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名片
萨马迪,44岁,伊拉克人。2006年,萨马迪与弟弟合伙成立了柏吉迪拜贸易公司,2013—2014年先后两次来到义乌考察,2015年携全家定居义乌,开启异国经商之路。义乌这座城市,记录了萨马迪人生的许多“第一次”。
第一次听说“义乌港”
12月10日,记者在翻译志愿者团队队长杨迎春的店里见到了萨马迪。“请给我一杯茶,谢谢。”萨马迪笑着说,在义乌生活了4年,比起咖啡他更爱喝中国茶,吃中国菜。
数不清的集装箱、三层立体式外贸仓库和气派的海关办事大厅……这是萨马迪对义乌港的第一印象。“2013年第一次来义乌,我弟弟带我去了国际商贸城和义乌港。”萨马迪说,他第一次听说义乌港时,觉得义乌这座城市不靠海边,不可能是海港,没想到是个内陆港。贸易公司在义乌港设有仓库,货物可以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一条龙服务给类似萨马迪的外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014年,萨马迪再次来到义乌,这次他将目光投向了篁园市场。萨马迪的公司主营饰品配件和服式花边,了解服装市场的流行趋势至关重要,一番实地考察后,萨马迪心中已然有了选择。与义乌的两次短暂“邂逅”,为萨马迪的第三次义乌之行做好了充分铺垫。2015年萨马迪重回义乌,这次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家人。
熟悉萨马迪的经营户都知道,他只做现金生意,从不接受赊账。萨马迪说:“自己是联系采购商和经营户的重要一环,既要满足采购商的需求,也要力求经营户的经济利益,因此市场经营户愿意与自己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第一次“坐警车”
“义乌速度,快!”萨马迪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因为尚未考取国内驾照,萨马迪平时出行主要依靠出租车和公交车。他边说边打开手机上的打车APP,上面显示了好几页的乘车记录。“大部分司机都非常棒,但偶尔也会遇到一些麻烦。”萨马迪分享了前不久发生的一次出行经历。
半个月前,萨马迪在打车APP平台上叫车,车辆抵达指定地点后,由于双方的言语分歧,司机不但拒载还出言不逊。“我一直耐心和司机沟通,但是他说话很难听。”一番争执无果后,萨马迪拨打了110报警电话。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自己是外商,立马换了一位会讲英语的同事与自己沟通。“对方的英文说得很好,沟通完全没有问题,我和她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她让我不要着急,马上就派人处理。”令萨马迪没想到的是,不到十分钟,警车就抵达了现场,在进一步核实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当场对该名司机进行了处罚,从事情发生到顺利解决前后不超过半个小时。“事情结束后,警察问我要去哪里,需不需要他们送我一程。”萨马迪笑着说,没想到人生第一次在这样的情形下“坐警车”。
“义乌的治安非常好,我从来没有在公共场所被偷过钱包或其他不好的事情,这样的环境离不开警察的辛勤付出。”萨马迪说,生活和经商在义乌非常有安全感,曾经有一次他将女儿的玩具车遗忘在一个公园里,第二天赶去一看,玩具车还完好无损地摆在原地。
第一次见识“中国功夫”
“ChineseKungfu!cool!”在来中国之前,萨马迪一直对神秘的中国功夫十分着迷,无奈只能从电视电影里一睹风采,没想到搬来义乌后,对中国功夫的兴趣还让他收获了一位挚友。
“有一次我和家人去福田湿地公园散步,远远就看到有一群人正在打太极。”第一次看到“真人版太极”,萨马迪高兴地走上前去观摩了一番,边看边和家人用阿拉伯语交流。其中一名打太极的老者听到萨马迪在说阿拉伯语,主动上前打招呼。“我当时感觉很惊奇,我问他你能听懂阿拉伯语?他说自己曾是一名翻译。”萨马迪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觉得十分奇妙,两人当场互留微信,后来还变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油焖大虾、铁板烤鱼、大盘鸡……说起在义乌品尝过的中国菜,萨马迪立马化身为一名美食评论员。“这里有许多商机,有交不完的朋友,更有数不清的美食。”在萨马迪看来,要真正融入一座城市,首先要从“胃”开始,美食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不少生意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
今年44岁的萨马迪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3岁。“平时我们一家人都是坐公交出行,每次都会有乘客主动让座。”萨马迪说,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他与家人觉得十分温暖,这四年间他去过中国的很多城市,只有义乌让他有“家”的感觉。面对未来的发展,萨马迪自信地说:“我的公司在这里,我的家人在这里,我的梦想也在这里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