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28日讯(记者 龚书弘 通讯员 金天留 编辑 童晓)“现在进出义乌港的货车都要排队了,我今年的生意比去年还要好一点,现在一个月发五六个柜。”巴基斯坦籍商人姆维斯来义乌已有17年,采访中,他的普通话带着浓浓的“义乌腔”。
虽受疫情影响,但在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助力下,姆维斯的外贸采购业务稳中有升。“再过两个月,我就可以申请长期居留了,我感到很荣幸。”根据义乌引进外籍人才的相关条件,姆维斯可申请获得5年期的长期居留许可。
记者了解到,为让外商“进得来”“留得住”,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积极落实省公安厅“助企双引”政策,出实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吸引更多外籍人才、优质外商来义投资创业,助推义乌“买卖全球”。
“一企一策”帮扶
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义乌卓雅商贸公司是一家大型出口商品贸易和服务企业,往常需要定期轮换在义外籍员工进行产品设计和采购。受全球疫情的影响,今年来义轮换的外籍员工从“短期”变成常驻,每个人心态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从年初的“忐忑”到现在满满的安心和放心,从对疫情防控措施的不理解到以身作则参与宣传,从“完成工作就走”到“一心想留在义乌”,便利签证、长期居留许可等优惠措施着实让外籍员工吃了“定心丸”,这都与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民警接连上门指导、“一对一”帮扶密不可分。
除定期送法律、送“中文”、送“节日”上门,帮助外籍员工了解中国法律、学会日常沟通、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外,民警还积极邀请外籍员工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了解中国、感受义乌。
“我十分喜欢义乌,工作生活都十分便利。”20多岁的俄罗斯女孩热尼亚是卓雅的一名设计师,工作之余喜欢和伙伴们一起逛街购物健身,看风景品美食,感受义乌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成为义乌街头一道靓丽风景。
为支持外贸企业发展,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按照“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帮扶举措。同时,结合外商诚信体系建设,优先推荐信誉好、贡献多的优质外商享受出入境优待政策,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效果。今年以来,共对100余家外贸企业上门开展政策宣讲,为39名优质外商办理了五年长期居留签证。
聚力入义“快捷通道”
提速“助企双引”直通车
“杨警官,我要来义乌,怎么办理出入境手续又快又方便?”近日,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中队长杨小明收到外籍商人拉吉夫的微信咨询。随着6月1日外国人来华入义“快捷通道”的开通,每天都有像拉吉夫这样的外籍商人通过电话、微信或者驻义乌商会来咨询入境相关事宜。
为宣传好入义“快捷通道”政策,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深入开展“三服务”,走访100余家涉外单位和15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收集外籍商人的意见建议,架起外贸“空中桥梁”,为来义采购、企业复工复产的外籍人员提供签证协助和入境便利,帮助企业邀请急需的外国管理技术人才。
“作为国门守护者,我们将用好入义‘快捷通道’政策,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急企业之所急,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企业。”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局长宋立说道,为做好外籍人员通过“快捷通道”入义,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积极协助企业做好申请把关、申办签证、行前检测,申领浙江国际“健康码”,做好入境管控工作。
今年上半年,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引进外商复工复产3200余人,办理签证延期留住外商2500余人,跑出了助力外商复工复产加速度。义乌外贸进出口总值133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4%,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
赋能“商友卡、移民服务站”
发动“管服一体”双引擎
今年3月,来自马里的外籍商人西思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宣布,自己一家人在义乌中心医院迎来了第二个孩子的降生。“感谢中国、感谢义乌,谢谢你们。”西思感恩道,没等自己给女儿进行登记申报,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民警就打来了电话。因为疫情,刚出生的女儿无法回国办理护照,为了免除西思一家的后顾之忧,民警在帮助办理出生登记之后,顺延了他们的签证时间。
“警察真心为我们考虑问题,帮助我们解决困难。”西思举着大拇指连连称赞。
“受全球疫情影响,部分外籍客商无法按时回国,我们依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相关政策,为西思这样的客商提供了签证顺延的便利服务。”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叶宏介绍,为推动外籍人员“停居留”管理多维化,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以建设“移民服务站”及进一步赋能外籍“商友卡”为契机,从源头管控、夯实基础、加强研判出发,实现人员进出快速感知,信息综合分析能力大大提升。
通过“商友卡”外籍人员“一人一卡”全覆盖,实现了来义外国人“停居留”期间“一卡通一网办”。哥伦比亚籍客商少宾在义乌开了一家外贸公司,说起“商友卡”,他直言太方便了,“以前出门的时候要带护照,但是护照容易掉,也容易丢,万一丢了去大使馆补办很麻烦。但是现在,我出门只要带着这张卡,就能证明我是谁,非常方便。”同时“鸡鸣山”“金城高尔夫”等国际社区服务站的建设,延伸了管理服务触角,实现出入境“移民服务站”与国际化社区服务深度融合,提升了在义外籍人员归属感。