲商人参与双边贸易。在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在今年与五洲国际控股集团、上海金山贸易城等5个省外浙商市场对接签约,引导大型经营户、总经销、总代理来集中采购,引导资金、信息要素充分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