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猪肉价格长的有点凶,马大嫂们的“菜篮子”已经感受到了压力。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要推动构建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合理、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更好满足居民猪肉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据省农业农村厅监测,8月份全省猪肉均价为37.28元/公斤,同比涨了48.53%。不仅仅是浙江,8月份全国畜肉类价格上涨30.9%,同样远超其他食品和用品,高居涨幅榜首。“二师兄”身价大涨不仅仅是餐桌上一盘菜的问题,猪肉作为重要的民生物资,事关百姓生活。这次猪肉价格大涨,其实也是商品的供需出现了剪刀差,供给少了,需求却没变,价格必然上涨。而供给减少的原因,则是受前段时间非洲猪瘟影响,中国生猪存栏量达到了一个历史低点,导致生猪供应无法满足需求。
生猪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生产是有一定周期的,生猪出栏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想要从供给端发力,光靠增加养殖数量并不会太快见效。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就需要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多管齐下增加供给。比如杭州市商务局组织农贸市场协会和肉类经销大户已赴主要生猪产区黑龙江,与哈尔滨和佳木斯等地优质农业基地和畜牧基地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此外还有简化流通手续,缩短审批流程,允许符合安全要求的外省生猪及生猪产品(尤其是冷鲜肉)加快进入市场,以稳定市场价格。加大猪肉储备,适时启动储备猪肉投放机制等。
这些措施可以让马大嫂们的菜篮子拎得轻一些,但是也只是应急之举。防止“二师兄”身价飙升,还要从根本上下功夫,最关键的还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合理、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这次肉价飙涨可以看做是非洲猪瘟后遗症之一,因此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养殖体系、市场分析预测机制显得更加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次生猪生产转型升级的契机,以往的粗放式、资源消耗式、一窝蜂式盲目生产应当予以改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加大金融政策支持,保障生猪养殖用地,强化法治保障。养殖户也要更新思路,加强科技投入,要坚持以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为引领,把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贯彻生猪生产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