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国际商贸城 吴献华 摄
在改革开放40年史诗般的征途中,地处浙江中部的义乌从“无中生有”到“无所不有”,不仅创造了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奇迹,也使自己成长为折射改革走向的“风向标”城市。
刚过去的2018年,“最多跑一次”无疑是浙江群众口中的热词。这项席卷全省上下的改革,究竟让群众享受到了怎样的红利?改革前后又有哪些实效?1月4日,义乌发布了一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义乌已精简事项411项,取消证明270项,窗口削减率达58.7%,材料削减率达63.5%,网上办结率达83.8%;2008个事项共削减办事材料5144份,项均办事材料削减至1.79份;343项民生事项中,202项已实现“一证通办”,实现率达58.9%……
如今的义乌,已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无证明城市”,获评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义网通办”平台获评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50强;“中国义乌”政府门户网站11次蝉联“中国政务网站领先奖”,列区县级网站第一名。一系列荣誉的获得,不仅为义乌增添了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也让整座城市更加充满朝气与活力。
“尊重群众首创和力行党政有为结合,一直都没有变,这也是义乌经验的精髓。”义乌市委负责人表示,义乌的发展正得益于历届党委政府坚持市场化方向,群众有困难时政府就要顶上去、对群众有利的政府就要退回来、群众能做好的政府充分放手,由此形成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
新的一年,义乌将以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着力点,秉持“只进一个门、只对一个窗、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的改革理念,围绕“减权、一网通办、无差别全科受理、‘一件事’、事中事后监管”的基本框架,按照“1+2+4+X+Y”的实现路径,刀刃向内、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证照通办自助服务区 龚献明 摄
270项证明材料全取消
不再为开证明“跑酸腿”
获取证明,曾经让人烦恼。去年8月,当义乌正式宣布在全省率先实现“无证明城市”时,无疑是给夏天出门办事的庞大人群送上了一抹沁人心脾的凉爽,使得“跑酸腿”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资料显示,义乌已通过直接取消、个人承诺、部门核查和信息共享4种方式分批次全面取消证明材料270项,市域范围内政府机关、公共民生服务机构(含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不得要求群众和企业提供任何形式的证明材料。
这意味着,在义乌,凡是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开具证明的部门、镇街或村(社区)无权查证、无法开具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能够通过申请人现有证件、凭证办理的,一律取消;凡是能通过申请人书面承诺等信用管理手段解决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能通过部门间会商核查或实地调查核实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能通过“义网通办”等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
取消证明不仅方便了办事群众,也为工作人员进行了减负,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代办员经菁就是一个例子。工作5年多来,以前她大量的时间都是帮居民代开或者出具各种房产、亲子关系、居住等办事证明材料。“平均每周都要开具10项至20项证明材料,我粗略算了下,这些证明根据不同部门的要求多达60多项,但很多都是重复或内容相差无几。”经菁说。
如今在义乌,商事登记除专业市场外,无须提供住所证明,全面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填写承诺书后就免于提交房产证明等证明材料;当事人无须提供调取监控证明,凭身份证到派出所就可调取;申请人申请律师执业无需再跑村(社区)、镇街开具无业证明,只需填写情况说明,表明自己的就业情况,即可办理……
“无证明城市”,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成果。“无证明城市”,也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久久为功、锲而不舍的努力。在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的醒目位置,“跑一次没办成”专窗便是一面镜子,随时受理市民投诉和举报,倒逼改革进一步深化。
此外,义乌还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减证明”专项检查,走访了全市14个镇街133个村和社区,对出现仍要求群众提供证明材料、未及时优化办事流程等情况要求部门及时整改;“两代表一委员”开展体验暗访40余次,整理形成调研意见11份,督促政府部门限期改进提升,推动减证明材料改革落地见效。
据介绍,义乌提出打造“无证明城市”是对中央“放管服”改革的积极响应,让群众和企业不再为毫无必要的事情多跑一趟,进一步转变行政管理方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监管效能,以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网通办”“一证通办”“无感智办”
政务服务进入3.0时代
新年伊始,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并没有想象中繁忙。在向工作人员咨询了如何通过手机查询自己的医保账户余额后,陈大伯高兴地离开了行政服务中心:“以后这些事,我在自己家里就能办了。”
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鲍荣建对此并不意外,他介绍说,在义乌大部分政务服务的业务流程都可以在家里完成,甚至有些群众没有想到的服务事项,义乌的行政服务人员都想到了。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刚在元旦过完自己60岁生日的龚冬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本崭新的老年人优待证。拿到优待证的龚冬月很意外:“我本来想过几天再去现场办这个证,没想到街道和民政部门给我送上门了。”
原来,这是义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新举措——“无感智办”。鲍荣建介绍,所谓“无感智办”,就是政府通过数据共享,提前发现群众需求,将政府能够完成的事项和服务,在群众提出申请前先行完成。
如龚冬月收到的优待证,就是系统提前发现她即将年满60周岁,可以享受优待服务,因此民政部门为她制作了优待证,并在2019年的首个工作日送证上门。同一天,70岁的金惠娟也收到了自己的优待证,她的儿子陈益飞很感激:“现在很多面向老年人的优惠都需要出示优待证,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拿到优待证确实方便了村里的老百姓。”
想要让群众少跑,数据多跑必不可少。鲍荣建说:“‘无感智办’,需要公安、民政、数据管理中心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共享。”据统计,义乌数据共享平台共归集数据288项4亿多条,其中123项数据实现了共享查询。自义乌全面打造“一网通办”平台、大力推进各部门依申请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以来,PC端、APP端截至目前已分别上线1408个、360个事项,累计网办件量达到432万余件,其中非工作时间办件量110余万件,网办量占总办件量的83.8%(其中“义网通办”平台占比82.4%),列全省第一。
从1.0版的“一网通办”到2.0版的“一证通办”再到3.0版的“无感智办”,义乌在大数据时代充分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政府主动提供管理或服务,企业和群众在“不知不觉”中就享受了政务服务的新模式。
相比以往的熙熙攘攘,如今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已空旷了许多。办事大厅内,复印机已经“失宠”,原先摆放复印机的场地变成了快递中心;以往占据两层楼的办事窗口只剩下了一层,办事群众几乎不需要等待就能第一时间办理业务。目前,义乌行政服务中心的人流量已从2016年的日均9000人次降低到了2018年底的日均3700人次。办事窗口也从改革前的288个削减至目前的119个,超过100名工作人员从窗口调整到导服岗位或监管一线工作。
“预计今天我们每个窗口大概要接待约30位办事群众。”刚为吴阿姨办理完医保报销的工作人员小冯说,“像吴阿姨这样来办事大厅办理医保报销的人少了,大家都选择直接在网上或者医院办这些业务。”义乌市人社局医疗社会保险处主任吴群伟表示,目前,义乌的医保事项100%实现了网上办理。比如以往需要来行政服务中心医保窗口办理的医保报销业务,通过手机应用就能够办理。从上传资料、医保审核到费用到账,全流程都可以在家里办结。
外商感受“最多跑一次” 龚献明 摄
创新机制
撬动全领域改革
企业投资“拿地即开工”
从拿到一块地到项目开工建设,需要多长时间?义乌给出的答案是——当天。
2018年11月22日,一则《义乌试水“标准地”项目拿地即开工当日拿地当日开工》的报道一经刊登,就在全国引发了轰动。当中的“标准地”指的是义乌市廿三里街道乾元路东侧地块A,项目负责人徐仁义是义乌首例“标准地”拿地即开工项目的受益者。
据徐仁义介绍,以前拿地建厂,从拍下土地、手续审批到正式开工,至少得花100多天。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土地一摘牌就拿到不动产权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施工队立即进现场开工,完全是因为土地挂牌期间,政府代办工作人员就及时关注、跟踪,精准告知企业需做哪些准备。国土、环保、住建等各审批部门通力合作,高效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省下来的时间太宝贵了,让我们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徐仁义说。
这是义乌不断深化“标准地”改革,打出“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系列“组合拳”的一处缩影,目的是全力提速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从而实现“标准地”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以“事先定标准、事前做评价、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的方式进行,自去年9月试行以来,已有4个招选项目按该方式运作。
这一做法的底气何在?义乌依靠的是独创的“生态系统”以及不断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和不断创新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这两大“压舱石”。不仅仅为“标准地”改革,同时也是在为全市“最多跑一次”的精简行政权力事项提供保障。
“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1+2+4+X+Y’的工作路径,将‘最多跑一次’改革从政务领域覆盖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从而撬动全领域改革。”鲍荣建介绍说,“1”指打造一个大数据中心;“2”指线下实体办事大厅和线上网上办事大厅;“4”指市本级、镇街、工作片、村居(社区)四级平台建设,将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方便群众就近办理;“X”是指打造多端服务入口,实现就近办、网上办、移动办;“Y”指运用大数据开展社会治理、金融服务、市民监督等多种功能应用。
如今的义乌,依托诚信体系建设,已使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处处受限。在义乌,由“最多跑一次”改革所带来的“小确幸”天天在发生,政府的“有形之手”长袖善舞,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断清除体制机制藩篱,为中外客商牵线搭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不断创造奇迹。
沿着建设敢于改革、勇于担当的“创新政府”这一路径,义乌在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而启动的一轮又一轮改革“答卷”中,政府越来越从容,群众越来越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