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今日话题 正文

让更多的农民工读大学,是“福利”更是“投资”

发布时间: 2019-10-12 09:09:55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刘雪松

  浙江启动继续教育新模式,每年资助1万名农民工读大学。10月10日,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联合举行浙江省“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新闻发布会。省总工会将每年投入1000万元,到2022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而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中,每年资助1万人接受大专、本科学历继续教育。

  对于农民工来说,这是一份“天降”福利,而对于浙江经济建设与发展来说,也是实打实的“投资”。全国农民工总量将近3亿,浙江占了高达2300万,相当于北京市的常住人口数。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农民工继续教育,是农民工的生存诉求,也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浙江多地都有前瞻性地先行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杭州市总工会连续7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助农民工上大学,累计已有6000余一线农民工获得大专上学历;宁波市总工会出资2000万建立职工技能培训基金,每年帮助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提升技能水平。浙江省总工会启动“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是在多地给予农民工继续教育“福利”基础上的重磅“加码”。

  这是从抢人计划,到育人计划的一次转变,也是对特殊人群教育缺失的补充,对失去高等教育机会的农民工的补课。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同样也离不开职业技术方面的基础人才。当院校供应不足、一线农民工“踮踮脚”又够不着的时候,帮助农民工由做简单劳作的普通民工转型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人才,无疑是一盘多方共赢的“大棋”,既弥补了农民工群体的教育缺憾,又缓解了城市技术性用工的紧缺。

  城市用工,挑挑拣拣,每年春季招工,都因很多农民工因够不着相应的技术岗位招聘标准而抱憾。技术性用工缺、用工荒,本质上反映了市场需求、人才需求量大。因此更应该把基础性技术工,当成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基础性人才来看待。就像建造一座宏伟的现代创意建筑,既需要顶端的设计师,但也要基础性工匠。只有将高端与中端、与基础性工匠队伍都构建完善,才能形成技术对接、人才对接,才能让人才建设这个系统性工程更加完善。

  重视农民工继续教育,农民工也会珍视受教育机会。城市建设与发展所缺的,也是农民工所缺的。省总工会将资助学历教育的农民工“锁定”为企业车间主任及以下的一线职工、且必须是已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本省工会会员,用意很明确,就是让广大农民工能够有效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既给农民工长远的生存发展出路,又给浙江建设发展提供长足的基础性技术人才储备。从这个意义来说,农民工学历与能力实现“双提升”,浙江建设能得到基础层面的全面提升。因此这项工作,是农民工的继续教育计划,也是浙江建设的育人计划。这些钱投出去,浙江经济发展获得的回报,一定是加倍的,甚至是很难用数字去衡量的。

编辑: 王时倩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