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楼小玲:一家三代扎根教坛育桃李

发布时间: 2019-09-11 08:42:29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楼小玲翻看父亲楼德修的老照片。

  中国义乌网9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今年69岁的楼小玲是一名退休教师,她的父亲楼德修、女儿陈亭也是教育战线上孕育桃李的园丁。走进这个三代教师之家,一幅关于薪火传承、三尺讲台育桃李的多彩画卷徐徐展开。

  执教40多年 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我父亲一生执教,兢兢业业,是我们这些后辈的好榜样。”回忆起父亲楼德修,楼小玲如是说。楼德修出生于1919年,从小学习成绩优异,17岁时从义乌中学毕业,随后到分水塘小学教书。22岁时,他考上了当时的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师范学校。毕业后,楼德修被分配在杭州教书,但受战争影响,他跟随学校从杭州撤离至丽水,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回义乌教书。

  回义乌后,楼德修先后在当时的稠城镇中心学校、廿三里乡中心小学、义乌市化工专业学校、义乌中学、后宅中学、福田中学等多所学校任教,1979年在当时的福田中学(现为宾王中学)退休。在楼小玲眼里,作为一名老师,父亲身上的好品质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我父亲对待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生。”楼小玲回忆道。1978年,改革开放后,楼德修班里有个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每天都挑着货郎担去鸡毛换糖,即使临近高考还在外奔忙。楼德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说服了学生的父母,让学生免费吃住在自己家,并亲自辅导他学习,最终,这个孩子考上了当时的金华汽车司机学校,而这样的情况,对楼德修来说只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在40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楼德修秉承着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帮助许多学生圆了升学梦,这在那个年代非常不容易。

  在女儿楼小玲眼中,父亲是个非常温和、做事专注的人。1958年的一个晚上,楼德修正在批改作业,妻子和三个女儿都睡着了。一旁的小火炉上正在烘烤一双湿透了的布鞋,过了好一会儿,布鞋的底部渐渐冒出了黑烟,但楼德修因为批改作业太专注,并未发觉,直到妻子和女儿醒来熄灭了炉火,他才反应过来。“父亲非常热爱教师这份职业,对待工作上的任何事都很认真,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好习惯。”楼小玲说。

  退休后,楼德修把晚年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都来不及做数学题、来不及读英语、来不及看书、来不及练书法。2016年,这位98岁的老教师安详地告别人世,而他辛勤付出的一生,也为女儿及学生们所铭记。

  身体力行育桃李 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

  从父亲楼德修的手中接过了薪火相传的教鞭,楼小玲深感责任重大。从站上三尺讲台那天起,楼小玲就在心里默默定下了一个目标: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把教学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

  楼小玲出生于1951年,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儿。从小受父亲楼德修的影响,她对教师这份职业非常向往。1975年,从浙江师范学院(专科班)毕业后,楼小玲先后在东河中学、稠城镇中(现为绣湖中学)教书。楼小玲记得,1985年她刚去稠城镇中教书时,带的是初二的班级,因为担心自己教不好,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付出终有收获,在初三的一次会考中,楼小玲所带的两个班级优秀率为全年级最高。

  在工作中,楼小玲坚持因材施教。当时有位学生因为很调皮,上课也不认真,家长都已对其放弃,但楼小玲不离不弃,经常找学生谈心,后来,这位学生心智逐渐成熟,在楼小玲的帮助下,复读一年后成功考上了大学。楼小玲对学生总有操不完的心,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1985年,有位女学生因为家长在外地工作,自己一个人住在出租房里,楼小玲知道后放心不下,每天去出租房看望该学生,还给她辅导作业。“女孩子一个人住不安全,我这个班主任当然要管。”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楼小玲“身兼两职”,如师如母。

  “我至今对1996年那一届学生心怀内疚和感激。”楼小玲清楚地记得,1996年5月21日早上,她丈夫身体不适,要去医院体检,但作为班主任,楼小玲必须去学校上课。因为放心不下丈夫,上午上完两节课后,楼小玲在大课间时赶去医院,却得知一个噩耗———丈夫得了癌症。虽然受到沉重的打击,楼小玲依然坚持回校上课,但这两节课,楼小玲是含着眼泪上完的。当天下午,在校方的强烈要求下,楼小玲才请假回家。“当时这些孩子正在准备中考呢,这么关键的时刻我却不在。”每每说起这件事,楼小玲就内疚不已。当年中考结束后,班里的学生赶到杭州的医院探望楼小玲夫妇,其他任课老师更是组团前去看望,让楼小玲感动不已。后来丈夫因病去世,但这届学生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楼小玲心里。

  因工作兢兢业业,楼小玲曾先后获得金华市先进工作者、义乌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荣誉,2004年,她还作为骨干教师被派往上海参加培训。她一直秉承教书先育人的理念,为学生的人生点亮了一盏盏明灯。

  “如今逢年过节,很多学生都会来看望我,我心里真的很温暖。”楼小玲开心地说。2006年从绣湖中学退休后,楼小玲一直在照顾父母亲和外孙女,前几年父母先后去世,外孙女与女儿也搬去了上海,她便报名上了老年大学,生活非常充实。

  不忘初心洒汗水 将教育荣光代代相传

  楼小玲的女儿陈亭出生于1979年,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就特别开放,暑假时,陈亭总是跟着父亲打羽毛球,还参加演讲比赛等,兴趣较为广泛。1998年,陈亭考上了天津的大学,2002年毕业后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师,其间,她还考取了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去年,因丈夫工作原因,陈亭前往上海教书。对于她来说,当老师不是一份解决生计的职业,而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在楼德修的三个女儿中,除了楼小玲女承父业外,他的三女儿楼玫也任教于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她一生醉心教学,却惜逝教坛。其大女儿楼洁瑷虽不教书,但夫妻俩言传身教,培养出的双胞胎女儿李鲜、李艳,成为浙江大学屈指可数的“70后”年轻女教授。

  一家三代矢志育人,他们用永不止息的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热情,诠释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真谛。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