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年事已高的金普森教授(前中)热心参与《义乌通史》的评审。
摄制组正在拍摄第十六集关于朱一新的场景。
《义乌通史》拍摄过程中,很多群演都由义乌作协会员无偿出演。
中国义乌网3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华青 文/图)“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故事,解析来龙去脉,纪录片的形式挺好。义乌又走在前面了。”
“义乌兵名扬天下。”
3月5日开始,中国首部县级市地方通史类纪录片《义乌通史》在爱奇艺平台上线。每周四、周五上午10:00各更新两集,一周播放四集。已播出《斯土斯民》《远古义乌》《建县》《傅大士》,短短四天内总点击量已超过了48万,并引起了网友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很多人都对这部纪录片产生了好奇。今天,让我们走进幕后,去了解《义乌通史》背后的故事。
历时两年鸿篇巨制
纪录片《义乌通史》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是在央视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地级市的《苏州史记》完成后,第一部县级市地方通史类纪录片,也是我国首次由国家级单位专家为县级地区全面梳理、论证、考古的通史类纪录片。它填补了我国第一部影像版县级市通史纪录片的空白,具有重大意义。
要创作这样一部鸿篇巨制,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幕后团队。2017年6月,《义乌通史》项目开始前期筹备,2017年12月项目全面启动。《义乌通史》文稿主创团队,由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担任总顾问、陈时龙任总撰稿,全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权威专家组织撰稿,力求史学严谨性。
撰稿专家们为《义乌通史》纪录片确定了三条主线:第一条系统讲述义乌土地上人与自然相生相伴的历程,发掘义乌人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无畏精神;第二条介绍义乌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展现义乌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第三条展现义乌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培养义乌人对地域文化的自豪感。
经过不断修改,最终确立20集主题为:1.《斯土斯民》2.《远古义乌》3.《建县》4.《傅大士》5.《骆宾王》6.《绣湖》7.《宗泽》8.《理学》9.《朱丹溪》10.《集市老街》11.《义乌兵》12.《敲糖帮》13.《婺戏》14.《古村》15.《朱之锡》16.《朱一新》17.《古井春秋》18.《真理的味道》19.《义乌营》20.《世界小商品之都》。
《义乌通史》纪录片拍摄制作,前后共投入103人。由央视著名导演张斌、赵良带队执行。每集25分钟,以全4K技术拍摄,央视播出标准制作。大量运用移动延时摄影,展现“大历史”的纵横开阖、波澜壮阔;运用高速、微距摄影和移轴摄影等富有感情色彩的细腻镜头,放大值得铭记的历史细节;运用三维动画等现代表现手法,还原历史现场的真实感;运用航拍影像充分展示气势宏伟、波澜壮阔的河山,让大气与唯美和谐交融,有力凸显义乌的文化特性和城市气质。
制作团队用时一年半,拍摄了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档案馆、义乌各类专题研究中心、故居133处,街道、村落116处,采访了近百位专家学者,足迹踏遍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为了获得在外省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拍摄许可,市文旅局仅介绍信就开出了几十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王志坚说。
《义乌通史》从项目正式开启到全部拍摄完成历时两年,无数人的努力最终凝聚为这500分钟精品。
千锤百炼始成钢
历史浩如烟海,怎么样才可以萃取最能代表义乌历史的片段,如何才能准确还原历史事件,同时兼具艺术性和可看性?这是《义乌通史》文稿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难题。
主创人员为此花费了大量心血。在总撰稿陈时龙指导带领下,在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浙江社科院等12位专家和义乌当地史学专家努力下,经过数十次前往北京、杭州等地论证考察,历尽艰辛,时间长达1年,终于完成了初稿脚本。
“专家们翻阅了数百本历史典籍,比如《义乌县志》《金华县志》,也参阅了各类乡村野史。光我个人快递过去的各种古籍参考资料,就超过了30本。”参与联络工作的何赛阳说。
王志坚说,初稿完成后,导演团队和编剧开始介入影视创作,将历史文稿改写为拍摄剧本。导演团队分批次前往全国各地调研,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义乌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地与社科院、浙江省内、义乌当地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调研。
导演和编剧创作完成的拍摄脚本还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编剧与原撰稿、导演三方多次讨论、修改剧本,经三方都确认拍摄剧本后,方才组建拍摄团队开始外拍。这个过程中,是无数次的沟通、解释、磨合,每一集都需要长达1—2个月的时间,有些重大意见经常需要市政府出面开协调会。
2019年9月13日,《义乌通史》在第一届世界义乌人大会上发布意见征求版,采用微信扫码推送给代表作为大会特殊礼物。义乌电视台于同月进行了播放。影片得到全体市民和专家学者热烈反馈。两周时间内,共计征集到观众意见726条。摄制组耗时两个月,将反馈意见一一与社科院专家核查后进行了修改与补拍。
改动最多的是第20集《世界小商品之都》。“前后大改了六七次。”王志坚说,一稿、二稿被推翻,后来是由分管副市长牵头,市委办、市府办、文旅局、社科院专家、刘典导演等组成特别工作组,由总撰稿陈时龙、总制片人金城到义乌听取各方意见,以习近平总书记12次来义乌指导考察为方向,重新撰写了文稿。“拍摄期间更是得到了义乌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大力支持,他们不厌其烦地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
“幕后英雄”专家审片组
如果说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专家们为《义乌通史》确立了主干,那么为这棵大树添枝加叶,丰富了许多闪光细节的,就是专家审片组。
“社科院的专家都是全国顶尖的历史学家,但因为对义乌没那么熟悉,所以史料细节方面需要我们进行补充。”骆有云说。
为保证纪录片《义乌通史》制作顺利进行,2019年5月,市政府特别成立了《义乌通史》专家审片组。其中机关部门有市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社科联、融媒体中心、文联等单位领导,社会专家包括浙江大学原教授金普森、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王一胜、复旦大学教授吴格、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冯春生、义乌政协原副主席冯志来、市志办原主任吴潮海等,其中,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吴格教授担任组长。
他们是《义乌通史》的“幕后英雄”,为影片拍摄付出良多。何赛阳说,专家审片组成员都很忙,很多都不在义乌工作,但每个人都以能参与这样的文化盛事为荣,每个人都愿意热忱付出。根据记录,《义乌通史》项目运行期间,召开大型剧本评审会超过13次,各类小型研讨会更是不计其数。“像金普森老先生年事已高,已经很少出山,但也热情参与了两次评审会。还有吴潮海,每次都要从几百公里的外地赶过来。常常是自己一个人坐清晨的动车赶到义乌,评审结束又匆匆赶回。不要报销,不计报酬,不用接送。”
包括鲍川等在内的不少专家审片组成员也是《义乌通史》的直接服务者,他们不但协助摄制,还为剧组提供书籍、道具,联络拍摄事宜等。
90分钟纪录片电影、英文版纪录片即将面世
《义乌通史》在爱奇艺的更新将一直持续到4月。“《义乌通史》对于增加义乌文化自信,寻找义乌历史之源,有很大助力,是每一个义乌人都必看的纪录片之一,也建议义乌初中及以上年级的学生集体观看。”王志坚说,《义乌通史》致力于全面展现义乌从远古时代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及其多样的山川水系和气候环境,全面反映义乌一地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是一部结合不同历史情境,客观呈现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表彰义乌历史上优秀的人物和文化,揭示义乌发展背后的历史因素,梳理和展现源远流长的义乌文化和义乌精神的纪录片。
接下来,《义乌通史》还将在多个电视台以及各大平台上映。与此同时,《义乌通史》系列图书、音像制品等衍生出版物开始进行设计制作。90分钟纪录片电影、英文版纪录片的制作也正在加紧进行中,预计很快会和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