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江晚报报道,近期热浪滚滚,但在上海外滩却看到不少反季节拍摄宣传照片的童模,他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或毛衣,在三伏天的室外进行拍摄,而在我省的杭州、湖州等地也有这种情况。童模三伏天穿羽绒服拍照的场景,引发了争议。
从争议的内容看,对此持批评态度的比较多。因为此时上海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个时间段一般气温在35度以上,体感温度更加高。本来夏天在室外就觉得晕乎乎的,更不用说穿着羽绒服,何况是抵抗力更加弱的小孩了,要是中暑或者得了热射病,得不偿失。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这种行为轻的叫做疏忽照顾,严重的叫做非法使用童工和虐童,要坐好几年牢的。还有,怎么区分是锻炼孩子还是把孩子当摇钱树?锻炼的方式有很多种,三伏天穿羽绒服这种锻炼方式妥当吗?因此很多人留言说,这些童模的家长为了钱连亲情都没有了,配做家长吗?
当然也有一些人持不一样看法,认为如果孩子愿意,适当锻炼一下也挺好的。有的国家小孩冬天穿短裤上学,为的就是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不也是军训穿着长衣长裤暴晒,一站还站一天呢。还有工地干活的工人边忍着热边劳动,外卖小哥楼上楼下跑,当童模体验一下生活艰辛也没啥不好的。何况羽绒服里面内衣有冰凉垫,反倒旁边跑来跑去的孩子父母比孩子更苦。说一千道一万只要孩子高兴、家长愿意,不影响身体健康就好。适度即可,不必大惊小怪上纲上线……
的确万事都有对和错,度是最重要的。对于这种磨练,家长心里要有个度。问题是,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度,如何界定这个度?还有童模毕竟是小孩子,他们可能也不怎么懂什么是锻炼,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今年4月,一段童模妞妞拍照过程中被一成年女子用脚踹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由此童模群体权益保护问题迅速引发社会关注。
所以这个“度”,最好是由第三方来定。比如可以出个法律条文。妞妞事件之后,杭州市滨江区检察院针对上述事件发布《关于规范童模活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见》,《意见》明确规定,在童模活动中,不得利用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不得连续使用童模超过一周或累计超过一个月,导致童模辍学或变相辍学;不得连续活动超过4小时;不得让儿童穿戴不符合年龄、有违公序良俗的服饰,或引导儿童做不符合年龄、有违公序良俗的动作、行为;不得以殴打、谩骂等虐待方式对未成年人实施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这就对如何操作童模定了一个“度”。
还有,可以由行业定个“度”,就是行业规定。毕竟法律有时不能涵盖一切,或者会滞后于事态发展。比如,杭州滨江区的《意见》就没有预料到童模三伏穿羽绒服拍照的这种情况。很多情况,还是由行业出面定个规矩比较好。如杭州童模事件发生后,就有上百家淘宝童装店主联名呼吁规范童模拍摄行业,推动童模保护。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儿童模特成为新兴产业,同时也暴露出儿童权益保护相关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给童模定个规矩不是“私事”,更不是为了挡一些家长的“财路”,而是提升整个社会未成年人保护水平不容忽视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