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行已久的携号转网,终于尘埃落定。11月11日,工信部印发《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规定中的核心要点十分“硬核”。在要求“确保携号转入用户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同等权利”的同时,不得擅自扩大在网期限协议范围、不得影响携号转网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不得隐瞒或淡化限制条件、不得为携号转网用户设置专项资费方案等等,既切中了试行阶段的痛点,又掐中了用户诟病的要害,值得期待。
但是,“干货”满满,未必获得感满满。这是多年来“提速降费”新政不断、但用户似乎“无感”的骨感现实。携号转网是对三大运营商提升全方位竞争能力的一次倒逼,事关三大运营商能否真正形成市场竞争态势,也关乎用户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携号转网能否携得轻松、转得顺畅,是撬动三大运营商开展良性竞争、推动价格趋降与服务提升的重要转折点。
一朝入网深似海。有人调侃,天下苦“移不动、联不通、信不过”久矣。前期试行,三大运营商似乎感受到了原先铁板钉钉、“三分天下”的危机。很多怨声载道、随时想“逃”的老用户,突然频频收到从天而降的流量“福利包”。但是与此同时,试着转网的“尝鲜”者,却尝尽了携号转网、一网难破的苦头。有的一夜之间,10年老号成了“靓号”,想要转网先存费用。有的套餐成了“套牢”、携号容易转网难。全国各地,举报投诉的案例枚不胜举。总之,三大运营商应对竞争的“新套路”不足,但限制用户用脚投票的“新绊子”却够多。
携号转网是“福利”,更是用户天生应有的消费权利。把权利还给用户,是民之所盼,也是法治使然。让用户充分享有携号转网的权利,是给消费者权益的最大松绑,也是促进三大运营商全面提质的一场“革命”。携号转网之后,不再有先“入”为主的基本盘,只有市场不确定的竞争盘。谁价高质次,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出局。
不让丰满的政策,遭遇现实的骨感,需要拿起监管的武器。好政策,需要好执行,才能达成好结果。这个结果,不是三大运营商的相安无事,而是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升级。因此,工信部需要把监督的利剑指向三大运营商具体执行落地的全过程,让习惯了在老用户身上动“快刀”的运营商,放下杀熟的“刀子”,从“诱进来、关起来”的封锁老路中,回到开放竞争的正道上,用优质服务、优选价格的诚意留住用户。
携号转网,是对用户的承诺,也是对运营商的规则契约。用户能否“用脚投票”,最直接的获得感体现在能否轻松实现“一号在手,说转就转”。这一次,工信部,需要拿出“工信”的权威,也要给出到位的“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