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力量之一,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近年来江东街道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为突破口,整合优势资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挥“1+1>2”效应,实现社会治理从末梢治理向源头治理、从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从粗放式向精细治理、从碎片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成功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社会新格局。
一、柔性嵌入机制:打造“1+1+2+X”组织框架,构建基层多元共治体系。
江东街道坚持党建统领,以群团改革为依托,以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为突破口,最大限度整合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方面治理力量,着力打造“1+1+2+X”组织框架。“1”是一个核心,街道大党委;“1”是一个纽带,汇聚群团力量的彩虹联盟;“2”是两个中心,“四个平台”指挥中心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X”是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类治理主体。通过多元共治,着力解决治理力量分散,整合效能不高,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
二、组织培育机制:最大限度把群众组织起来,将社会组织有序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为有效满足群众多领域多层次需求,江东街道通过“内生外引”,着力培育多类型多方面社会组织,以解决群众参与不高、专业化程度不够,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一方面,以彩虹联盟为纽带,培育各类群众性社会组织,以解决群众个体的组织化问题,拓展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另一方面,培育引进专业化社会组织,在心理健康、矫治安帮、法律援助、教育培训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鸡鸣山社区在义乌首创政府购买同悦社工组织专业化服务,免费为境外人员和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汉语培训。
三、运行激活机制:发挥红色引擎功能,让社会组织充分运转起来。
为推进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有序协同参与,江东街道着力发挥红色引擎功能,激活了多维运转机制。一是培育社会组织“红色涡轮”。为解决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问题,充分发挥“红色网格”作用,鼓励和引导党员成为社会组织“领头雁”开展公益慈善、社会工作等服务,同步推动党建全流程嵌入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实行社会组织核心管理层人员和党小组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二是点面结合协同作战。充分发挥街道工会、团委、妇联和科协等群团彩虹联盟力量,精准建立“四个平台”指挥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部门力量常态化联勤联动,落实党建联席制度,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公益团队、社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多方力量同台唱戏、同频共振、同声传递。如塔下洲社区党委以促进社区居民融合为出发点,以培育群众性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为抓手,以开展书香文体活动为载体,成功打造“洲上集市”“一峰学堂”“艺传万家”等一系列特色品牌项目,形成多元参与共融共享的社区治理生态。三是项目化运作,实体化落地。根据“项目群众定,执行群众做,过程群众督,结果群众议”的理念,发动全民参与,建立四维评估体系,将技术专家、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居民代表纳入评估“专家库”,对项目进行跟踪、指导、评估,根据项目质量、进度、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等标准进行星级评定。
四、资源链接机制:为社会组织赋能,全方位保障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为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确保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街道党委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政策保障,出台了《江东街道公益创投项目实施办法(试行)》《江东街道公益创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江东街道公益创投获选项目执行守则》等系列政策。二是资金保障,采取“补贴+购买+奖励”等多种资金扶持形式,做好社会组织的扶持和引导,整合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参与社会治理。三是阵地保障,在街道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开展服务“牵线搭桥”,培育一批“有特色、接地气、惠民生”的社区社会组织,将社会组织引向成熟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四是智库保障。将“两代表一委员”、技术专家、新闻媒体代表聘为顾问团成员,对项目进行跟踪、指导、评估,根据项目质量、进度、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等标准进行星级评定。五是人才保障。针对社会组织骨干从业人员、社区居委会干部、专业社会工作者等开展专门类、专项类、专业类培训,以保证优质服务的开展以及社会治理格局的实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