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6月23日讯(见习记者 万怡珍 通讯员 赵俊开 编辑 童晓)伤痕累累的枪支、久经沙场的军服、一封封感人的革命家书……各种抗战时期的老物件都陈列在档案馆中,述说着一段段红色乡村记忆。
大陈小学组织学生参观档案馆
建立实体档案馆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在义乌市大陈镇红旗村,有一个特殊的实体档案陈列馆——红旗村红色纪念馆。据红旗村村委会主任陈黎明介绍,纪念馆里的文字和内容大都通过查阅村史档案收集而来。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时,就设想建立一个实体化“乡村记忆档案”,铭记村民抗战的红色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楼琳琳是红旗村人,2018年,她和妹妹楼莉一同加入村里新一代“钢铁女班”。给她们指路的就是姑婆楼小美,60年代红旗村老“钢铁女班”的一员。1962年,浙赣铁路改道,正式通车后,上级把守卫铁路桥梁的任务交给红旗民兵连。此后十余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民兵连始终像钉子一样坚守在这个重要且光荣的岗位上。女子民兵班也应运而生,10位女民兵巾帼不让须眉,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守桥擒凶,用汗水和青春彰显时代芳华。1970年8月,红旗村女子民兵班被授予“钢铁女班”称号。
大陈小学组织学生参观档案馆
“这次镇里开展村级档案标准化建设,我们把村里往年的所有档案都转交给了镇政府,由镇政府统一帮我们整理和保管,钢铁女班等老旧档案也在内。”陈黎明说,“档案统一由镇里来保管还是十分有必要的,毕竟村里条件有限,很多老旧的档案容易丢失。现在镇里面建设了专门的农村档案室,有专业的档案柜、除湿器、阻燃窗帘等,我们也更加放心了。”
此外,在大陈镇溪后村的村中心区域,还有一个特殊的实体档案馆——诸义东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光荣革命斗争史的红色革命老区——诸义东边区。
作为革命老区,此地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了挖掘和展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大陈镇党委政府联合新四军研究会,花费数月时间调研收集村内档案史料,修建和布置了纪念馆,向人们展现了民主革命时期诸义东党政军群的革命斗争事迹,用图表、文字、照片等,生动地还原了诸义东根据地不平凡的创建历程。
“我们是全镇第一批主动移交档案的村集体。在听说镇里要对村里的老旧档案进行电子扫描,数字化后上传云平台后,我们立马开展档案收集工作,将100多卷档案移交镇农村档案室。”溪后村党支部书记楼永健介绍,“我们村的档案中有较多的红色历史记录,但由于时间跨度长,部分档卷内的纸张有所破损。而通过电子扫描,这些档案资料便能数字化储存,清晰地向后世展现我们村里的历史和文化。”
推进村档镇管形式 面向基层优质服务
据了解,由于大陈镇大部分村是山区村,村级办公楼面积不大,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养养老中心等功能布局后,用于存放村级档案的空间不足。对此,在明确村级档案产权不变的前提下,大陈镇探索以“村档镇管”的形式,为村级档案管理提供出口,缓解村级组织的档案保管压力。
“以前我们给村里的人查档案,总需要花费半天至一天时间,一本一本、一张一张地手动翻阅查找,效率低下不说,还很容易遗漏。村民等待时间也很长,容易延误时机。数字化之后,这种情况彻底消失不见了,比如我们之前要找的溪后村村民楼女士的旧房拆建审批表,直接在平台上选择查询,输入名字,就找到了这个1995年的文件,从中了解到当年的建房面积,新建房平面图等内容。”试点一个月以来,大陈已累计为10村25人次提供了农村档案查询服务,满意率和准确率双100%,得到了群众的点赞。
杜门村的宣先生就恰好享受到了这个“福利”。“我要找的是20多年前的计划生育罚款档案,但是记不清具体年份了,因为要建房审批所以急用。之前村里的朋友们都说查档案要好久,我也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查询。没想到不到十分钟就找到了,真的太感谢了!”
农村档案的标准化、数字化建设除了更好地服务民生之外,也让资料管理更加规范。建设前,一方面,农村档案存放在村里,村民有事需要查询档案时,要提前联系村干部,配合村干部的时间。另一方面,农村档案查询时,由于村管理人员业务知识不足以及受人情影响,部分村档案原件被查询者带出档案室情况时有发生,易造成丢失现象。建设后,村民可以自己到镇查询,镇工作人员每天12小时在岗在位,随到随查,真正实现“群众干事不求人”。有的年老体弱群众行动不便的,每个村还有“红色代办代跑”人员,可提供点对点服务。
响应号召攻坚克难 建设农村档案标准化
今年4月初,义乌市委组织部召开了全市村级组织整固提升百日攻坚行动部署会,根据行动要求,市委成立了义乌市村社换届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档案清整组,负责“村档镇(街道)管”探索试点、农村档案标准化建设、档案归整移交等工作。
随后,大陈镇即刻开展村级档案标准化建设工作。虽然存在少数村案卷丢失的问题,但总体情况良好,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积极配合,仅仅通过半个月的时间便收集完成32个行政村的历年档案。
截至目前,大陈镇共收集归档档卷1498卷,其中北金山村、溪后村、楂林一村、楂林二村收集超过100卷,档卷年份最早可追溯至1960年,记录了金山生产队当年的粮食收益分配方案。北金山村党支部书记在移交档案时笑着说,这些可都是村里的“古董”,承载着重要的乡村记忆,要存放在专业的档案室里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后人能有地方了解北金山的历史。
村级档案移交到镇统一管理后,大陈镇邀请专业机构,对档案进行集中系统的收集整理、分类、组卷、编目后,有规律地存放在盒、箱、库内,然后进行扫描、处理和数字化上云服务。在红旗、溪后两村档案电子化成功的基础上,大陈镇在对全镇32村,分批次进行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上云工作,建成数字化试点。
下一步,义乌市将围绕村级档案“收、管、用”三方面,不断完善档案资源体系。并加强数字化建设,以刻录光盘或者移动硬盘的形式,把数字化后的档案移交到村,本村人员只需通过钉钉申请,便能快速查询档案,真正实现“一次不跑”;持续推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信息资源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以创新村级档案管理机制助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村级档案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服务方式,走出一条档案工作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