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李志松:家族有着百年制糖史 义乌孔村唯一的制糖户

发布时间: 2019-01-22 09:21:40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记者 孙丹玲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提起“义乌白糖”,很多义乌人脑中便浮现出白白的、粘牙的长条白糖来。此“白糖”非彼“白糖”,而是一种由麦芽和糯米制成的麦芽糖,呈白色,义乌人都称它为白糖(下称“白糖”)。义乌农业志记载,饴糖(俗称“麦芽糖”)主要原料是糯米加麦芽加工而成,其他也有玉米、高粱等制成。这种糖伴随着义乌人多年,有一种特别的香味且十分粘牙,吃起来饶有趣味,到下半年特别是春节临近时,这种传统零食便会出现在义乌人的家中,是义乌人记忆中一种独特的味道。

  非遗传承人李志松要把义乌白糖发扬光大

  昨天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义乌江东街道孔村的李志松家,只见李志松身穿白色工作服,戴着工作帽,正把大块的麦芽糖缠在木桩上,趁热拉着糖,不一会,白糖便由白色转为金黄色,并产生了一些小空洞。

  李志松告诉记者,每天凌晨3时许,一家人便早早起床,“熬糖要几个小时,如果起得晚,当天的活是干不完的。”家人分工明确,切糖、烧火、拉糖、包装,忙得不亦乐乎。“他家熬糖的时候,半个村都能闻到香味,很多人都是闻着香味过来买糖的。”村里的李大爷说。

  据了解,义乌白糖首推孔村。孔村的历史始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年,其制作白糖距今也有百年历史。民国至改革开放初期,金华市面上销售的白糖几乎都出自孔村。2013年,孔村白糖入选金华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义乌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作为非遗传承人的李志松,肩上多了份责任。

  家族有着百年制糖史

  如今成孔村唯一制糖户

  李志松从小跟着外公做白糖,到现在为止,已有近40年,而整个家族做白糖的历史,至今有近百年。目前,孔村只有李志松一家还在做糖,“以前村里有几十户人家做糖,现在就剩我们一家了。可能是因为工艺比较复杂,同时也比较辛苦的原因吧。”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李志松说是因为自己的父亲,父亲今年82岁,直到做不动了才把这门手艺传给他。他觉得既然父亲那么坚持这门手艺,自己就该把它传承下去。

  “现在很多人一听是糖就怕了,有的人血糖高,不敢吃,有的家长怕孩子蛀牙,不给他们吃,年轻人也不太爱吃糖。”李志松说,现在消费群体少了很多。事实上,白糖制作需经历发芽、洗净、蒸煮、发酵、压榨、熬制、打糖等步骤,每一步都必须认真对待,如发芽这个步骤,从麦子的挑选上就下功夫了。李志松早年用义乌产的小麦,现在改用大麦,发芽率高。由于糖是麦子发酵出来的,加上糯米粉,这种食品其实很健康,具有一定的促消化、止咳化痰的功效。

  传统食品受青睐

  品种丰富物美价廉

  李志松介绍,这几年,白糖的生意越来越好,品种也越来越丰富,目前有芝麻白糖、德宝、糖粒等6个品种,用爆米花粉包裹,装在盒子里,很适合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现在我把工艺改了,就比较容易储存,一盒卖30元。”

  李志松的儿子今年25岁,每天跟随父亲做糖,只见他拉糖动作娴熟,大冷天里却冒着满脑门的汗。他说:“现在义乌白糖的生意不错,又是非遗类产品,我觉得做这个很有意义。”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