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义乌绣湖中学初三学生苏焜收到北大发放的一份“专家考察推荐意见”,相当于多了两条考北大“捷径”的消息引起广大网友热议(详见5月25日新报02版),纷纷点赞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同时也对信息学产生了兴趣。
上周日,苏焜回到小学时的母校义乌市群星外国语学校看望老师。群星学校信息中心的姜峰老师对他印象挺深,认为他是“天才+奋斗”型学生。
2009年,群星学校组建了第一个信奥兴趣小组。2013年,当时小学三年级的苏焜因出色的数学成绩被推荐给姜峰,正式成为信奥小组的成员。
“一开始学,他就特别认真。”姜老师回忆道,“每次讲完题后,他都会思考不同的解法。在课间,他也常会拿着编程书来问问题。在课堂上如果遇到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他还会主动要求分享自己的编程思路、做题技巧。”姜峰说,当时学的是pascal程序,苏焜自己买了C++,有不懂就问老师。去参加信奥小学组竞赛,四年级就获得金华市二等奖,五、六年级拿了一等奖。六年级时,他还参加scratch创客编程,拿到了全国一等奖。
姜峰认为,学编程很枯燥,支撑孩子学下去的动力是兴趣。拿苏焜来说,他曾自己编写了一个游戏程序,非要姜老师一起“试玩”,“说明他钻进去了。”姜峰说,要想在信息学奥赛上出成绩,除了兴趣,还要坚持。坚持下去的最大困难是要能耐得住寂寞,整天对着代码编写程序,能从编写程序中找到成就感。
姜峰建议,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在信息学奥赛方面的兴趣,可先让孩子通过学奥数锻炼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