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城市书房,用更舒服的姿态阅读

发布时间: 2019-04-29 09:50:03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金淑娴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设立“世界读书日”,旨在以倡导全民养成热爱阅读习惯,使书籍成为生活必需品为最终目标。为了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一般来说需要读者和机构共同发力——一边不断提升读者的阅读粘性,一边由机构出手加快构筑15分钟阅读圈。两者同时发力,让阅读这件事成为一项参与度高,影响力广的全民运动。其间,更多“城市书房”应运而生。

  以义乌为例,去年,20家分布在义乌各地的城市书房同时启幕,为“阅读点亮义乌”注入了强有力的硬件资源,成为义乌市民喜闻乐见的大事件之一。借着“世界读书日”的契机,记者走访了包括江滨悦廊、义乌新华店、一峰书院、春晓书苑在内的多个阅读空间,探寻这座城市全新的文化密码。

  江滨悦廊:“阅读+文创”的城市新空间

  “江滨悦廊开业一年,我透过书吧的落地玻璃看过了义乌江畔的一年四季。”昨天,记者在江滨悦廊悦读吧见到义乌市民小陈时,他正捧着《唐朝那些事儿》“啃”得津津有味。

  “江滨悦廊”所处的位置很好,背后是商贾云集的义乌篁园服装市场,正面对着义乌江,视野宽阔,自然风景俱佳。这是小陈坚持在这里阅读的原因之一。

  来一场在义乌江畔的阅读

  江滨悦廊就在义乌江畔,安静的位置、雅致的装修吸引了不少像小陈一样的年轻读者,挑选一本喜欢的图书,坐在窗边细细品读,看累了抬头小歇一会,看一看那一江碧水。这样的城市书房,让更多像小陈一样的义乌人爱上了阅读。

  “他们几个在备考,每天都在这里看书、学习。”顺着小陈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几名对面而坐的读者,他们埋头看书,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全然不知我们正在小声讨论着。“他们每天一大早就来,有时候看到晚上才离开。我们经常碰面,互相都认识。”小陈说,他的“书友”还有很多。

  记者了解到,为方便市民到江滨悦廊读书、学习,这里的营业时间一般从早上9:30一直持续到晚上9:30,整整开放12个小时。“但仍旧有很多市民,来得比我们工作人员都要早。”江滨悦廊管理人之一的陈笑笑介绍说,“有些市民,早上8:30就在附近等候了。”陈笑笑笼统地数了数,营业一年多来,被市民“盼着”开门的日子不下几十天。

  可是一到霓虹初上,书吧临近关门,却又被读者们“赖着”要晚些关门。“一般来说,晚上的读者比白天多,周末的读者比工作日多,一到节假日人气就更旺了。他们常常沉浸书海里,乐不思蜀。”陈笑笑说。

  打造一张“义乌文化”新名片

  读者们早来晚归,让这个同时能容纳百人阅读的悦读吧常常爆满。悦读吧满了,他们就到江滨悦廊里的文创空间去逛逛,也能收获一整天的好心情。

  江滨悦廊负责人李丹说,江滨悦廊致力于构建多元可持续的“阅读+文创”生活体验空间,打造义乌文化平台示范点。这里不仅是阅读场所,还是一个文化平台,更是一种未来的生活形态。

  目前,江滨悦廊沿义乌江畔设立了三处服务点,文化园面积3000平方米、江滨公园面积260平方米、福田公园面积240平方米,打造集公共阅读、文创体验、活动交流、体闲生活为一体的城市阅读文创空间,囊括悦读吧、读书会、书店、木作/陶艺/美术/扎染/皮具等手工体验和饰品DIY、文创商店、文创设计工作室、艺术空间、茶书房—义乌伴手礼、禅意空间、咖啡奶茶、西点、有机生活馆等项目内容。以书为媒,从阅读出发,营建美好生活的体验、创意、分享空间,打造城市公益文化,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江滨悦廊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是生活在义乌的所有人,对更优质文化生活的向往。”李丹说,悦读吧是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平台,是全公益的,对读者免费开放。为配合悦读吧的公共服务功能,江滨悦廊的“阅读+”发展模式就成了商业化探索的补充。

  在阅读空间内增加创新创意的配套服务,文化惠民,服务利民。良好实用的服务功能、富有特色的公益活动和符合市民需求的各类文化课堂,使之变成了一个文化“磁场”,让更多市民在繁忙之余,在书香萦绕中品味现代化休闲生活,不仅能有效加快“书香商城”建设,也能通过商业探索寻找为公益平台不断输血的有效路径。

  “江滨悦廊的建设和发展,对增强城市文化内涵和提升文化品位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江滨悦廊致力于良好文化氛围的构建,可以更好地带动及影响周边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及城市凝聚力。”李丹说,“让时间给江滨悦廊赋能,希望若干年之后,能打造出一张全新的‘义乌名片’,向更多城市输出‘义乌模式’。”

  新华书店:升级归来仍是“少年”

  严格来说,新华书店本并不属于“城市书房”的序列,但在新华书店义乌新马路店工作了近20年的沈庆荣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新华书店可能是最早的“城市书房”。而且,它现在的状态,更时尚更新潮,提供给读者的阅读空间也更大,是更贴近读者的“城市书房”。

  老店新开,新华书店“变了”

  去年1月25日,新华书店新马路店老店新开,公司花了500多万元对老店进行新装,把传统的新华书店升级出了综合体的感觉。

  这样的大手笔突破、转型,是早年沈庆荣不敢想象的。“以前的新华书店主营政治、文教等书籍,教辅书的陈列占到了全店的40%~50%。一楼社科,二楼少儿,三楼文教,以前的新华书店就是这样。”沈庆荣说,时代变了,新华书店不变,来新华书店买书的人自然就少了。

  “少”这个字是悬在更多新华书店员工心头的一个心病,读者少,消费者少,对于书店来说是致命的事。变则通,那该怎么变,成了卡在新华书店前进路上的另一个坎儿。

  “考虑到书店的转型,我们去了诚品书店等网红书店学习,去浙江新华书店集团学习,摸索着找到适合义乌城市需求的模式,并着手重新装修。”沈庆荣带着记者转了一圈,“重装后的新华书店在装修、陈列、业态等方便都有了现代感。一楼陈列的是国学精品书籍,主要体现新华书店的展示功能。二楼有漫咖吧,引进了新业态,满足读者在咖啡饮料、小甜品等方面的需求,还引进了品牌文化用品和数码产品。三楼主要是文化教育和少儿书籍,还有休闲阅读区和亲子互动区,为读者提供桌椅,供市民看书。”

  环境好了,来新华书店看书、买书的人更多了,一到假期,新华书店里往往一位难求。

  看书借书,新华书店“活了”

  在沈庆荣看来,新华书店就是“城市书房”。以前是,现在也是。

  这样的认知源于新华书店始终不变的社会责任。基于这样的社会责任,最近,义乌市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携手,做了一件“市民看书,市图买单”的大事儿。

  “读者在新华书店看中的书,只要符合义乌市图书馆给出的要求,就能从新华书店直接借走,并在义乌市图书馆的任何一个网点归还,这本书,则由市图来买单。”沈庆荣说,这样一来,新华书店“城市书房”的名号算是彻底坐实了。

  新华书店能看书,还能借书,在各种新模式下,新华书店更“新”了,也更“活”了。

  对于“活”,新华书店的员工们还有更多感触。“20年前,进销账目是拨着算盘珠子计算的,再一一手抄登记到台账上。如今,我们的后台是电脑系统,读者买书也可以到机器上自助购物,通过手机在线买单。每周六下午,新华书店的亲子互动区还会请来知名作家做活动,彻底盘活了这片读者互动的空间。

  一峰书院:秉承有教无类的“教育型”书吧

  坐落在义乌江东街道塔下洲社区的一峰书院有些特别,这是一家由政府建设,院校代为管理的书院。一圈了解下来,记者发现一峰书院的气质里有着浓浓的学院气息,尤其是秉承着“有教无类”理念的管理模式,让书院显得更加平等宽和。

  网红“一峰”是大家的“一峰”

  一峰书院不大,200平方米不到的空间,藏了6000多册图书。这个书院,一度成为义乌人眼里的“网红书院”,刷爆了市民朋友圈。

  书院正中心区域设计了一路向上的阶梯造型,读者可以拾阶而上,找个舒适的位子坐下来,甚至躺着看书。坐满人的时候,这道阶梯就成了众人眼里的风景。

  愿望总是特别美好,现实却难免骨感。去年营业至今,“一峰书院”的下沉之路并不平坦。“老大爷穿着裤衩光着膀子就进来了,我们劝他注意衣着,他却觉得我们在歧视老人。”孙杰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也是这支书院代管团队的一员,他讲述了书院和群众之间不断变化的微妙关系。

  一年前,书院里不仅往来衣着不整的社区老人,还有部分熊孩子时不时在这里大声喧哗吵闹,扰得正经看书、学习的读者怨声载道。“不赶走他们,我们就再也不来了。”孙杰对读者抛下的这句话,苦恼了良久。

  “一峰是大家的一峰。”孙杰拿出了教师的耐心,沉下身子和学生们探讨与社区居民的“相处之道”,从确立制度到善意引导,从丰富书籍到丰富活动,久而久之,以塔下洲社区为服务核心的一峰书院不仅网红名声在外,读书氛围的名声也随之鹊起。

  据了解,一峰书院一年的运营经费是20万元左右,但考虑到社区居民的诉求,这支运营团队贴人贴力甚至贴经费,努力维系着来之不易的良性互动。“比如,去年我们做了‘读书锦鲤’抽签活动,一口气送出了365本书。”孙杰说。

  是“城市书房”也是社区互动空间

  “社区居民的素质是会提升和改变的。”这是孙杰和团队成员们的坚持。一年之后,他们也亲眼见证了这样的变化,所以更加坚信要做一个“有教无类”教育型的阅读空间。

  “一峰书院是社区居民阅读、学习的空间。周末,社区居民把孩子送来这里做家庭作业,我们的志愿者偶尔会帮助辅导作业。”孙杰所说的志愿者都是来自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一般来说2个志愿者为一组,周末一般会增加到3个人。这些自愿者原定的工作内容是定期整理书籍,维护书院的卫生和秩序,然而随着平台功能的不断拓展,学习辅导、互动活动,都成了志愿服务的一部分内容。

  政府和高校合作运营“城市书房”的优势也在这支团队的服务过程中不断凸显出来。例如,高校的图书和义乌市图书馆的图书正在尝试互动流通,以此来提升“一峰书院”的图书质量。同时,学校的教育资源可以引流过来,学院的咖啡、茶艺、插花等课程都可以通过文化志愿者流动到一峰书院,成为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增加互动的资源和力量。

  据统计,一峰书院运营以来,每月服务约1500人次,每月借还书约800册。去年,这支运营团队在一峰书院举办了大大小小32场活动,其中,传统文化传承活动5场,“一带一路”交流活动3场,读书主题活动4场……

  春晓书苑:一个家门口的阅读空间

  春晓书苑藏在义乌江东街道临江社区,说“藏”其实并不确切,因为附近的居民几乎都知道这个书苑所处的位置,并把这里当作家门口的阅读空间,得空就进来看看书,便利得很。

  主打小而精,辐射一万多住户

  春晓书苑的面积不大,只有102平方米,好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功能区块明晰。书苑藏书5000册,配备有高清投影仪,电动投影幕布,音响等设备。内部空间按照书籍陈列分成儿童区和成人区,巧妙地将不同人群进行分割,减少相互间的干扰。

  阅读桌椅有的靠着落地窗,有的安置在书架周围,更有甚者在地上铺了一块地毯就作为儿童阅读的坐、卧空间。前天上午,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章子墨正端端正正地坐在毯子上读绘本。“是谁送你来的?”听到记者发问,章子墨仰起头说:“我妈,她送我到这里就回家了。”

  随着春晓书苑的落地,像章子墨一样被住户临时“寄存”在书苑的孩子越来越多。据统计,临江社区共有一万多户住户,每到周末,几十个孩子一起在书苑看书的情况十分常见。当然,至关重要的是,春晓书苑还给周边居民提供了气氛和谐的阅读空间。

  “书苑所有位置坐满可以容纳50人左右,但这里经常会超负荷运转。”书苑委托给临江社区的物业管理,管理方告诉记者,即便满员甚至超员,书苑里的氛围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有大人带着孩子来,孩子静不下来看书,大人会主动带着孩子离开。进到书苑的人很少交谈,绝不会吃东西,环境比较整洁、安静。”管理方表示。

  社区居民的素质还体现在许多细节上。据了解,临江社区春晓书苑开业至今,居民和管理方之间从未红过脸,也未因为孩子托管、读书环境不佳等问题有过任何协调沟通,好像一切本来就该如此,书苑如同一滴水,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居民生活中。

  根植居民区,做强社区服务

  环境好了,来春晓书苑看书、学习的人就更多了。正在读高一的杨子涵每周只有半天左右的自由活动时间,而她基本都会准时出现在春晓书苑。

  “离家近,环境好。”杨子涵用六个字概括了社区书苑的好处,并补充强调,“因为离家近,我不用再搭公交车去图书馆了;因为环境好,我不用再去图书馆抢座了。一般早点来,这里都能有位子。”来得次数多了,杨子涵还知道了许多春晓书苑的“秘密”。

  “元宵节有猜灯谜比赛,端午节有包粽子比赛,这里的活动很多。”杨子涵说,临江社区还有一个读书会活动,一般周一一次,也会安排在春晓书苑举行。“有时间的话,来凑个热闹,学习一下新知识倒是不错的。”杨子涵不仅自己是书苑活动的常客,还时常举家前往,在书苑“刷题”,在书苑“阅读”,在书苑参与更多互动活动。

  为了满足章子墨、杨子涵等读者的更多需求,春晓书苑还会留意读者的借阅情况,及时向义乌市图书馆反馈,力求在图书轮换时争取到更多优质的图书资源。“扎根社区,做好社区服务,这和我们物业的理念一致。”管理方告诉记者,“主动服务的意识也许是物业代管书苑的好处之一。”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