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社会,能躲进小楼自成一统的人不多咯。”
东哥,本名刘东,一个在义乌待了20年的东北人,在圈子里小有名气。做贸易、做餐饮、做文创、做民宿……东哥的脚步伴随着时代变化,见证着义乌这座城市的成长。20年来,他的个人经历早已跟义乌糅合在一起,难以区别,无法拆分。
2018年年初,东哥和妻子灵光一现,想要在义乌做民宿,初衷很简单——给来义乌的陌生人找个“家”。2018年3月,“小荷的家”呱呱坠地,从原来的“员工宿舍”转身成“民宿”,性质变了,但招牌却沿用下来。
20年前,来到义乌就决定不走了
所谓大隐隐于市,“小荷的家”就藏在义乌宾王商圈的居民区里。不论白天还是晚上,这里都是客流量大、外商云集的热闹地带。民宿一楼的灯箱和招牌,用的都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白底黑字设计,隐隐地透着干净清爽。
沿着楼梯一路往上,四楼以上就是“小荷的家”所在。一阶连着一阶的大理石楼梯,和那挨家挨户的大铁门,一路走上来颇有串门走亲戚的氛围。这对于初到义乌的人来说,恰好能在爬楼梯的过程中收获一份满满的落地为安的安全感。
“1999年之前,我来义乌只是采买进货,采办好就走。”东哥说,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在义乌“住”不下来,缺的就是这份“落地为安”的安全感。
采好就走,当天就走,隔天再走,三五天才走……随着往来义乌次数的增加,东哥在义乌有了朋友,有了圈子,渐渐有了生活。在义乌的时间越长,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也就越多。天长日久,他对义乌的印象从市场到城市,从市区到乡村,一点点具体起来,义乌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变得生动起来。无形中,义乌这座城市像是伸出了友谊之手,紧紧地牵住了东哥一家人。
1999年的一天,东哥又来了。这一次,他决定不走了。“义乌终于给了我一种家的感觉,是一种舒适和踏实感觉。”在义乌的20年,东哥开过饭店,在人来人往间快速地参与到义乌这座城市的生活,“小荷素食”就是东哥和妻子一直引以为豪的存在。“‘小荷的家’原计划是小荷素食的员工宿舍,所以我们一口气租下了三层,顶楼还有方便大家洗洗晒晒的大阳台。”东哥说。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2018年,夫妻俩琢磨着到义乌找个镇街安心下来开民宿,把“小荷素食”转手给朋友经营,员工宿舍也就闲置下来。
“折腾了一圈,镇上没有合适的房子做民宿。我们一合计,决定还是不走了。”东哥这次说的“不走”就是留在“小荷的家”,因地制宜,在家里折腾出一个民宿来。“所谓民宿,核心要素就是主人文化,感受的是主人的气息,体验的是主人家的生活。”东哥念叨着,顺手就把“小荷的家”进行了整体装修。
2018年3月,“小荷的家”以民宿的新身份顺利开张。
躲进小楼,做有“烟火气”的旅人
民宿“小荷的家”不是青旅,也不是标榜民宿的现代化酒店。如果硬要说它像谁,那它恐怕就像这家中的主人,“小荷”的个性恰好就是家主的个性。
东哥的妻子做文创,擅长“丽江风”的事物。以前在义乌名气响亮、开得火爆的丽江风咖啡厅大多出自她的手笔。如今,东哥借着妻子的文创“东风”把“小荷的家”里填满了丽江元素。
推开东哥家的铁门,浓浓的丽江风情扑面而来。客厅左边靠墙而立的大书架上装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榻榻米式的茶座上放着小小的四方茶桌,墙上的挂画、沙发上的抱枕、书架上的相框琳琅满目的家伙什儿随意摆放着。茶桌前,东哥的女儿和常住的房客正在喝茶聊天。
客厅的另一侧,是开放式厨房和餐厅。水壶、烤箱、空气炸锅、电磁炉……各式锅具酒具一应俱全。四方餐桌边围放着8条竹椅子,供往来的客人们围坐吃饭。
打眼望去,屋子里很干净,是那种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干净。布置和格调都是主人家的喜好,不像日式的简约,也不像欧美的繁重,更像是主人家在这里居住生活后日益填充饱满的状态,没有头绪却顺理成章。
“小荷的家”上下三层共有8间房,东哥一家自住3间,常住的客人占了一间,实际能对外经营的只有4间,满打满算也就能住16个客人。然而即便经营面积不大,房间数量不多,东哥却舍得投入,硬是做出了“日式榻榻米房”“单间”“标间”“上下铺”等多种房型。夏天客人多的时候,还会增加“帐篷”作为住房补充,可谓别出心裁,花样繁多。
这样固执的东哥,跟他东北人爽朗的个性,使得这个小小的民宿总是门庭若市,甚至还有常住的客人,来了就不愿离开。“她原来在上海外企工作,后来辞了工作来义乌带外商采购。小姑娘在我们开业后第二个月就住进来,一直住到现在。”东哥说,常住的客人在外人看来像是家人,跟全家人同吃同住,在家里人眼里是亲密无间的好友,偶尔帮新来的客人开门,帮着家主照看门户,都是常有的事儿。
“来过的人说我这里是‘有烟火气’的地方,他们也愿意做有‘烟火气’的旅人。”东哥印象里,说这话的客人中有短暂停留的,也有时常往来的。他们对“小荷的家”给出的类似评价,让东哥心里总是暖意融融。
寒来暑往,小荷的目标是“爱情公寓”
经营着“小荷的家”,东哥的心里常常是暖的,小荷的住客们也是如此。
榻榻米房兼顾阳台景观,单间里藏着飘窗书阁,即便是上下铺的房间也区分男女,不支持混住。用亲手挑选购置的布草,用从全国各地搜罗的摆件做软装,顶楼阳台种菜养花,辟出空间做夏日乘凉看球的去处。“小荷的家”虽然是个小麻雀,但五脏俱全。
也正是因为这种家的氛围,东哥几乎不在网上吆喝自家的这点小生意,却也总有客人上门。
“有战友在小荷聚会,有企业来小荷搞团建,有闺蜜来做派对,还有音乐发烧友和锤子手机发烧友相约在小荷碰头见面。”寒来暑往,“小荷的家”总是忙碌地接待着不同的客人。
2018年12月31日,10个女孩子敲响了东哥家的门。早在半月之前,她们就预定在“小荷的家”一起跨年。见东哥仍在屋里,女孩们一脸惊愕:“东哥,你今晚不是要去外地么?”
女孩们不知道,为了接待客人临时改变行程,对东哥而言十分平常。“按照计划,当天下午1点我就要出发去外地了。可是有个客人一定要来住小荷,因为来不及收拾房间,我只能收拾完,接待好他再出门。”东哥的执着还表现在对每一个客人的认真负责上,如果对方深夜光临或离开,他定然会安排时间接机、送机。如果对方初到义乌,他还会开着车满城晃悠,免费当一次导游。
“小荷也挑客人。小荷禁止吸烟,禁止喧哗吵闹,禁止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在东哥的计划里,“小荷的家”应该是类似于电视剧《爱情公寓》那样的场所,大家长租或者短租,人与人之间和气亲密,相处融洽。
新年伊始,东哥还有许多对“小荷的家”的期待。比如,它能否承载更多的公益内容,能否给来义乌创业的年轻人提供暂时的场所,能否举办更多沙龙为义乌文化建设作贡献……
“与其说是民宿,不如说,是我的梦想和家。”东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