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今日话题 正文

简历信息被卖,求职不能是一场“围猎”

发布时间: 2019-09-22 11:34:25 来源: 作者: 谢伟锋

  人生漫漫路,求职就业可谓是关键一步。

  初出校门的大学生,谨慎又兴奋地选择着职业生涯的首次打开方式。具体来看,除了选择“双创”或是“慢就业”的少数人,更多的年轻求职者还是会把投简历作为“敲门砖”。不过,在现实中,不少年轻求职者常常掉进信息泄露的“陷阱”。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郭钰急于找工作,在网上向几家公司投递了简历,求职意向是“美术指导、广告设计”,之后竟频繁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提供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职位——“当销售”“刷单”“当健身教练”……郭钰原本满心期待地等着企业的邀约,没想到接到的竟是骚扰电话,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求职情绪。

  眼下正是求职季的高峰期,“互联网+招聘”的模式高效便捷,让指尖代替了足下,也因此成为年轻求职者的首选。求职方急着快速找到工作,用人单位也渴望降低招聘成本,作为起承转合的求职网站扮演了关键角色。然而,作为对接劳资双方的求职网站,有些却屡屡“城下失守”,成为信息贩卖、虚假招聘、行使诈骗的灰色场所。一个链接、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一个二维码,都可能是对求职者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围猎”。

  具体展开的方式,仔细看来,都不算是高技术含量。有的吹嘘有招聘内部直通车,有的开门见山要交纳保证金,有的则编造虚拟岗位而行传销之实……而贩卖求职者简历信息的伎俩,则是干脆“一切从简”,直接从源头开始。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形式以正规企业身份入驻网络求职平台获得求职者简历,卖家出售的商品从简历获取的软件与账号、再到简历,一应俱全。而在这“一条龙”产业链上,求职者仅仅是一个待价而沽的“商品”而已。

  难道又是技术在充当黑手吗?答案是否定的。浪费时间、被骗钱财等等,有人在求职网站上屡屡趟雷并引起公众重视之后,各种整改随之而来。事后证明,那些整改是行之有效的,实际上也并不具有多高的技术难度。那为何之前求职网站却缺乏“下先手棋”的觉悟,继而让求职者买单。

  为了让招聘求职成为一个能够兑现的盈利模式,求职网站就需要在短时间之内赶超竞争对手。这个过程中如果缺乏监管和规范,就注定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事实上,求职网站纵容那些别有用心的账号在平台上存在,无非是抱着相互利用的心理,“你拉人气,我增规模”,彼此心照不宣。而设置“简历下载点”这样的充值付费模式,让金钱取代权限,让求职者的简历信息产生流通,至于这些简历被如何“再利用”,又有谁会关心呢?

  简历信息被卖,求职不能是一场“围猎”。

  近日,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拉开序幕,互联网平台的公共责任也成为一个关注重点。求职季是关乎年轻人未来发展的“成人礼”,决不能让它成为“雷区”“陷阱”此起彼伏的混乱之地。一份简历投给你,是基于对你的信任,对这份信任,就应该有所嘱托、有所敬畏。这份向上向善,当且行且珍惜。

编辑: 王时倩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