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后宅北站有一抹“志愿红” 承载道德的力量

发布时间: 2019-03-18 07:58:06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楼一强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3月1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楼一强)在义乌后宅街道北站社区,有一支近六百人的志愿者队伍。

  每天,都有人身披红马甲,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俯身捡起烟头和纸屑;每天,都有人身披红马甲,守在小区的各个路口,指挥车辆有序停放;每天,都有人身披红马甲,陪着社区医护人员前往老弱病残家庭,挨家挨户探访病人……

  这支传播正能量的队伍,在义乌的北大门抹上了一缕靓丽的“志愿红”。

  “温暖北站”,温润人心

  “爷爷、奶奶,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好多了,好多了,赶紧进来坐,老头子又在念叨你们了……”

  昨日,当社区党委书记王国向带着志愿者和社区医生来到何金汉家,何金汉的老伴何仕柯连忙把志愿者一行领进里屋,带到了何金汉的病床前。何金汉今年79岁,七年前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做了单腿截肢,四年后,病情再一次加重,不得不把剩下的一条腿也给截了。此后,他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只能终日与病床为伴。

  夫妻俩膝下没有儿女,随着年岁增长,何仕柯说,生活日渐艰难,自己的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他们有些撑不下去了。现在,多亏了社区志愿者的照顾,为他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进屋,大家都忙开了,王国向和志愿者一起里里外外帮助整理房间、擦抹桌椅……不一会儿就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医生则拿出血压计和听诊器,给何金汉检查身体,按摩翻身。大伙儿一边干活还一边和老人拉家常,告诉他们不要考虑医疗费的问题,社区和医院已经给他们全部报销了。

  从何仕柯哆嗦的嘴唇和已然湿润的眼角里,记者真正读懂了北站社区爱心志愿者的爱心密码。王国向说,服务是社区与生俱来的功能,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温暖北站”。目前,北站社区共有老人642名,病人920名,残疾人27人,低收入者8人,每次带队照顾和帮扶像何金汉这样需要长期护理的病人,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涤。现在,社区很多志愿者已经形成了定期看望病人和老人的习惯,跟六类需要关爱的人建立起了亲人般的感情,给病痛和苦难的家庭,注入了生的力量。

  党性光辉在于承载道德力量

  “做志愿服务,一定要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才有可能跟着来,志愿者队伍才会越来越壮大。”北站社区主任何蔚平说,“社区成立近两年来,记得刚开始组织党员干部做志愿活动时,经常会遭到一些人的白眼,走在路上也有人指指点点,甚至还有人在背后说风凉话……”

  后来,社区的老百姓天天看到王国向和何蔚平带头在路边捡烟头,看着社区的环境一天一天在改善,尤其看到社区里的病人和病人家属终于驱散了心头的阴霾,脸上露出了多年不见的笑容,滚雪球效应就显露出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披上了红马甲,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

  帮助病残老弱的过程也是志愿者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过程。党员志愿者小李既是“富二代”又是“创二代”,平常花钱大手大脚,每次组织学雷锋活动时,他总是“躲猫猫”,王国向好说歹说把他拉到了何金汉家。面对面感受何金汉夫妇艰辛的生活,大大触动了小李的思想,从此,他像换了个人似的,次次活动争在先抢在前,成了一个乐捐善助的好青年。

  “感动是一种力量,是触动心灵向善的力量,也是激励自我追求高尚、完善人生的动力。”在3月16日召开的北站社区城市党建现场会上,后宅街道党工委书记徐镜跃说,“向上向善会使一个人的青春更加绚丽、人生更加丰盈。从北站社区志愿者身上,我们汲取到了前进的正能量,街道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号召各社区和工作片向北站社区学习,使雷锋精神在后宅街道蔚然成风。”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