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展现千年历史 述说当今文化 鸿篇巨制打造《义乌丛书》

发布时间: 2019-08-20 09:39:16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施章岳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浙江省社会科学系统的儒学研究者程继红先生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浙赣铁路上,我坐得最多的一趟火车便是南昌到杭州那趟。深夜上车,到义乌时间刚好天亮。同行的人,认识与不认识的,大家目标一致,便是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批货。那时的义乌批发市场,还是大棚,大棚底下一排一排的水泥墩,放眼望去,海浪般起伏的小商品,好像全是你的。那土豪气概,至今入梦。当时谁曾想到,义乌除了浩瀚的商品,还有绵长的儒学……30多年来,我好像一直坐在开往义乌的列车上,近些年发表与宣读的20多篇论文,都是从义乌儒学那儿进的货。我常想,生活里倘有朋友,有儒学,有书读,就像小时候坐在冬天的阳光里捉虱子。这大概便可赶上颜回之乐了吧。”

  有这种颜回之乐的并非仅这位学者。浙江大学的范昀与陈圣荣先生在近距离观察义乌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并进行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后,也发出这样的感叹:如今,谈起义乌,人们自然首先想到的是那句“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似乎除了商业之外,别无其他。不过,当我们跳脱当代的视野,走近义乌两千多年的历史时,关于义乌的“文化沙漠”论就会不攻自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婺州地区的义乌一直是华夏的文化重镇,不仅学术昌盛,而且名家辈出,一代一代的义乌名士为中华文化的承继与发展创新贡献甚巨。

  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中,走进当下义乌,展现的是一片宽广的文化视野:21世纪初,义乌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小县跃升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国际商贸城市。蜕变之中有偶然更有必然。追根溯源,义乌市领导与义乌文化人从义乌经济发展中,开展文化探源,他们以独到的眼光和高瞻远瞩,将义乌传统人文学术精髓与时代要求融合在一起,将义乌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置于同等高度,实施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编纂《义乌丛书》,挖掘义乌历史文化底蕴,在义乌人文精神中寻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

  由此,《义乌丛书》总体编纂方案由义乌市委、市政府下文印发全市组织实施。一个以义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主任,以国内顶尖的古籍研究领军人物领衔的专家团队,以义乌土生土长的地方志工作者为骨干的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便以义乌文化发展史上不多见的豪华阵容出现在义乌这片土地上,十年如一日倾心书写一部浸润着乡韵的大书。如今,这部收录自南朝梁、宋至民国近1500年间义乌知名人士及有关义乌的著作与新创作的义乌区域文化著作,近140部的鸿篇巨制,堪称义乌版《四库全书》的《义乌丛书》,已陆续“出世”。在当今号称“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国际商贸城市中,隐藏在小商品背后的义乌历史文化,已经走出深闺,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让那些穿梭在五彩缤纷小商品中的义乌市民、商人、百姓乃至来义乌经商的各种肤色的海外来客,也赶上了颜回之乐。

  对于这项集先贤后人精品,续乌伤大地文脉,记述地方文献乡愁的文化工程,早在2011年,在一次“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地方志事业最高机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专家曾做了这样的点评:“义乌市是全国地方志系统中制定《义乌丛书》编纂整理规划并与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合作立项,全面启动此项工作的县级市。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方面具有典型意义,也是一面旗帜。”

  掸却历史风尘,让深藏在故纸堆里的文字走出去

  义乌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县,2200多年来,这里耕读传家,教化成风,名家辈出,著述甚丰。不少贤达之士在义乌,甚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都曾经有过光辉的一页。据初步统计,义乌馆藏古籍近5万册,其数量超过金华各县市总和,为省内县市级之首、全国县市级前茅。其中不少还被录入《两浙著述考》《四库全书》。但多年来,这些珍贵的古籍并未对外开放,平民百姓对先贤的著作也知之甚少。这些幸存的地方文献连同它们所承载的文明记忆未能很好地唤醒人们对此乡此土的情感。

  义乌古代地方文献记录的大都是中国古代官场从政的义乌籍官员、义乌士人。虽然它们形象各不相同,但他们在一定职位上的言论、著作、政绩以及他们利用其职权地位乃至豁出生命所进行的斗争,对当时朝政及后世均有一定影响,不仅闪耀着人类文明的思想光辉,而且也是义乌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仍可供今天学习借鉴。为方便今人阅读,丛书编纂委专家对他们留存的著述进行认真遴选。专家所选书目共四类:

  一为国内公认度高、影响大,在义乌历史上对义乌及中国文化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名人大家之著作。如远在1500年前弘扬佛法的一代宗师傅翕,作为中国最早的弥勒化身、中国第一居士、中国三教合一思想象征,其在中国佛教史、中国文化史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其慈悲为本的言行、三教融合的思想,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本质上的契合;再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中国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其7岁时所作“咏鹅”诗,成为儿歌的经典和智慧的象征,传诵全球。他的诗作植入自身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及对历史的忧思情怀,扭转了隋唐以来诗体的颓废之风,开创了盛唐诗歌的风气之先,其《讨武氏檄文》,更以巨大的整治热情和强烈的思想感情,名震华夏,为后人敬仰;如两宋之际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宗泽,其著名的“乞回銮二十四疏”,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千古流芳;如“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创立滋阴学说,创导辨证施治新风,为后世留下宝贵财富;如元朝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儒林四杰”之一的黄溍,其“清白高洁如冰壶尺玉,纤尘不污”的清明廉洁,博学多才,人称“一代儒宗,百世师表”的斐然名声,为后世留下了做人为官的楷模……此类名人大家的著作,今已完成影印出版南朝·梁傅翕撰的《傅大士集》,唐骆宾王撰的《骆宾王文集》,宋宗泽撰的《宗忠简文钞》、徐侨撰的《毅斋诗集别录》、喻良能撰的《香山集》,元朱震亨撰的《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元黄溍撰的《金华黄先生文集》《日损斋笔记》,明王祎撰的《王忠文公集》《青岩丛录》,吴之器撰的《婺书》,清朱一新撰的《拙庵丛稿》,陈熙晋的《临海集笺注》《春秋规过考信》等著述29种89册。

  二为科举时代的进士、官至朝廷大臣或府、县长官等社会精英的著作。如明朝的傅岩,任歙县知县,因惩治盗贼,打击不法势力,被朝廷推举为循良官吏;明朝的王祎,任职朝廷,总裁《元史》,授学太子,出使招降元朝残部,其学识、胆识、气节为国人所推崇;清朝的朱一新,朝中贤臣,为国计民生、民族存亡大事,直言极谏,人称“真御史”;清朝的楼杏春,任江西新城、万安、建县、石城等诸县知县,将义乌的农用水车制作技术传授到江西,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清朝的黄卿夔,任四川三台、彰明知县,率百姓修水利,教百姓养蚕术,等等。他们的政绩、奏章、谏言,及授经学、传技艺的诗文著作,传之当今,成为经验之谈。

  三为在社会和自然科学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专业人士的著作。如南朝·宋时乌伤人无疑,撰写怪异奇闻故事,名《齐谐记》。故事谴责恶人无法无天,官府如狼似虎的思想,影射乱世,系当时志怪小说的名篇;明朝吴之器,辞职归田,潜心学问,与婺州名士创建八咏楼社,聚会吟咏,著述甚丰,写成《婺书》《婺书别录》等十余种,为金华名人传记;明末清初著名女诗人、刺绣工艺家倪仁吉,因其才情、品德,居明清时名媛之列,其被誉为“神品”的发绣和诗音清绝的《凝香阁诗稿》,香远益清,至今让人敬仰;清朝楼俨,以词学出名,在朝廷专事修书仪事,留下多部词学专著,推进了中国古代词学理论与创作的发展;清朝陈熙晋,公余精研古籍,精于考古,一生著作等身,留下考证古代史实、孝经礼仪,记述帝王世纪、贵州风土人情等著作百余卷。他们的著作可供当今学习借鉴。

  四为明朝万历、崇祯,清朝康熙、雍正、嘉庆年间义乌知县纂修的《义乌县志》,及民国年间散落各地的《民国·义乌县志稿》。

  据此窥见,新编《义乌丛书》搜罗广泛,内容丰富,堪称义乌古代著作之大成,义乌社会地情之宝典,为了解义乌过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

  进行当代表达,让流传千古的优秀作品活起来

  全面系统整理古代典籍,让这些历经沧桑而幸存下来的作品走出去,并非是义乌丛书编纂者的最终目的。而让思想解放一些,把古代典籍中义乌人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当代表达和弘扬,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让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义乌经济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这才是义乌丛书的要旨所在。据此,至今从义乌古代著述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进行新创作的著述有75部,约4000万字。

  有从义乌人勇猛刚毅、纪律严明的兵文化方面进行当代表达

  义乌有孝义文化、名士文化、义乌兵文化、拨浪鼓文化等几张金名片。其中义乌兵文化是义乌历史上最为光灿夺目的一张。无论是三国东吴名将骆统、两宋时文武双全的宗泽、明朝兵部尚书吴百朋等,关于他们的著作、传记,均有其奇兵良将的记述,无论是古代义乌县志中义乌兵为明朝军队“兵样”、明朝知名文人徐渭留下的“帐下公推擒虎将,江南只数义乌兵”的诗篇,乃至域外也有朝鲜君臣百姓称义乌兵为“天将”并立碑纪念的赞颂。但古籍中对义乌兵的记载毕竟有限,正史中也仅片言只语,义乌丛书编撰者依据历史线索,从更宽广的文化视野,对义乌兵文化进行具体研究。他们从明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调任浙江宁波、台州、绍兴三府参将,到义乌招募4000义乌兵组建“戚家军”开始,即追随这支以义乌兵为主体的戚家军脚步,先后十余次前往东南沿海抗倭古战场、北方边关重镇蓟州一带绵延长城,乃至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合作,去韩国考察,查阅朝鲜皇家档案所记载的明朝东征义乌兵将士的史料,把距今近500年的明朝义乌兵将士群像进行重塑,创作了《千古长城义乌兵》《长城有约》《义乌兵故事》《长城脚下义乌兵古村落》《域外长城———万历援朝抗倭义乌兵考实》等《义乌丛书》义乌兵系列,对以数万之众、集体卫国戍边的义乌兵爱国精神,刚正勇为、骁勇善战的英勇气概,前赴后继、气壮山河的光灿业绩,进行了有史可据的真切实在的表述。让当年义乌兵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当今义乌人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

  有从说拉弹唱、诗情浪漫的戏曲文化方面进行当代表达

  清嘉庆《义乌县志》的《艺文》中有一篇《题记》,作者是明朝初年的朝廷大臣方孝孺,题赠的对象是他的同窗好友、博学多才、通晓音律的义乌学士刘养浩。正是古县志中的这条记述,让丛书编纂者在义乌人勇猛刚毅的性格之外,发现了其诗情浪漫的一面。原来这个刘养浩在朱元璋去除群雄、统一中国时,到军队考察将士打仗杀敌的事迹,并据此创作了文辞优美、音节铿锵、高亢激昂的以打击器伴唱的《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用以尊崇军队、颂扬国家统一。此刻朝中大臣方孝孺以他的地位和思想家的敏锐,把高亢激昂的铙歌奉为明王朝的军乐。久而久之这种腔调由军队流入民间,并引起戏曲家的关注。因这支乐曲的创制者为义乌人,一个以义乌腔命名的高腔曲调由此形成,又让义乌与兼演高腔、昆腔等声腔为主的地方戏婺剧结下了难解的情缘。以致明清以来,义乌创建的以打击器乐为主的高腔坐唱帮和婺剧高腔演绎班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义乌婺剧团达220余个,坐唱帮则遍布全县农村。逢年过节,几乎村村锣鼓响,处处戏文唱。为婺剧的发展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弥补封建统治者对戏曲的不重视及对艺人的歧视,导致让见之于古文献记载的诸如刘养浩之类史料寥若晨星的缺陷,丛书编纂者踏上为刘养浩续命、为婺剧文化续脉之路。他们累计搜罗散落民间的婺剧手抄剧本、婺剧折子戏剧目400余个,婺剧传统曲牌、过门、锣鼓经等乐曲100余首,婺剧脸谱200余张,结集编纂出版《义乌婺剧剧作选》《婺剧乐曲选》《婺剧脸谱故事》一套12辑婺剧文化系列,被称为传承婺剧文化之大手笔。

  有从义乌人“俗勤耕织”“士质民勤”的勤耕文化方面进行当代表达

  义乌县志及古代文献中均有义乌人“俗勤耕织”的记载及“士质民勤”的评说。但是封建时代,志书等古籍多为官方所修,几千年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定势,凡官方活动、政府行为、封建的伦理道德乃至恩泽、官职、循吏、仕林、乡贤、志节等等,均为天子歌功颂德,为官僚、士绅树碑立传,而对社会下层、庶民百姓鲜有记载。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人。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既要做到古今相衔接,更要注重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历史创造者著书立传。由此,为义乌劳动人民的勤耕、诚信品质进行当代表达的系列新作相继编纂出版。如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时空范围记述义乌人在商贸方面艰辛付出的《奇迹的背后———义乌商贸文化的历史透视和现实解读》;如记述义乌经济发展史上,曾经作为经济支柱的红糖、火腿、南枣,其生产过程中义乌劳动人民为此付出聪明才智的《义乌三宝》;如描绘自明、清以来肩挑货郎担,在荒村野地,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遍千辛万苦,依然不放弃希望和梦想,成为当今中国商族中最为优秀、最具代表性的团体之一《义乌商帮》等等。在《义乌丛书》70余部新编著作中,表达义乌人民勤耕特质的著作,成了一个重要内容。

  有用口述、图说、英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当代表达,让表达全面、生动、立体

  鉴于古时义乌人著作及其他典籍在刻工、纸张、印刷上的条件限制,义乌古代著述除品类即经史子集各个品种齐全外,其余并无什么独到之处。而当今新编义乌丛书,运用各种形式可以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收藏库房里的文物,深埋在亲历者心中的记忆,立起来,鲜活起来。据此,紧随义乌古籍中仅有记载的明朝义乌赤岸冯允奇(远赴中东———波斯湾地区经商第一人)身后,见证改革开放后数以千计义乌人漂洋过海,勇闯异国经商创业的《义乌侨商海外创业口述》;步古代《义乌县志》中义乌人“徒为他业,如肩挑买卖不等。每当冬春之交,来者熙熙,往者攘攘,不啻数千人”,“乌人世经商他处,远至京师,著籍不啻千家”之罕见记载之后,记述义乌人敲糖换鸡毛、经营小商品不畏艰辛与苦难成就事业的《义乌敲糖帮———口述访谈》;而《义乌细菌战受害者口述史》《义乌抗战老兵口述》等义乌丛书的系列口述著作,也让读者倍感亲切真实。另外,诸如英文版的《义乌墨韵》,图片为主,图说作品《图说义乌———那些渐行渐远的故事》《图说义乌———走进长城脚下义乌兵后裔古村落》《世界义乌》等,让来义乌经商、做客的国外来宾也能知晓义乌久远的昨天。

  今天,义乌文化人不忘初心,不负时代重托,在当今的大好形势下,沿着“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在给人类带来“更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智慧”的路子上继续前行。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