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1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何欣)昨天(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护士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据了解,义乌目前注册护士人数已达5344名,为医疗服务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日前,记者深入多家医院采访了几位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优秀护士,倾听了她们在平凡工作中发生的不平凡故事,感受到了这个群体散发出的温情。
重症监护室的“小太阳”
何湘俊在ICU忙工作。
何湘俊是市中医医院的血透室护士长,2009年到ICU工作后,爱岗敬业、任劳任怨。2016年,何湘俊被评为义乌市第一届“最美天使”。2017年,她成为血透室护士长,带领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努力,使新开通的血透室业务正常化。
刚到ICU工作时,何湘俊常常被重症监护室里的压抑气氛所感染,病人时不时发出的哀嚎也让她很揪心。但她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全身心投入繁忙的工作中。为了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何湘俊用爱人之心做事,满腔热情地做好本职工作。
虽然护士的工作很辛苦,但在日常点滴中,何湘俊常常被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所打动,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体谅病人的心情。在她负责的病人中,有一位姓李的孤寡老人,由亲戚送入院后独自一人在病房。一次午饭时间,老人正在输液,看着同病房的病友吃着儿女送来的可口饭菜,默默地留下了泪水。作为老人的责任护士,何湘俊看到了这一幕,趁着午休时间到食堂为老人点了一碗面条。何湘俊把这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端到老人面前时,老人拉着她的手,感动地说不出话。
病人时常被何湘俊积极温暖的态度所打动,同事也戏称她为科室里的“小太阳”。何湘俊说:“病人的信任,就是对我的肯定,这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精神科的“最美天使”
刘晓丹在为病人量血压。
刘晓丹,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护士,已在精神科护理岗位上奋斗了13年。精神科护士的工作虽平凡却不简单,因为她们面对的都是特殊患者,从细致的生活护理到复杂的心理护理,都需要医护人员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刘晓丹凭着自己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多次获得本院先进工作者及服务之星的称号,被评为义乌市第二届“最美天使”。
在刘晓丹服务的病人中,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寡言少语,有的脑子糊涂,还有的缺乏主动性。她不仅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每天协助病人洗澡、刮胡子、换衣服、剪指甲、洗脚、喂饭,还要观察病情变化,保证病人安全,防止隐患发生。
有时候,患狂躁症的病人会突然挥舞着凳子要砸护士;给病人喂饭时,男患者会突然抬腿对着护士的胸口猛踹一脚;有的女病人会冲上前猛拽护士的头发不松手……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刘晓丹凭着多年的护理经验,沉着应对,以静制动,采取安抚教育的方法,制止了一次又一次突发事件。
病房内还有很多病人是“三无”人员,他们是由民警协助送入病房的,进病房时经常是全身脏乱、蓬头垢面,散发着刺鼻的臭味。刘晓丹通过交流稳定病人情绪,取得信任,然后带他们去浴室清洗、更换衣服、理发、剪指甲,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刘晓丹说:“精神病人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关爱,更需要我们用贴心话和微笑抚慰他们躁动不安的心灵。”
基层卫生院的“女战士”
陈湘娟在观察病人静脉并准备输液。
陈湘娟在后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工作,在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中,她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进修抢救技术,在抢救危重病人的时候独当一面。2011年8月,陈湘娟被任命为门诊注射室的护士长,角色一下子从“战斗员”转变为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为了提高注射室整体服务水平,她利用科室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契机,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里树立良好的榜样。在陈湘娟的带领下,2012年注射室顺利通过了市里“青年文明号”的评审,她本人也获得金华市卫生健康系统2018年度“十佳护士”称号。
有一年春节,一位老伯在市级医院就医后带了几天的输液液体回家,但老伯瘫痪在床,到医院输液十分困难,而当时后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没有开展上门护理服务,这让家属十分为难。大年初一,老伯的家属硬着头皮找到陈湘娟,说出了其中的困难。此后一连3天,陈湘娟每天都上门给老伯输液。当地村民也因此对她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走在街上,常常会有村民认出她,跟她打招呼。
作为一名基层卫生院的护士,陈湘娟明白,病人的医后护理深刻影响着康复效果。有一次,一位卧床的老奶奶拔除导尿管后由家属带回家,陈湘娟放心不下她的后续康复,就与老奶奶的孙子互留了电话号码。得知老奶奶回到家中4个小时还未正常排尿,陈湘娟下班后又带上物品上门查看情况。面对陈湘娟负责的工作态度,老人的孙子连声道谢:“陈护士你真好。”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而对于陈湘娟来说,病人说“你真好”这三个字,就是对她工作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