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4月25日讯(记者 龚倩 通讯员 胡木水 编辑 王时倩)昨日(4月24日),苏溪镇后店村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时,竟然整出了一大缸食用笋,令在场村民瞠目结舌。
原来,今年3月,苏溪镇的韩界、后店、新院、车站村被评为该镇环境综合整治最差村,意识到全镇通报,羞愧难挡,后店村两委干部开始奋勇直追,自4月16日以来,组织力量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摘帽子、赶先进”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摆脱“最差村”头衔,该村在完成各农户房前屋后整治的基础上,又对村庄周边的小竹林开展“不留死角”的整治。
昨日(4月24日)上午,整治人员在大水地自然村东侧的小竹林清理垃圾时,发现有一口倒扣着的大水缸,打算将其搬走,可一人上前竟无法翻转这口水缸,村委主任胡本有见状,立即调集其他几名人员一起帮忙,不过,任凭大家如何使劲,倒扣着的这口大水缸就是纹丝不动。
“奇了怪了,这口大水缸难道生了根,怎么会翻转不过来呢?”无奈中,大家只得效仿司马光缸砸,一村民用锄头将大水缸敲破后,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居然是一大缸竹鞭和竹笋。而后大家终于弄清了大水缸无法翻转的原因,水缸的腰部直径大于缸口的直径,倒扣的水缸内挤满了竹鞭和食用笋后,相当于给缸“生了根”。
据了解,这口大水缸是农户胡月红多年前搁置在小竹林内的,当时考虑到预防登革热,所以就把水缸倒扣了过来,没曾想,时隔多年,这口水缸竟神奇地长出了这么多可食用竹笋。
“破缸后看见内有两根较粗的竹鞭和18株鲜嫩的食用笋,于是几个村民便拿去享用了。”胡本有说。
对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种苗管理站站长陈小宝解释道:“正常条件下,竹笋是长在泥底下的,它在没有破土之前,都是很鲜嫩的,出土后,笋壳就会变色。许多种植食用笋的农户,往往在越冬前,会在竹林中盖上谷壳、稻草等,这样既保温有利于竹笋提早生长,又能够使其鲜嫩可口。而倒扣的大水缸,相当于给竹笋提供了一个小温室,竹鞭长到水缸下面后,就在“温室”内繁衍,从而长出了新鲜的嫩笋,这与给竹林盖上谷壳、稻草保温促笋生长,是同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