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义乌的天气仿佛坐上了“过山车”,上周刚结束了降温、降水和大风,这周的气温就直逼30℃。许多市民觉得天气多变,应遵循老祖宗“春捂”古法,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也穿着大衣,把自己裹得厚厚的,医生表示,这种“春捂”不太靠谱。
春天怎么“捂”
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气候多变,往往是太阳出来就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太快,就容易因气候变化而着凉生病。不过“春捂”并非一概而论,也是因人而异的——老年人大多经不起太冷的刺激,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对寒凉的刺激格外敏感,稍不注意就会引起疾病发作,而对于部分小男孩或者青壮年来说,对“春捂”的需求可能不是很大。
“春捂”当然是有道理的,但一定要科学地捂,捂得不对,反而会引起伤风感冒。“春捂”不是让人穿更多的衣服,而是应以人体感受到温暖为主。如果感觉不冷,同时在日常活动中不冒汗、不吃力,说明身上的衣物是合适的;如果行动的时候明显冒汗,则要适当减掉衣服,否则吹风后容易感冒,有悖于“春捂”的初衷,还会损伤人体阳气。
医生介绍,“春捂”的最佳时机是在冷空气到来前24到48小时,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春捂”是必要的;而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以避免上火、血压升高。“春捂”时,要特别重视对头、脚、颈、手这些部位的保暖,否则很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疾病入侵。“春捂”还应遵循“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注意在减衣时先减上衣、再减下衣,注意腿部和足部保暖,不要着急脱掉厚鞋、厚裤子。
这些做法也是“春捂”
“春捂”不只是多穿衣服那么简单,当春天天气复杂多变时,除了通过“捂”来被动地减少能量的损耗,我们还可以主动地升发阳气,下面这些做法也可被看作“春捂”。
当天气变冷时吃上几片生姜,不但通阳散寒预防感冒,还能暖胃温脾促进食欲。这个季节最好不要吃寒凉食物,习惯性腹泻、脾胃不好的人对此要格外注意。
睡前泡泡脚不但能消除一天的疲劳,放松身体,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给身体补充能量。泡脚时,水至少应没过脚踝,温度保持在38-40℃,每次15-20分钟。提前煎煮些具有活血温经作用的中药,如当归、红花等加到泡脚水里效果更好。患静脉曲张或有外伤的人,水不可太深;糖尿病患者泡脚前一定要用手背或手腕试一下水温,以免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