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今日话题 正文

探亲假可去,人情味得留

发布时间: 2019-10-22 10:48:37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王玉宝

  当有人谈论是否该废除探亲假,不少人却一脸蒙圈直问“探亲假为何物”时,这个假的存在必要性也就可见一斑了。

  探亲假指的是职工和父母、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在一年中或几年中享受一段时间颇长的探亲假。其实,这个假早已名存实亡。若不是有人特意把它从箱底翻出来,估计都没有多少人想起它。而在实际中依然享受这一假期待遇的人恐怕更是凤毛麟角。

  原因不难理解。这个假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严格意义上,国家规定中列出的享受探亲假的人主要是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而如今就业更大阵地则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这个假的适应范围显然已不符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其次,探亲假制度最早发端于195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以及198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但是,实际上,今天的中国国情已经出现巨大变化。

  从2000年前后,中国开始推行法定休假制度。在那前后,中国一次性放出“五.一”劳动节、国庆节、春节3个7天共21天假日,一次性大幅增加了国民休假天数。此后,中秋、清明、端午等休假制度又陆续出台。2008年1月,《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正式施行。可以说,职场人员理论上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更不用说,当年探亲假实行时,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今天比已经是地下天上。当年除了飞机,基本是绿皮火车打天下,而且时速普遍在100码左右。许多城镇、乡村连个像样的公路都未必有。那样的情况下,工作在外地的职工,与家人团聚一次确实要费尽周折。

  但是,如今的情形已经完全不同。且不说,当年的城乡异地而居情形许多已经被在城市团圆所取代,今天的中国飞机、高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状况早已发生质的飞跃。过去那种动辄两三天才能到家的周转,绝大多数已经被朝发夕至取代。利用国庆、春节这样的长假,或者利用自己的带薪假日与家人团聚,已经不再可望不可即。

  在这样的情况下,探亲假即便不能全面废除,起码对多数人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当然,某些特殊行业,比如军队、野外勘探等,又另当别论。就多数人而言,探亲假不仅理论上存在的必要性不大,实践中被继续执行的情形也是少之又少。但是,因为探亲假在理论上仍然没有被废除,不少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制定单位的休假制度细则时,往往又不得不对探亲假提上一笔。这就给人造成了困惑,令人思考这个制度延续的必要性。

  但是,即便是探亲假已无普遍存在的必要,也不代表探亲假没有继承的精神价值。当年,多少人与父母天南地北各一方,那时探亲假带来的期待和温馨感,至今令人回味无穷。而且,单位基本为享受探亲假人员提供了路费报销等待遇。探亲假设置当中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并没有过时。反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工作节奏紧张明快的今天,我们对职工的休假权益是否落实到位,带薪休假是否还有障碍,工会疗休养权益是否都享受到了,对职工的关怀是否不如往日?这些都值得拿昨日的探亲假这面镜子来照一照。因此,即便探亲假可废除,其中的人情味却值得继承和普及。

编辑: 王时倩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