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义乌公布第七批非遗项目名录 骆宾王的传说等39个项目入选

发布时间: 2019-10-14 09:59:07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王志坚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龙凤彩灯

  近日,义乌市政府发文公布第七批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义乌市骆宾王文化研究会申报的“骆宾王的传说”成功入选,成为此次公布的39项非遗名录之一,收录在“民间文学”项目中。

  据义乌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骆宾王的传说”是义乌市骆宾王文化研究会目前正在研究、收集、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骆宾王(约638—684),出生在义乌一个家风清正的家庭,从小就形成了刚正不阿、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品性。为了实现自己“匡扶唐室”的“保国”理想,年逾花甲的他还毅然参加扬州起兵,武装反抗武则天,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讨武檄文》,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骆宾王勤奋好学、勇于进取、刚正不阿、敢作敢为的思想品格,是今日“义乌精神”的源头活水。在思想品质和文学业绩两个方面,骆宾王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近年来,义乌市骆宾王文化研究会多次组织专题小组到全国各地调查走访,在搜集文史资料的同时,也注重口述资料的整理。“骆宾王的传说”即是调查访问的成果之一,这些故事是义乌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9个项目涉及六大类别

  据了解,此次入选义乌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9个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杂技与竞技、传统技艺、民俗等六大类别。

  此次非遗项目名录申报工作,具体由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6月底开始申报,8月10日截止,义乌各镇(街)、机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共申报项目44个。根据申报条件要求,其中有5项不符合“有100年以上传承历史”和“在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与较大影响力”的参评条件,最终入选的除“骆宾王的传说”,还有“筑泥墙”“弹棉花”“择子豆腐”和“杨梅节”等,共计39项。

  义乌市非遗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保护义乌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推动义乌的非遗保护工作。

  39项非遗名录项目名单

  民间文学(4个)

  骆宾王的传说(申报单位:义乌市骆宾王文化研究会);倪仁吉的故事(申报单位:义乌江东街道办事处);洪罗庆相公的传说(申报单位:义乌苏溪镇政府);田心的故事(申报单位:义乌佛堂镇政府)。

  传统音乐(2个)

  踏水歌(打车子)(申报单位:义乌江东街道下傅村民委员会);义乌方言吟诵(申报单位:义乌市吟诵协会)。

  传统戏剧(2个)

  越剧(申报单位:浙江御赞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摊簧(申报单位:义乌后宅街道后余村民委员会)。

  杂技与竞技(1个)

  南拳(申报单位:义乌市武术协会)。

  传统技艺(24个)

  鱼花传统养殖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陇头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筑泥墙(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江东街道下傅村民委员会);古籍修复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后宅街道办事处);传统打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佛堂镇政府);传统牛皮箱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佛堂镇政府);传统喜庆挂件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佛堂镇政府);养蜂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养蜂协会);酥饼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佛堂镇政府);麦秆扇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佛堂镇政府);戏曲头饰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圣唐工艺品有限公司);桑蚕丝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恒成蚕桑专业合作社);弹棉花(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赤岸镇政府);后余花灯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后宅街道后余村民委员会);灯头球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后宅街道后余村民委员会);麻糖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康红红糖专业合作社);麻花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浙江义口酥食品有限公司);传统鱼干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佛堂镇政府);粽子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不差钱餐饮有限公司);择子豆腐(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大陈镇政府);六月饼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毛毛文化艺术园);清明粿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大陈镇政府);上溪牛杂汤(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上溪镇政府);索粉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陇头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梨膏糖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佛堂镇政府)。

  民俗(6个)

  莱山开茶节(申报单位:义乌赤岸镇政府);三山庙会(申报单位:义乌赤岸镇朱店村民委员会);杨梅节(申报单位:义乌赤岸镇山盆村民委员会);后金宅夏至节习俗(申报单位:义乌赤岸镇后金宅村民委员会);曹村重阳庙会(申报单位:义乌后宅街道稠沿村村民委员会);迎铁应侯(申报单位:义乌江东下驴殿管理小组)。

  部分名录推荐项目简介

  洪罗庆相公的传说

  洪罗庆相公的传说流传于1641年(明朝思宗崇祯十四年),发生在苏溪镇麻车村(现称徐樟塘村)。罗庆相公,姓洪,天台县人氏,生于1641年6月18日酉时,七岁修道成仙。他助人为乐,求雨极灵,为仙一地,造福一方,民间称其为“七岁神佛洪罗庆相公”,又称“七岁造佛”。

  苏溪镇麻车村曾七公张恒通到天台县城南郊区打锡谋生,住在洪罗庆家附近,洪罗庆三四岁时就在打锡匠张恒通那里玩。他小时候有神力,不吃不喝也不大要紧。他会施云布雨,张恒通把他带回义乌。洪罗庆来到麻车村后,白天在樟树下玩,晚上住樟树洞,不吃不喝,一天比一天瘦,1647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在樟树洞内突然成佛。1648年6月18日,村民将洪罗庆真人塑成佛像,取名“七岁神佛洪罗庆相公”,并在村里造了一座庙。

  洪罗庆相公成佛后,1649年恰适佛堂田心遇大旱年,村民将他的佛身抬出庙外求雨,到晚上果然下了场雨,村民们欢天喜地。于是,洪罗庆相公求雨很灵的消息传遍了当时的整个义乌。每次隔壁乡村遇到旱灾,就派人到麻车村抬洪罗庆相公去求雨,洪罗庆有求必应。从此,麻车村因出了个洪罗庆,村子的名气更响亮了。

  踏水歌(打车子)

  雅敷(下傅)是义乌江城区水域段南岸的最大村落,原先的雅敷滩涂和滩涂改造地多,以种植糖梗、花生等经济作物为主,用水量大。一到夏季,原用于储水的池塘叫“久干塘”,江水水位变低,原有的塘车打不到水,村民为了谋求生机,分别在光绪、同治年间由“慎吉堂”等傅氏出资,办起了数台全县最大的“江车”,叫九踏两套,踏水时每台“江车”要有11个劳力同时上车踩,把江水分级盘上。

  旱季未到,雅敷人首先对全村所有水车(江车、塘车、田车),进行清点并保修加固,对所有沟渠池塘进行清理畅通,把江边的江车埠头合伙垒好,塘车田车分头架好。“打江车”了,先求神拜佛祀福,头晚在家里团聚吃顿“抗旱饭”,第二天就到数里外的江塘田里,身强力壮的正劳力挑去踏江车,妇女去踏塘车田车,“打”就是和着干,江车一动,全线行动,不分昼夜,只换人不停车,吃、睡都在田野;踏水分两班,每班踩车200圈,当时没有钟表,只能数车子(次),单纯的数数声,在远处避热的人听不到,又容易作弊,人们总得把声音唱响拉长,昭示公正。雅敷的旱季比人家的长。年年抗旱,久而久之,在踏水踩车的劳动节奏中哼出了歌词和曲调,雅敷独有的踏水歌《数车子》的歌词就这样产生了。江车塘车田车,男的女的都轮流唱,唱歌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在田野上回荡。

  迎铁应侯

  下驴殿(又名八保殿)位于宗塘乡八保村马龙山(现江东街道永胜社区殿下自然村处),大殿供奉一位面乌须黑肤铁应候,俗称铁相公。据清嘉庆《义乌县志》记载:“下驴殿,县东七里马龙山上,神曰铁相公。不知何时人。按《征献略》陈侯,以行称百廿五,邑之横溪人。赤脸睁目,昂鼻长鬣,刚棱雄赳,猛气逼人。少贸易折本,囊空无所向。猎于山,生擒白额虎归。殁后显灵。明时盗发,用铳斗者怯,侯以阴兵翼之,诛其魁,捣穴歼之,封铁应侯。”

  据传,铁应候原是浦江横溪人,以打铁为生。他在马龙山附近定居,打制的农具用起来得心应手,价格公道,且侠义心肠,经常帮助穷苦之人,受到大家的爱戴。许多年后,铁应候去世了,八保村(今永胜、梅湖、五爱等八个村)的村民感恩其乐善好施和精良的打铁技艺,奉之为神,立庙祭祀。每逢干旱的年代,农作物干枯,田土晒得干裂,只要向他求雨,总是有求必应。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彩旗飘扬,鞭炮声响,村民们从下驴殿将铁应候塑像迎出,抬到八保村的田畈轮流巡游,以求保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

  迎铁应候这项民俗文化活动已延续200余年。传统迎驾时,四把长号先锋开号,十六枚火铳向天轰鸣,大锣鸣锣开道,二人手持回避、肃静牌,八支旗队紧跟,随后一副烛光腊架,八后生抬护送铁应候塑像,阵容威严(后逐渐增加为五位神仙,即:铁应候、土地公、云相公、朱相公、胡公)。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